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自古帝王都,历史上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十三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具有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 ![]()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唐三彩当属全国博物馆中的佼佼者,三彩器琳琅满目。 2009年的6月3日,在 西安 咸阳 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建设的考古发掘中,在一座大型唐代墓葬中意外地发现了十二生肖俑。根据目前的考古资料证实,这是唐两京(长安、 洛阳 )地区墓葬中所见最早、最完整的一组十二生肖俑。它们出土于 西安 南郊,是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唐兵部常选孙承嗣和夫人高氏合葬墓的随葬品。俑高约25厘米,造型作人身兽首,人身均作文臣形象,再配以不同生肖的头像,构成一个个独立的单体生肖塑像。生肖的服饰鼠和狗相同,上穿圆领宽袖长袍,袍长至足面,前有蔽膝,双手执笏板拱于胸前,足登靴。其他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猪, 只是上身在长袍外再著褙子(披风)及足登尖头靴外,其余则完全相同。俑采用头、身分制,然后粘接成一体,再刻画衣纹,贴塑双手及笏板,经入窑烧成后,又施彩绘,现俑身红彩均已褪色或剥落。俑体中空,胎体厚重,放置稳定。十二生肖的身体部分虽 大同 小异,但头像塑造得生动有致,各有神采。例如猴俑,双目圆瞪有神,嘴紧闭,两耳侧听,显出一副猴儿顽皮的灵气。而猪俑突出的是大嘴,一双圆鼻孔和垂肩的大耳,特别有趣。兔俑则有一双竖立的长长大耳。牛、羊俑则从双角的内弯或侧伸以示区分,体现了雕塑工匠对各类动物形态观察的细微和准确。 彩绘天王俑 唐麒德元年 彩绘贴金文武官俑 唐三彩俑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1959年出土于 陕西 省 西安 市西郊中堡村唐墓,通高58厘米,长41厘米。造型新颖浪漫。驼背部架一平台,铺方格纹长毯,上有乐舞俑8个,7男乐俑1女舞俑。乐俑环坐平台四周,分别执笛、箜篌、琵琶、笙、箫、拍板、排箫7种乐器,在全神贯注地演奏,女舞俑婷婷玉立于7个乐俑中间,轻拂长袖,边歌边舞。这组乐舞俑是典型的盛唐时期的作品,舞乐者均穿着汉族衣冠,使用的却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乐器,表现的是流行于开元、天宝时期的“胡部新声”即胡汉文化融合后的新舞乐。釉色鲜明亮丽,协调自然。堪称唐三彩中的极品。 国家博物馆里收藏的骑驼奏乐三彩俑,于1957年出土于 陕西 省 西安 市鲜于庭诲墓。骆驼昂首挺立,驮载了5个汉、胡成年男子。中间一个胡人在跳舞,其余4人围坐演奏。他们手中的乐器仅残留下一把琵琶,据夏鼐先生研究,应该是一人拨奏琵琶,一人吹筚篥,二人击鼓,均属胡乐。骆驼载乐陶俑巧妙地夸张了人与驼的比例,造型优美生动,釉色鲜明润泽,代表了唐三彩的最高水平。 ![]() 三彩双鱼形壶 ![]() 三彩四系罐 ![]() 三彩西瓜 ![]() ![]() 唐 大足元年 绿釉碗、瓶 ![]() 唐 绿釉香薰 ![]() ![]() ![]() ![]() 三彩叠置伎 ![]() ![]() ![]() ![]() ![]() 三彩天王俑 ![]() ![]() ![]() ![]() 三彩女立俑 唐(618--907年) 西安 市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 ![]() ![]() ![]() ![]() ![]() 三彩梳妆女俑 ![]() ![]() ![]() ![]() ![]() ![]() ![]() ![]() ![]() ![]() 2.2动物![]() ![]() ![]() ![]() ![]() ![]() ![]() 唐蓝彩驮骡 ![]() 三彩骆驼 唐 西安 市东郊韩森寨出土 ![]() ![]() ![]() ![]() ![]() ![]() ![]() ![]() ![]() ![]() ![]() ![]() 三彩堆花双耳扁壶 ![]() 三彩塔式罐 唐 西安 市东郊十里堡唐墓出土 ![]() ![]() ![]() ![]() ![]() ![]() 三彩碗 唐 大足 元年(701年) 乾县 唐 永康 公主墓出土 ![]() 三彩盘 ![]() ![]() ![]() ![]() ![]() ![]() 三彩双联盘 唐 上元二年(675年) 富平 县唐李凤墓出土 ![]() ![]() 三彩钱柜 ![]() ![]() ![]() ![]() ![]() ![]() 明彩绘仪仗俑群 陕西历史博物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