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者,对比也。没有同时期同类型的对比何以为鉴?对比可以鉴别出真伪,对比可以鉴别出优劣,对比可以鉴别出价值,对比可以鉴别出趣味。从跨时代的器型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历史文化的变迁对器物的影响是何等的深刻,尽管它们都是来自于同一个文化渊源。
大量尊的器型来自于商周青铜礼器,用于庙祀,以感念上天和君主的恩赐。自战汉始见的玉尊,乃是王玉时期帝王用玉制度的体现,带有几分雅气的玉雕器物,使宫闱之中增添了韵味,使之同当时的礼仪社会相通。
远古时代的烙印往往留存于器物的形体与纹饰之上。繁密缠绕的螭虺纹是春秋到战国早中期的典型器纹;伴有商周青铜韵味的餮饕兽面纹,是东周时的文化特征体现;精美的雕琢和独特的器型,是楚文化技艺的写照。
西汉继承了战国时期精美技艺的特点,在大量取料和田玉的情况下,逐渐形成了汉室纹饰的演变,纹饰简练,线条直爽,汉风浓郁,龙纹、凤鸟、异兽、燕雀、云纹仍是纹饰的主要表现形态。
至此千百年的玉文化就整体而言似乎失去了澎湃的活力与更多的创新,宋、明时期复古仿古的玉雕,神不及其一,型不及其二,工不及其三,与前朝望尘莫及矣。
时至清乾隆,开疆扩土,武功强硬,拿下西域,和田美玉囊括。清帝好古,带动民风,收罗玉雕高手,于是大江南北,皇城内外,就此造做玉件无数。今观,除两宫外,民间及国外均有大量精品所藏。
下面两件白玉玉尊是我所藏楚器汉物,以往已有表述,今略之。除此之外我没有再寻求一只清尊的愿望,那是因为清代离我们不远,而现代社会里清玉存量较多,没有一件玉尊能代表一个时代,面对乾隆时期精美的香薰玉尊,颇有千篇一律之感,价值有时不能完全反映出艺术的真谛。可是,当你收获了一只楚尊或汉尊时,就恍然是收藏了一个时代,有无数的探讨可言,对于高古玉器的收藏者而言,这是一种难得的鉴赏享受,而一件清尊仅是一件带有某种吉祥意义的玉雕而已。
《战国时期 楚国 螭龙纹凤鸟白玉尊》
屈原挽马汨水边,回眸一别郢都远;
秦将剑指残阳血,铁骑蹄下尊不还。
白玉皎皎昆仑颠,螭凤媛媛把尊缠;
雀燕苦待千年渡,故里难寻旧城垣。

整器带有商周青铜礼器风格,雕琢极为精美,纹型走刀细腻之极,各类纹形定位十分精确,时代风韵浓郁。

鸟纹、虺纹、蛇纹、凤纹、兽面纹、棱纹、柿叶纹纷纷而出。
 可见精美的纹饰与层次丰富的沁色,沁色厚实、浓烈、如脂如浆,包浆表面与白玉玉面均带有一致的光泽。
 活灵活现的雀鸟,振翅欲飞,羽毛细腻丰满。

饕餮纹遒劲有力,浮雕出的线条十分到位,与模仿青铜器棱脊的设计相配,体现了商周的遗风。

极为艰难而又异常瑰丽的浮雕,体现了设计和制作者的心血与高超的技艺。精润细腻的白玉和斑驳沁色的过渡与蔓延,沁色的斑驳是一种浆脂状的多种颜色和深浅不一混杂的自然复层。

尊盖内侧流于自然形成的沁色与皮壳的亚光色。

龙纹与虺纹排列有序,纹中套纹,如走游丝,一丝不苟的雕琢精神,来自于对神和王的敬仰与臣服。

我们知道,西周时期在青铜器和玉雕上的一种主要纹饰是大凤鸟纹,其造型优美华贵,突现了神玉的特征。而走向王玉时期的造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工艺和工具的进步,以及民生的体现,趋向于现实与自然,鸟雀的立体雕铸即表现了一个实例。

《西汉 虎雀纹带流白玉尊》
白玉落成汉尊娇,肌肤如雪君侧瞧;百媚柔姿新妆艳,复睹当年淑君窈。(注)
再观玉樽挑眉梢,骁兽峣峣似吟啸;玉雀啾鸣啼端柄,椒房暖宫渡良宵。
吾喜汉尊玲珑巧,吾爱汉尊白玉俏;吾感汉尊苍然古,吾叹汉尊异乡飘。
玉樽可否凝香脂?玉尊可曾饮琼瑶?玉尊可居未央殿?尊临天下百器渺。 (注:西汉孝惠皇后,张氏名嫣,字孟英,小字淑君。汉惠帝之妻。详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b613225a0101ngln.html)

娟秀的形体与细嫩的玉质,以此确立了她的地位。

纤细的雀鸟。

层次丰满的浓郁沁色与包浆。玲珑剔透的小兽与汉纹形。

筋骨与脊背的显露

立体雕琢的精美

惟妙惟肖的刻画,虎兽的咆哮偶见于战晚与前汉时的玉雕,带有时代的特征性。

这件是馆藏战国错金青铜器,我们可观测到,不仅同时代的器物其造型是一致的,更难能可贵的是这种形态所体现了一种精神的一致性。

玲珑剔透与栩栩如生的雀鸟,清秀优美。

一丝不苟的羽翎雕痕,比例极为对称。

纹形琢碾与挤出的痕迹,细腻、清晰、犀利。

简练的花纹与刻痕,已带有了鸡古白的钙化。

剔地阳起雕琢出的柿叶纹,起伏的叶脉如同卷起的簇簇花瓣。柿叶纹捉手常见于东周青铜器的顶盖设计。

简练、变形、抽象的汉代云纹与花型,蘑菇头的玉柱仿佛又留有了复古青铜器爵的遗风,加之器形带流,可商榷为调酒之器。

沁色浓郁,覆盖自然。

尊盖内侧的沁色与玉质浑然一体,并带有明显的过渡带。
 汉器的精妙令人追梦,她带给我们的感受远非近代玉雕所比,宋、明、清仿古,仅是“仿”矣,而实无古制与古趣,这就是不可涂改的时代烙印。

《清代 龙纹白玉尊》
君观清尊千百挑,独承乾隆精工料;
纵然千尊娇百态,愧无楚汉领风骚。
型无比对难为要,史短气浅总轻飘;
今人莫贪清玉美,吾唤诸君往前瞧。
1,

 线条细腻而不犀利,纹形柔美但无古制,这是乾隆仿古而不拘古的的“乾隆风格”。


2,清乾隆 三羊开泰兽耳白玉香尊
 即使是苏士比拍卖的乾隆精品,其尊耳是否臃肿粗大?没有楚汉清秀之韵。
 即使如此,价格令人惊异,迎合了现代人的审美价值观。
 2,
单薄的有些型影相吊和轻浮之感。

 3,

 4,
 5,馆藏
 6,
 7,
 8,
 9,
 10,
 11,
 12,
显尽雕工的繁密花纹,给人密不透风的零乱感。
13,清 白玉簋 型似簋,但纹饰尽失,气韵无存。

14, 清 十八世纪 夔龙纹龙钮活环玉尊炉 苏士比2013年拍品 估价:1,500,000-2,000,000HK$.
 此为仿古玉雕件,但螭龙纹全无古制。
 尊耳不通商周汉。
 清夔龙,而不是周夔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