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

 率我真 2015-03-02

西安地区在我国古代经济、文化发展史上始终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温和的气候和丰富的水利资源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发达的农业经济为人口众多的都市提供了充足的粮食供应,也为部分手工业部门提供了生产原料。门类众多的手工业经济和方便的道路交通为商业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依托发达的经济和周边各国的密切交往的国都地位,这里原史学、文学、艺术、科技、宗教也都取得了空前的发展。

一、周秦文明

周秦时期,西安地区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王朝和第一个统一帝国的政令中心,也是青铜时代主要的冶铸中心之一。在宗法礼制听体制下,祭祀和战争为国之大事,有限的青铜被大量铸造成礼器和兵器。随着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迅速普及,生产工具得以改进,农业、手工业发展速度加快,特别是经商鞅变法之后,本地的经济、军事力量迅速壮大,为秦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一)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西周 勾连云雷纹大鼎
     鼎是炊食器,用于烹煮或盛鱼肉以供祭祀或宴享,夏商周及秦汉沿用两千多年。其形状多为圆形三足。也有方形四足鼎、扁足鼎和鬲鼎等形式。西周时期存在着列鼎制度,列鼎是王公贵族在祭祀、宴飨、丧葬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形制、纹饰相同,而尺寸大小依次递减或相同的成组的奇数的鼎,即: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随着奴隶制的瓦解,用鼎制度亦发生变化,但用鼎数量的多少始终是判定墓主人身份高低的重要标志。
     这件1973年西安长安县新旺村西周丰镐遗址出土的勾连云雷纹大鼎,高85厘米,口径67厘米,口沿立双耳,腹下部膨出,三柱足粗壮有力。此鼎由口至底形成饱满而有力的轮廓,与口沿和两耳的方折形成反差,每一方圆转折都处理得浑厚有力。口沿下有六个饕餮纹分两种相同排列,其下腹部饰勾连雷纹。从造型和纹饰特征来看,此鼎的铸造年代应该为西周早期。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一)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西周 妾簋

      簋是盛食器,在贵族生活中与炊食器的鼎配合使用。鼎用以盛肉,簋用以盛黍、稷。陶簋出现于新石器时代,青铜簋出现在商代早期。西周时期,使用者以其等级的不同在数量上有严格的规定,鼎以奇数,簋用偶数,“三礼”所记祭祀用的太牢最高规格为九鼎八簋,是为列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件1981年西安长安区花园村出土的西周妾簋,通高27。1厘米,口径21。6厘米、座边长22厘米。通体饰凤鸟纹,以云雷纹衬底。腹内底部铸有三行十九字铭文,大意为:王在成周召集 群臣讨论伐楚荆之事,妾陈述了征讨的计谋被王所采纳,妾为纪念此功绩铸造宝簋。此簋出土于一座西周墓,从同时出土的其他器物及该簋的造型和纹饰特征看,推测铭文中的“王”为西周康王。这件簋的圈足比例适度地张开,稳稳地落实在方座上,双耳伸展于方座之外,产生向外扩展的张力。耳部的丰富变化与空间处理,又与簋身和方座造成虚与实、圆与方、曲与直、繁与简的对比。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一)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西周 吕服余盘

        盘是盥器,即承弃水之用具,商周时期贵族宴前饭后行沃盥礼时所用。商代和西周早期多单出,偶有搭配同出者;西周晚期至战国多为盘、匜成组合成一套洗手的专用水器,具体用法是:用匜盛净水浇水洗手,其下用盘承接。在古代贵族宴享宾客时,双方要相互敬献食物,需先净手,是为一种礼节。

        20世纪70年代末在西安地区征集的西周吕服余盘,高15。7厘米,口径37。8厘米。盘体厚重,左右两附耳高出器口,高圈足外撇,腹部前后中间饰一兽首,左右各有两顾龙纹。腹内底铸铭文六行六十六字,大意是:正二月初吉甲寅,周王召见吕服余,赏赐给他青铜、幽黄、攸勒等物,用于为父母办丧事,吕服余感激周王的恩德,特做盘铸铭以纪之。

