分享

儒家杰出思想家孟子:帝王之师、人生导师

 以身心奋斗为本 2015-03-01

儒家杰出思想家孟子:帝王之师、人生导师
孟子,是仁政、王道的提出者,他的思想可以作为帝王、人生的教材。

------ 诸葛长青

    儒家思想,又称孔孟思想。

    孔孟思想,就是孔子和孟子思想的合称。

    诸葛长青认为,孔子、孟子是帝王之师、人生导师。

    人们赞叹孔子为至圣,称呼孟子为亚圣。

    烦躁烦闷时候读读儒家书籍,举一反三,可以放松心情,开悟智慧。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汉族,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
   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中国儒家思想中,孟子思想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属孔子第四代弟子,是曾子的再传弟子。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孔子是大成至圣,孟子被称为亚圣。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其道,多数人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断杼教子”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后退隐与弟子一起著述。有《孟子》七篇传世,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之初,性本善。”
  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思想主要分为政治哲学,即仁爱,以及人生哲学,即性善。
    一、孟子主张道德伦理:仁、义、礼、智。
  诸葛长青: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认为人生本来就有善心善意。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

    他认为“仁、义、礼、智”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东西,不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就有了。

    儒家思想主张“仁义礼智信”,“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那么,仁义礼智信是如何发展来的呢?诸葛长青研究发现,“仁义礼智信”思想的提出,分为三个步骤完善起来的。我国很多专家对此进行了研究,诸葛长青把这些成果和有缘者分享。   

    第一步骤:孔子提出“仁、义、礼”;

    第二步骤: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

    第三步骤: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

    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孔子曾将“智仁勇”称为“三达德”,又将“仁义礼”组成一个系统,曰:“仁者人(爱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 仁以爱人为核心,义以尊贤为核心,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
  孟子在仁义礼之外加入“智”,构成四德或四端,曰:“仁之实事亲(亲亲)是也;义之实从兄(尊长)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背离)是也。”
  董仲舒又加入“信”,并将仁义礼智信说成是与天地长久的经常法则(“常道”),号“正常”。曰:“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贤良对策》)。
   何谓仁?
  仁者,人二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
  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
  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
  何谓义?
  义古字写法,的义,上面“美”字头,下面有个“我”,含义是用我的奉献,成就别人之美。在人家需要时,及时出手,帮人家一两下,即为义。
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
  何谓礼?
  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
  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
  何谓智?
  智者,知道日常的东西也。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
  观一叶而知秋,道不远人即为此。
  何谓信?
  信者,人言也。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那时的人纯真朴素,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故而真实可靠。
  别人用生命或鲜血换来的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不信是要吃亏的。以此估计,信者,实为人类之言,是人类从普遍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东西,当然不会骗人。可靠保证。

     二、孟子人生哲学:性善论

    诸葛长青: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这和佛教认为人人都有佛性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要大力弘扬儒家思想。让儒家思想遍布天下。
  先秦儒家对于人性善恶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中国人性论史上,第一个提出性善论的是孟子。他认为,人性是善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孟子认为,人生来都有最基本的共同的天赋本性,这就是“性善”或“不忍人之心”,或者说对别人的怜悯之心、同情心。

    他举例说,人突然看到小孩要掉到井里去(“乍见孺子将入于井”),都会有惊惧和同情的心理。

    诸葛长青:人人都有恻隐之心呢,都有关心别人的心。之所以有善恶,是因为杀盗妄淫酒等罪业、业障所致,

    这种同情心,并不是为了讨好这小孩子的父母,也不是要在乡亲朋友中获得好名声,也不是厌恶见死不救的名声,而完全是从人天生的本性中发出来的,这就是“不忍人之心”。
  “不忍人之心”也叫“恻隐之心”。此外还有“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种心﹙也叫“四端”或“四德”﹚,就是孟子论述人性本善的根据。孟子认为,人与禽兽的差别很微小,仅仅在于人有这些“心”。如果没有这些“心”,就不能算作是人。在他看来,如果为人而不善,那不是本性的问题,而是由于舍弃了本性,没有很好地保持住它,绝不能说他本来就没有这些“善”的本性。

    因此,人如果有了不善的思想和行为,就应闭门思过,检查自己是否放弃了那些天赋的“心”,努力把这些“心”找回来,以恢复人的本性。这就是孟子所说的“求其放心”,后世称为“复性”。如果反省自己,一切都合乎天赋的道德观念,那就是最大的快乐,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孟子的性善论对传统思想影响很大,宋代以后流传的《三字经》第一句话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善论也成为后来儒家的正统观念。
    三、孟子民本思想:把人民排在第一位。

    诸葛长青:不论何时何地,帝王领袖都要把人民放在第一位,企业总经理都要把员工礼仪放在第一位。这样才会国泰民安、长久发展。爱民如子,国泰民安;爱兵如子,铁军团队。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这就是孟子的民本思想(部份人以为孟子是民主的先驱)。孟子认为取得政权要有爱民之心,还要有合法的手段。而且政权还要有取决于民意,若上位者的德行和为政不为百姓所接受,那上位者就要丧失继续执政的资格了。孟子并引用尚书太誓篇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告诫人君重视民心。
     四、孟子的领袖之道:仁政与王道
  
 诸葛长青:孟子主张王道,主张造福苍生、泽及万物。如此则必然国泰民安“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爱护自己的家人,到爱护国民,就是仁政。诸葛长青认为,国家元首、企业总裁领袖、各团队组织领导者,都要仔细领悟学习孟子的仁政、王道思想。
     诸葛长青研究发现,孟子实际上也是顿悟天道,所以反复强调仁。

     孟子指出,“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日社会之人要深入思考反省。是否做到了仁爱天下,是否做到了仁爱之心?

    孟子主张君主行仁政,承接性善论,孟子认为“人有不忍人之心”,乃有“不忍人之政”,君主只要将自己的仁德推广,所谓“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爱护自己的家人,到爱护国民,就是仁政。
  推行仁政的具体措施是行“王道”,要使人民富足,百姓安乐,即“保民而王”,人民自然拥戴君主,国家自然富强安定。
  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
  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

   “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
    孟子认为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天下人民的衷心拥护,这样便可以无敌于天下。
  仁,据孟子解释,就是“人心”。怎样才算是仁呢?根据《孟子》一书可以概括为:

    第一、亲民。孟子主张统治者要“与百姓同之”,“与民同乐”。

    第二、用贤良。“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滕文公上》)“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公孙丑》上)“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明其政刑。”

    三、尊人权。 孟子公开宣扬“民为贵”、“君为轻”的口号,提倡在一定的范围调和统治者和劳动人民的关系。

    第四、同情心。要求统治者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恩办法来治民。认为这样做便能得到人民的欢迎和拥护,从而达到“无敌于天下”。

    第五、杀无道之者,也是仁,而且是最大的仁。孟子要求对一切残民以逞的暴君污吏进行严正的谴责,力图把现实的社会发展到“保民而王”的政治轨道上来。

     五、孟子名言名句摘录

     诸葛长青:孟子思想,博大精深,包含了天地之道、帝王之道、人生之道,值得学习研究、实践运用。孟子的名言名句,更有如黑夜明灯,给人指明前进方向,仿佛黑夜里的钟声,敲醒了人们迷茫烦躁的心。多看看孟子名言,对人生是一个启迪和思考。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7、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9、其进锐者,其退速。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1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3、孟子名言名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4、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5、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6、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17、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18、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9、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