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陨石样品检测

 智者好学 2015-03-02

陨石或疑似陨石检测鉴定为什么非要进行切割取样?

中国科技大学天体行星与陨石化学实验室拍摄

  疑似陨石检测分析与鉴定论证前,必须要按照国际和国内正规的国家陨石研究机构制定的规范取样要求进行抽取样,取样是根据陨石检测鉴定与分析客观规律进行的。是按照国际实验室标准惯例对陨石抽取样的标准规则,取样检测鉴定也是最直接、最客观与最有效的,遵循国际实验室抽取样惯例,就是要选取一定数量具有所分析研究总体代表性的样品,分析工作中取样则是在整体岩石中采取一小部分(即所谓实验检测分析用样),并作进一步分析,由此确定疑似陨石中某一组分的岩相、结构、矿物的物理与化学特征。由于一些疑似陨石样品的风化氧化与新鲜程度不同,所以切割取样的角度、厚度与样品要求大小也不一样,一般情况下,一些氧化石变比较严重的疑似陨石样品抽取的分析样品就需要多一些,因抽样面积与范围越大,其检测分析的准确性与数据的稳定性就会越高,所以也是根据疑似陨石或陨石样品的实际情况而定的。

检测分析样品不仅要考虑样品的代表性,也要考虑其均匀性和可靠性。取样的代表性是指所采取的样品与被分析论证的实物总体要有一致性,取样的均匀性是指试验样品中某些岩石相貌、结构与矿物化学组成的一致性与吻合度。从“一致性’上代表性和均匀性两者有内在联系,从“检测分析论证程序”上两者均是相对的概念,但又有所区别。所以疑似陨石或陨石检测分析与论证,对于各种不同样品的性质变化,均需要进行矿物组成分析、岩相分析、微观结构分析以及同位素差异分析等多种手段进行客观的论证与描述,即采用多科目与多角度进行系统的综合论证,从而确保各项检测分析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由于取样的代表性和均匀性导致分析结果的重现性,因此各种疑似陨石检测鉴定时必须抽取一定数目的样品。

有时遇到个别疑似陨石或陨石其矿物化学与岩相出现较大的差异时,即陨石样品因坠落地域环境因素,熔融接触粘结地表物质的因素,陨石结构与岩相本身存在差异的因素,其取样区域与实物主体出现物质较大变化时,需要在岩石实物上重新选择取样位置与角度,需要再切割取样进行重复性分析。由此可得出疑似陨石或陨石物体其化学与结构的完整性,以及岩相与物质均匀性性的差异变化,可视为取样区域不同而导致分析结果的偏差,所以可把取样偏差作为试样代表性和均匀性的重要标志。当然取样偏差不仅取决于物质成分的分布规律,还取决于疑似陨石或陨石样品在进行制样、制片与备样时出现的差错等因素。因此,在制样、制片与备样时必须按照岩石的物理性质与结构变化进行规范操作,然而一些主要因素还是在最终的取样上,因此取样与制样是检测与论证均匀性及代表性研究的主要问题。取样的关键就是取样量,离开量的概念就无法保证取样的科学合理性。合理的取样最是在最佳及最有效的取样、制样、制片与备样规范程序作业条件下,所切割抽取的样品具有相应的代表性、均匀性与真实有效性的,所以抽取最低重量并能保证可靠性的样品至关重要。

抽取的检测分析样品必须符合疑似陨石或陨石检测论证的规范要求,检测分析样品中各组成物质的含量应当在规定的准确度范围内,并要与被取样整体实物中的各岩相、结构、化学组成的比例相适应。有时,试样有平均试样与局部试样之分,平均试样的组成与全部物料相当,而局部试样则仅仅代表整批物料中某一部分的组成。取样的任务是借下述两种科学的方法来实现的:其一,是采取必要分量的样品;其二,是科学规范的制样备样;其三,是采用有效的检测分析手段,其四,是严谨细致的科学论证。

备注:疑似陨石或陨石检测分析研究与鉴定系列知识科教普及—作者系中国科技大学天体行星与陨石化学实验室及中科院直属国家重点理化科学实验室--陈王勇教授、潘波教授与洪教授等,版权文稿·未经允许不准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或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