二、汉唐风采

     汉唐时期的都城长安,规模宏大,人口剧增(汉30万,唐100万)百业兴旺,经济、文化高度繁荣。自汉武帝时开通“丝绸之路”后,国都长安成为世界东方的国际大都会,中国的丝绸、瓷器等物产从长安经由这条国际通道输往西域。同时,西域的奇珍异宝、葡萄、苜蓿等诸多物种以及音乐舞蹈、杂役百戏等也来到了长安,丰富了这里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使得长安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一)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汉 错金银勾连云纹钫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一)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汉 错金银勾连云纹钫

       钫是盛酒浆或粮食的容器。铜钫初见于战国,流行于西汉。

       这件1964年12月西安市莲湖区南小巷出土的错金勾连云纹铜钫高61。5厘米。钫体高大厚重,上腹饰对称的铺首衔环,在圈足上部有铭文十九字,由于有些字体斑驳不清,已不知所云。 器身表面布满错金而成的勾云纹,随部位不中图案有相应变化,构思巧妙,设计精心,繁缛有序。整件器物造型规整,端庄大气,装饰华贵,为西汉皇家使用的盛酒器皿。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一)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西汉 鎏金凤鸟铜锤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一)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汉 飞鸟带柄熏炉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一)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汉 鸿雁形熏炉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一)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汉 龙柄锥斗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一)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汉 彩绘房形仓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一)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汉 金饼

西汉是个多金的王朝,文献中记载西汉皇帝和国家用于赏赐、馈赠、聘礼、储藏、贸易的黄金屡见不鲜,而且数量惊人,为各代罕见。1999年11月西安未央区谭家乡北十里铺东村一次出土了219枚金饼,直径5.67-6.6厘米,厚0.8-1.64厘米,这个数字超过了以往全国发现的汉代金饼的总和。这些金饼均为圆饼形,正面内凹,背微凸,正面有“V”及“千”截印,刻划“吉”、“阳城”等楷书铭文。俗称“柿子金”或“金饼”。

西汉初年,由于秦末农民战争的影响,国家十分贫困,“文景之治”以后,国家逐渐富强起来,同时,也对货币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当时流通的货币种类主要为铜质方孔圆钱,其次还有白鹿皮币、金饼等货币用于诸候纳贡、朝廷赏赐或大宗货物交易。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一)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汉 鎏金朱雀压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一)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西汉 鎏金卧虎镇 

       唐以前,人们席地而坐或席地而卧,为防席角卷起,起初人们找来石块压在四角,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后又以玉石为镇,诗人屈原在楚词中就有“白玉兮这镇,疏石兰兮为芳“的诗句。秦汉以后,铜、石、玉、骨、牙、铁、陶瓷等材质的镇纷纷出现,其中铜制的最为流行。其应用范围逐渐延伸,除了用于压席之外,还用以压棋盘、博局等,同时还被随葬用作辟邪镇物。造型以瑞兽、牛羊、骆驼和人物形象较为多见。

        这组1973年西安未央宫公社李下壕村出土的四件(只拍了其中两件)汉鎏金银卧虎形镇,底径6.1厘米,高3.1厘米,单个重400克,四件形制大小相同。镇为虎形,体呈盘卧状,回首,下颌搭于后胯之上,阔口宽鼻,双目微睁,两耳后抿,四爪并拢成弧形,粗长的壮尾向内弯曲卷搭于腹侧,形态自然,似有睡意。一条细阴刻线由鼻向后经头顶沿背脊至臂勾划出虎体形态,口、鼻、眉、须和肘毛均以阴线刻划,身上的斑纹也以阴线勾勒出轮廓,这四件虎形镇通体鎏金银,黄白相间恰似虎皮。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一)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汉 麟趾金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一)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汉 鎏金铜樽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一)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汉 鎏金鹰形剑柄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一)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汉 鎏金鹰形剑柄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一) - zy7312 - zy7312

 游客正在参观鎏金鹰形剑柄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一)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汉 鎏金羊灯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一)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汉 鎏金羊灯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一)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汉 双耳扁壶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二)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三彩院落模型

