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臀线

 释真利 2015-03-02

臀线

 
臀线,属专业术语,是指臀部下端与大腿相接壤的区域
中文名
臀线
性    质
专业术语
属    性
臀部下端与大腿相接壤
特    征
腰部与臀部的比例

1简介编辑

男人对于女性胸脯有着不同的审美观,有些人喜欢大一些的,有些人则喜爱小巧型的。但臀部却没有这种现象。挺翘、圆润、结实是美臀的三大条件,加上弹性的触感与柔嫩的肤质,结合了视觉与触感的美臀,能燃起多么狂热的性欲之火,
怎样的臀部算是最有吸引力、最漂亮的臀部呢?最基本的原则是臀部肌肉线条很紧、有弹性,呈两段向上的圆弧形。这样的臀部表示青春、性感,且好像正在微笑一般,因此,有"会微笑的屁股"之称
所谓臀线,即臀部下端与大腿相接壤的区域,它比臀部的最高点要底一些,处于一个滑动的弧线之上,两片臀之间的连接线就是臀线。臀部不要宽而厚,也就是丰满适度而上翘。如果臀线位置提高,臀下部的脂肪与赘肉自然就会消失,而臀部的曲线就会变的优美;如果臀部向横发展,从侧面看,臀部到大腿之间便有赘肉出现。

2提高方法编辑

体态迷人的女性具有一个共同特点:腰部与臀部的比例。标准的腰臀比都在 0.6 到 0.7 之间。
1、全力冲刺式地跑步:这样真的可以提紧臀部。
2、轻巧地往上跳或单脚往上跳:也许看起来有点损坏形象,但是对臀部真的有很大的冲击。因为任何跟跳有关的动作都会帮助提紧臀部。
3、快速地踢,试着在跑时或走时,将脚跟踢向臀部。
4、在家时,持续用以下三种运动来改善臀部:开始是每一种运动做10下,整套重复三次,慢慢练到每一种运动做25下,整套重复五次。
5、平躺,将手臂放在身体两侧,左脚弓起,将右脚翘到左脚上(呈翘二郎腿状态),把臀部抬起,在抬起的同时,要将臀部夹紧,缩小腿,再将臀部放低,如此重复10至25次(视体力而定),换腿再重复,如此左右交换,重复三套。
6、双手与膝盖着地,将双腿之一向后伸直,往上抬到不能再高为止。在这个过程中,腿一定要打直,并保持脚跟朝向天花板。如此上下举10次,换腿,重复三套。
7、面朝下平躺,双手放在下巴之下,双腿伸直,微微张开。将右腿向上抬(一定要打直),向左伸,再慢慢放下,换腿重复同样的动作。如此将双腿像剪刀一样左右交叉抬动,最少10次,重复三套。
8、将目标设定在将这两种室外、室内的运动合并一起,共运动一个小时(各半个小时),一个礼拜4到5次。混合这些动作,在每一次运动时做些改变是很重要的。

3人体美编辑

体态迷人的女性具有一个共同特点:腰部与臀部的比例。尽管以下所列的几位女性在身体的曲线上具有明显差异,但她们的腰臀比却都在 0.6 到 0.7 之间。比如, "米洛的维纳斯"为 0.68,玛丽莲·梦露是 0.66。
臀部是女性身材迷人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模特儿、演员等所谓靠身体吃饭的职业女性的迫切关注,而普通女性也开始关注自己的臀部,肥大、宽扁而下坠的臀部已经作为女性衰老的标志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臀垫(hip pad)就粉墨登场了。臀垫是把海棉或棉花包起来作成的垫子,一般穿在三角内裤和腹带之间,用来弥补臀部下垂者臀部不够丰满者的体形。臀垫与紧身胸衣一样,起源于16世纪。
尽管臀垫的确可在一定程度上整理体形,但必须指出的是,这只不过是一种弥补手段,真正优美的体形还要靠平时的积极锻炼,千万不可消极地依赖臀垫。另外,健康向上的、紧张乐观的心理状态也是形成优美体形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我们平时说的"气质"即捐这种心理状态,那种颓废的、懈怠的、懒散的、悲观的心理状态是无论如何也无法使人具有一个优美的外部形态的。臀垫穿着并不舒服,这种捆扎感和束缚感,在一定程度上使人的身心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把人的"气"提起来了,这可说是臀垫在对肉体进行物理性整理的同时所具备的心理作用。
加上臀垫、义乳、紧身衣等东西后,女人的体形必须笼罩在更加庞大的长裙里,加上她们高大的外形,现实中的女人总以神一般的高大和丰满出现,似乎暗示了社会允许成熟女性看到更多隐喻上和身体上的世界。美女变得更成熟、体态更丰满,总之,她们占用了更多空间。这是流行克里诺林衬裙的时代,稍后则是臀垫时代的来临,女人们在真真假假中营造着自己的风情和魅力。男人们的欲望,开始被她们的臀线巧妙地提升到一个高不可及的地带。
近几年,美国的臀部美化运动如火如荼,为了把露股超低腰的曲线美发挥得更好,各式各样的相关产品应运而生,如臀垫、垫臀牛仔裤。可配搭低腰裤的无痕内裤和丁字内裤也变得非常畅销。有报道称,这些内裤的销售量占近5年来内裤销售总量的七成还多。
词条标签:
医学术语 , 时尚 , 美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