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传统名方之五味异功散

 钟家台 2015-01-28

中医传统名方之五味异功散

48五味异功散

组成及功效:重症肌无力

五味异功散

组成:炒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山药10克,当归10克,炙黄芪15克,陈皮3克,炙甘草3克,红枣5枚。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生姜、大枣各等份。)

功用:健脾补肾。

适应证:脾胃气虚型重症肌无力。症见精神委靡,面黄瘦弱,倦怠无力,食欲不振,食入不化,腹胀喜按,声低气短,或伴大便慢性溏泻,舌淡红、淡嫩或舌边齿痕,苔白或白滑,脉濡细缓弱。

主治效能:小儿病后衰弱,元气未足,食欲不振。

运用经验:凡病后之儿童服之可促进食欲及恢复元气。

注意事项:湿热浸淫型不宜。

方源:陈济东,陈贯一.辨证治疗重症肌无力216

方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陈皮,意在行气化滞,醒脾助运,有补而不滞的优点。

时方歌括 卷上 补可扶弱

健脾进食。为病后调补之良方。

苓术参甘四味同。(人参茯苓白术各二钱。炙甘草一钱。加姜枣煎。名四君子汤。)

方名君子取谦冲。增来陈夏痰涎涤。(前方加陈皮一钱顺气。半夏二钱除痰。名六君子汤。)

再入香砂痞满通。(六君子汤加木 香砂仁各八分。以行气消胀。名为香砂六君子汤。)

水谷精微阴以化。(饮食增则津液旺。充血生精。以复 其真阴之不足。

阳和布护气斯充。(食入于阴气长于阳。昼夜循环。周于内外。)

若删半夏六君内。钱氏书 中有异功。(六君子汤内。去半夏。名五味异功散。)

陈修园曰。胃气为生人之本。参术苓草。从容和缓。补中宫土气。达于上下四旁。而五脏六腑。皆以受气。故一切虚证。皆以此方为主。若加陈皮。则有行滞进食之效。再加半夏。即有除痰宽胀之功。再加木香砂仁。则行气之药。多于补守。凡肿满痰饮结聚等证。无不速除。此犹人所易知也。而为数方之主。则功在人参。人皆曰人参补气补阳。温药藉之以尽其力量。而余则曰。人参补阴养液。燥药得之则臻于和 平。故理中汤中姜术二味。气胜于味。以扶阳。参草二味。味胜于气。以和阴。此汤以干姜易茯苓。去其 辛而取其淡。亦阴阳兼调之和剂也。凡医家病家。俱重人参。全未识人参之性。皆不读神农本草经之过也。

今录本草经原文而释之。或数百年之误。于兹而一正也乎。 按神农本草经云。人参气味甘。微寒无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 益智。久服轻身延年。原文只此三十七字。其提纲云。主补五脏。以五脏属阴也。精神不安。魂魄不定。 惊悸不止。目不明。心智不足。皆阴虚为亢阳所扰也。今五脏得甘寒之助。则有安之定之止之明之开之益 之之效矣。曰邪气者。非指外邪而言。乃阴虚而壮火食气。火气即邪气也。今五脏得寒甘之助。则邪气除 矣。余细按经文。无一字言及温补回阳之性。 仲景于汗吐下阴伤之证用之。以救津液。而一切回阳方中。绝不加此阴柔之品。反缓姜附之功。故四 逆汤通脉四逆汤。为回阳第一方。皆不用人参。而四逆加人参汤。以其利止亡血而加之也。茯苓四逆汤用 之者。以其烦燥在汗下之后也。今人辄云。以人参回阳。此说倡之宋元以后。而大盛于薛立斋张景岳李士 材辈。而李时珍本草纲目。浮泛杂沓。愈乱经旨。学人必于此等书焚去。方可与言医道。

仲景一百一十三方中。用人参者。只有一十八方。新加汤。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桂枝人参汤。半夏泻心汤。四逆加人 参汤。茯苓四逆汤。生姜泻心汤。黄连汤。旋复代赭石汤。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浓朴生姜半夏人参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炙甘草汤。皆因汗吐下之后。亡其津液。取其甘寒以救阴也。柯韵伯曰。经 云。壮气行则愈。怯者着而为病。盖人在气交之中。因气而生。而生气总以胃气为本。食入于阴。长气于 阳。昼夜循环。周于内外。一息不运。便有积聚。或胀满不食。或生痰留饮。因而肌肉消瘦。喘咳呕哕。诸证蜂起。而神机化绝矣。四君子。气分之总方也。人参致冲和之气。白术培中宫。茯苓清治节。甘草调 五脏。诸气既治。病从何来。然拨乱反正。又不能无为而治。必举夫行气之品以辅之。则补品不至泥而不 行。故加陈皮以利肺金之逆气。半夏以疏脾土之湿气。而痰饮可除也。加木香以行三焦之滞气。砂仁以通 脾肾之元气。而 郁可开也。四君得四辅。而补力倍宣。四辅有四君。而元气大振。相须而益彰者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