 唐。1994年西安市长安区灵沼乡出土。为长方形两进院落。中轴线上的建筑有大门、四角亭、前堂、后寝和假山、水池,两侧是进深较浅的廊房。除假山、水池为浑然一体的三彩制品外,其余出土时只有三彩制作的顶盖,顶盖分别施蓝、褐色釉。三彩住宅模型由九座房屋模型组成,有院门、堂、后室,两侧东西厢房。院门的顶部为悬山式,两侧有山墙,中间有门,下有长方形底板;堂(后室)的顶部为悬山式,前面设四根明柱,中有一门,下有长方形底板;大厢房二座,顶部为悬山式,设有山墙与后墙,前有二根明柱,下有长方形底板;其余的为后室(堂)与厢房共五间,顶部均为悬山式,有山墙与后墙,下有长方形底板,房顶有简单的瓦与脊装饰。屋顶均施绿釉,其余部位施白色护胎釉。胎白色,质坚硬。院内有站立的侍从,还有鸡、鸭、狗、猪、骆驼等。侍从俑三件,头戴幞头帽,身着圆领长袍,腰系带,恭手站立,两件施绿白相间釉,还有1件通体施淡黄釉。鸭子四件,造型相仿,动作各一,或站或卧,或前视或回首,施黄绿釉的各两件。狗三件,均为蹲卧状,侧首远视,分别施绿釉、黄釉、褐釉。鸡一件,伸颈站立,为打鸣状,通体施黄釉点彩。猪三件,施黄釉的一站一卧,施绿釉的呈卧状。骆驼一件,通体施黄釉,正在院内首吃草。
    这种成套组的唐三彩院落模型出土量较少,唐长安及周边是出土集中地区。反映了盛唐时期经济繁荣,上层社会追求安逸舒适的庭院生活。这类庭院以围墙相连,是唐代贵族住宅的真实写照。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二)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三彩象首挂钩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二)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三彩象首挂钩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二)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三彩象首挂钩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二)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三彩杂技俑

  三彩叠置伎,唐代,2002年西安市长安区郭杜乡三十一号唐墓出土,通高40.8cm,现藏西安博物院。
    大力士头上顶有两组童子,每组三人。上部一组童子中,一童子双腿直立于下面二童子肩上,身穿开裆裤,作撒尿状。童子均作各种不同的动作。童子下大力士双手展开,肌肉凸显,双拳紧握保持平衡,双腿分开站立于底板上。造型优美,做工精细。所穿服饰施绿、黄、蓝等釉色。 
    此件三彩童子叠罗汉杂技俑表现生动异常,是目前仅见的此类题材唐三彩作品,底部的力士双目圆睁,腹部圆鼓,用力支撑上部童子,其头顶上六童子动作惊险,尤其是最上面一位童子,作高空撒尿状,令观者忍俊不禁,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我院亦将此件文物放大而铸成4米高的唐叠置伎铜雕,置于院内,成为我院一处新的景观。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二)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三彩四系罐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二)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三彩凤首壶
名称:凤首壶
  时代: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尺寸:高32.5厘米  最大腹径13.5厘米  
  来源:1959年西安市三桥蔺家村出土
  小口,口下有一凤首,长颈,扁腹,高假圈足,呈喇叭形,单把,通体施绿、褐、黄等釉彩,腹部的两面均有浅浮雕纹  饰,,一面是凤鸟纹,站立于花叶上,昂首挺胸,双翘向上扇动,尾羽上翘,一足抬起,若跳舞状,另一面为骑马狩猎纹。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二)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青釉葫芦瓶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二)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绿釉烛台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二)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绿釉罐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二)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白瓷带流罐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二)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三彩三足盘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二)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白瓷双系刻花扁壶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二)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白瓷皮囊形壶
名称:白瓷马蹬壶
  时代: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尺寸:高20.5厘米  腹长径15厘米  腹短径14.2厘米  
  来源:西安市东郊沙坡砖厂唐墓出土
  壶体呈扁圆形,上有半圆形提梁,提梁的一端有小圆口,假圈足,平底。上若马鞍形,刻凸起菱花形纹,边饰连珠纹,中间布满方格,外绕椭圆形凸棱,仿针线缝纫状,两侧各施仿绒线四瓣花饰,施白釉,微闪黄,胎白质细。马蹬壶是骑马或驼在长途跋涉的路途上载水饮用的器具。唐代的陶骆驼或三彩马上的行李中就有马蹬壶,它是长途往来不可缺少的饮具。特别是当时有名的“丝绸之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往来频繁,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骆驼与马,人们的饮水就是用马蹬壶。从考古发掘资料证实,此壶为唐邢窑器物,从唐邢窑遗址中发现很多残破的瓷器,马蹬壶残器就是其中的一类,可见该窑产马蹬壶,长安城内发现的马蹬壶就是由这里烧造。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二)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金龙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二)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宝相花银盘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二)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鎏金走龙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二)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鎏金走龙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二)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鎏金走龙

