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学的本质或许是孤独

 爱雅阁 2015-03-03
 

 
 

 
 美学的本质或许是孤独 
 
 
    爱人相拥的瞬间,抱不紧的对方总是在远去;
和朋友谈心的晚宴,一言一语话题交错,谁也分享不了心中的空地;
和陌生的人们堆挤在地铁里,每个人看上去都心事重重、戒备防御,
如在荒野……
在熙熙攘攘的人世间,你的周围总有一个隐形的无人区,
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出去,任何人都无法抵达。
并且,它永不消逝。这就是所谓的孤独。


 

人心的孤独大致有三种形态。
首先,爱人之间的孤独。
在电影《德州巴黎》的结尾处,男女主角对着玻璃的说了最后一段话,
生动地解释了“情深不寿”这四个字,也彰显了人类天性中可怜的孤独:
我极爱你。所以害怕失去你,
所以在狂喜之后想要朝夕相处、多疑敏感、歇斯底里,
因为我不确定你也这样爱我,因为你真的是这世界对我的全部意义。
于是,在这爱中,我变成了一只怪兽,使得你想要逃离,
把我一个人留在这爱的沙场,再无温存。
和爱人在一起就不孤独了么?爱情是摆脱孤独的方法么?
绝非如此,越是爱,我们越是不可能感同身受。
越是爱,对方越是个对立体,我们越孤独。

 
其次,作为个体的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孤独。
庄子《齐物论》开篇就说“似丧其偶”。
什么是“偶”?
“偶”就是一切与自己相对存在的概念,
夫与妻、父与子、师与生、国家与我……也就是一切社会关系。
在这个网中,确定自己的存在,确定自己是热热闹闹、忙忙碌碌的。
然而,这些关系其实是多么偶然而脆弱,没有一个是牢不可破的。
就连看似最牢固的父母子女的关系,也是十分脆弱的。
天地灵气诞生了你,于是又极偶然的托生在了这一双夫妻身上,
就有了你们之间一生的社会关系。
不是么?如果不是,怎么会有不少人觉得孩子是束缚,
怎么会有不少人拼命训练自己做父亲、母亲的样子?
其实一个人,就是一个孤独的存在个体。
你,只不过是偶然落在蜘蛛网上的小飞虫,在网罗中确认自己的存在。


 

最后,命运的孤独。
庄子的《齐物论》中有这样一段话:
“一受其成形,不化以待尽。与物相韧相靡,其行进如驰,而莫能止之,
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
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
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在最紧紧相拥的时刻觉得孤独、在种种与生俱来的关系中发觉孤独、
在奔波忙碌的生命中感到根底上的漂泊和孤独,
这个时候,才真正与孤独相遇了。

孤独是多么强大的存在,
它不屑于成为你无病呻吟的措辞,而是你头顶之上笼罩万物的苍穹。
 
 

孤独,是人类世界的古老命题
我可以孤独吗?
我常常静下来问自己:我可以更孤独一点吗?
我渴望孤独;珍惜孤独。
好像只有孤独,生命可以变得丰富而华丽。
我拥抱着一个挚爱的身体时,我知道,自己是彻底的孤独的,
我所有的情欲只是无可奈何的占有。
我试图用各种语言与人沟通,
但我也同时知道,语言的终极只是更大的孤独。
我试图在家族与社会里扮演一个圆融和睦的角色,
在伦理领域与每一个人和睦相处,但为什么,
我仍然感觉到不可改变的孤独?

 
我看到暴力者试图以枪声打破死寂,
但所有的枪声只是击向巨大空洞的孤独回声。
其实或许美学的本质是——孤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