名称:鎏金走龙     
  时代: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尺寸:长18厘米  高10.8厘米
  来源:西安市东郊韩森寨出土
  走龙尖嘴龇牙,长舌卷曲,独角竖耳,头须向后,锯齿状背脊,长尾拖后上卷,全身刻有鱼鳞纹,三爪长腿,筋骨强劲,昂首行步,姿态雄壮刚健,情态生动,富有生命力,表现出唐代高超的冶金技术。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四)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四)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三彩腾空马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四)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三彩腾空马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四)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三彩腾空马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四)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三彩腾空马

 

唐人爱马,屡见于唐代诗歌和绘画,在唐代金银器和织锦纹样、陶俑、三彩俑、石刻艺术中马的形象均很多。西安地区出土的唐马,头小颈长,骠肥体壮,比例恰当,神采奕奕,所塑之马,有的奔跑,有的静立,有的饮水,有的负重,有的漫步,有的嘶鸣,有的回首,有的舔足……姿态各异,生动自然。

1966年在西安莲湖区西安制药厂出土了一件三彩胡人腾空马,通高38厘米、长52厘米。马作奔驰状,四蹄腾空而起,马背上有一少年胡人,双臂前伸做持疆状,身着圆领蓝色长袍,腰束革带,带上系囊,足蹬光头靴,骑俑表情恬淡安祥,马姿雄壮威武,造型富于动感,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雕塑匠师抓住了马的内在精神,以雄劲膘肥的外形体现了骏马彪悍勇猛的性格,为唐三彩中少有的佳作。中亚的胡人善于养马,有些人还在官府牧场当了牧马官,大量胡人牵马俑、骑马俑的出现可能与此有关。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四)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文官俑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四)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三彩武官俑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四)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三彩文官俑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四)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三彩武士俑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四)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三彩武士俑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四)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三彩武官俑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四)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三彩天王俑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四)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牵驼俑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四)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彩绘小憩骑驼俑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四)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彩绘小憩骑驼俑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四)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三彩马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四)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三彩马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四)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三彩载物骆驼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四)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三彩载物骆驼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四)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三彩载物骆驼 

       唐长安是当时的国际大都会,有许多外国人侨居,其中以西域胡商居 多。西安地区大量胡人俑的出现,反映了长安城区繁荣的国际贸易盛况。尤其是胡人与载物骆驼的组合,最能体现其与丝绸之路的关系。

2002年西安长安区郭杜乡一座唐墓出土了一件胡人俑和一件载物卧驼。胡人俑高42。6厘米,高鼻深目,双眉突出,双耳系耳套,头戴黑色幞头,面部略带一丝笑。身着黄色圆领紧袖长袍,腰束带,右臂弯曲至胸前,作牵驼状。足蹬圆口鞋,站立于方形托板上。胡人旁边有一载物卧驼,高29。1厘米,长45厘米,驼首高昂,双目圆睁,作嘶鸣状,前后肢屈跪卧地,后肢似在用力,尾巴盘曲上翘,表现了载着货物的骆驼正在奋力起立时一瞬间的情景。驼的背上垫一椭圆形毡,毡四周有打褶的花边,施草绿色和白色釉。双峰间搭有鞍架,上覆驮囊、丝绸、两侧带马镫壶、花口盘、凤首壶等物。周身施淡黄、褐、绿釉,色彩艳丽。这组胡人和骆驼俑,形象逼真,动感十足,反映了胡人在长安采足了货物正欲起程返回西域的精彩场面。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五)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元代陶俑陶马陶骆驼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五)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元代陶俑陶马陶骆驼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五)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元 骑马背文书俑

  

府城华章

五代以后,长安的城市规模大为缩减,人口骤减,经济、文化地位大不如前。但因这里地处西北、西南的交通要冲,是保障西部稳定、维系中原安全的重镇,因而受到宋元明清各朝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城内店肆林立,商贸繁荣。高大的城垣、钟鼓楼、西安碑林、关中书院等重要足迹,集中体现了这座城市的深厚文脉。遗留至今的各类文物,印证了西安的不朽与繁华。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五)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五)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元 驼行李陶马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五)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明代仪仗队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五)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明代仪仗队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五)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明代仪仗队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五)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明代仪仗队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五)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明代仪仗队
明代只有藩王以上的贵族墓才随葬陶俑,西安仅发现区区几座,但每座都随葬陶器上百。1999年8月在西安雁塔区曲江乡金呼沱村发掘的明代宗室开阳王墓,出土有陶俑、陶器物模型、瓷器、玉器等共计111件,其中陶俑79件。这些陶俑和陶器共同组成为明代官僚贵族居尊生活的一个缩影,形态逼真,比例适度。俑的衣冠装束和动作表情都达到了高度的写实,人物体积虽小,但神态毕具,与宋、元两代的同类俑像相比,显得更具世俗的生活气息。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五)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战国 四叶羽纹镜.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五)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汉 家常富贵镜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五)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魏晋式神兽镜 三段式神兽镜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五)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隋 四神十二生肖镜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五)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三乐镜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五)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双龙镜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五)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双鸾花鸟镜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五)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金背海兽葡萄镜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五)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金 达摩渡海镜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五)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宋 人物多宝镜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五)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宋 仙人观瀑镜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三)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北魏到北周 各类俑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三)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汉 各种汉代俑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三)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汉 跽坐乐俑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三)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汉 跽坐乐俑

   陶俑出现于春秋时期,属于陵墓雕塑的一部分,是专门用于随葬的冥器。起初只是偶人,后来扩大到有生命的家禽牲畜以及丧葬观念中的摹拟神灵。因俑的使用是为了使死者能在冥世继续如生前一样生活,所以俑真实地负载了古代社会的各种信息,对研究古代的舆服制度、军阵排布、生活方式乃至中西文化交流皆有重要的意义。

1911年11月西安市未央区范南村出土的西汉跽坐奏乐女俑,高34厘米。女俑头发中分向后梳拢,至颈后挽结,收束为垂髻。面庞清秀俊美,长眉,大眼明亮而传神,抿嘴含笑,满面春风。身着三重衣,颈部可见露出内、中衣的曲领,内衣上残留红彩。女俑跽坐于地,双手拢袖掩于面前,似在吹奏乐器,乐手全神贯注吹奏乐器的神态表现得真切生动。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三)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汉 跽坐乐俑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三)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汉 跽坐乐俑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三) - zy7312 - zy7312

      大量考古资料表明,女俑的装束变化中体现着时尚的变化。初唐武德、贞观年间,女性出门时穿戴驀蘺遮掩全身,目的是不让人窥视,不久后流行戴帏帽,后来兴起戴胡帽,面部全都露出。这些社会风尚都在出土女俑中真实地展现出来。女俑的装束由幕巾到帏帽、胡帽、直到靓妆露出。甚至还坦胸露肌,对人体美日趋关注和欣赏,在唐诗中可见“长留白雪占胸前”、“粉胸半掩疑晴雪”的赞美。这在汉魏以来传统的褒衣博带式装束中找不到依据,也很难在以后的朝代中找到例证,这是当时人们观念、主张的具体体现。

1987年西安新城区韩森寨村一座唐墓出土了十七件大女俑,高60-75厘米。这组女俑各个体态丰腴,珠圆玉润、千娇百媚,安静恬然而大气,衣裙的质料、皱褶、风向以及人物的身份、表情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胸前V形衣领露出脖颈,衣裙贴体有曹衣出水之感,展现了盛唐女性诱人的魅力。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三)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三)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三)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三)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三)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三)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三)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三)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三)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三)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三)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三)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三)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三)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三)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三)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三)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三)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生活人物俑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三)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生活人物俑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三)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各种俑人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三)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唐 各种俑人

 

西安博物院  帝都万象(三) - zy7312 - zy7312

 西安博物院 隋 黄釉乐舞女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