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之所向即为道

 昵称21794592 2015-03-04

?????????


心之所向即为道

以香为引、以茶为媒、以花、琴、书为伴

香道、茶道、花道,这些古代人推崇的修身养性方式,在漫漫岁月里被浮躁的人们束之高阁,失去曾经的光彩。可是,在茶道中养性、在香道中静心、在花道中优雅,是每个现代人的渴望,随着时间的沉淀,越来越彰显其魅力。


如果累了,就慢下来歇会儿吧,享受一次传统艺术的穿越,做一次心灵的修行,找一找梦境中那个理想的自己……道,就在每一个人的身边。


明灭忽千年 / 一炉幽香今再起


香道,即通过眼观、手触、鼻嗅等品香形式对名贵香料进行鉴赏和感悟,在略带表演性的程序中,坚守自我愉悦和规矩秩序,与大自然一起融于美妙无比的寂静之中。


现在说起香道,许多人脑海里立刻浮现出的会是一间和式禅室的内景,师傅带着徒弟,一脸严肃地完成焚香的每道程序。其实,古人可从来没把焚香当作一件需要正襟危坐的事儿,更没把袅袅炉烟抽离于日常生活。“锦帐添香睡,金炉换夕薰”,他们习惯在香炉中焚香一缕后,该侃大山侃大山,该读书读书,该睡觉睡觉。


在香道发展鼎盛时期的宋代,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香的身影。街市上有“香铺”、“香人”,还有专门制作“印香”的商家,甚至酒楼里也有随时向顾客供香的“香婆”。人们在香烟萦绕中净化心灵、感悟生活、寄托情思、养性养神。


如今爱香的人越来越多。今年36岁的无有,十年前偶然闻到了沉香,不禁感叹“世间还有这么好闻的东西。”那时起,无有就想研究沉香,可是当时连新华书店都买不到关于沉香的书,他就到广州、上海去学、去看。


“当时只是看看,不敢下手,因为沉香的价格比黄金都要贵。再说,即便买来了,也舍不得烧。”无有说,后来台湾的一位老师送了他一本书——《沉香文化》,他就靠着这本书往返徐州与广州,在沉香集散地电白和防城买香料、收香材。


这时的无有还只是将香当成一种生意。2009年底,他在北京遇到了中国香道文化传承人妙如,在她的影响下,无有开始大量阅读关于香的历史、文化的书。于是,他了解了香道文化,并开始制香。现在的无有是国家香道师考评委委员。“香道对我来说,是一种自我纯净沉淀的过程。”无有说,西方的香薰是借助推拿手法让精油进入体内,而我们中国人是调动嗅觉和感官去品味香在身体里静静流动。


无有在家时,常会把自己关在地下室,在香中一呆就是半天,甚至一天。妻子刚开始很不理解,对此颇为不满:“整天见你拿个烂木头烧,钱都被你烧没了!”


“可是香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我原本是很急躁的一个人,现在平和多了。”无有的改变,也慢慢地改变了妻子的看法。


在采访无有的时候,房间里一直没有断了香。他先给记者表演了篆香的制作,将香粉仔细填入印版篆字“福”的笔画空隙中,最后在起笔处将一小炷香火引燃,空气中便开始飘香。盖上香炉的盖子,香烟在出口处聚集,然后慢慢向上飘去,那丝绸般的香烟在空中舞动着,曼妙、柔美,似乎本不该是人间有的东西。


篆香之后,无有又表演了埋香。他先把沉香灰压出有花纹的锥形,用压灰扇压实后,再用事先烤红的木炭,隔着一层香灰用热气熏出香料的气味。看过这表演才算知道,香,也是能醉人的。


去年,无有成立了汉启文化有限公司,并成立徐州香道文化产业协会。他说:“中国人用香的历史始于春秋战国,滋长于秦汉两朝,鼎盛于宋元明清。刘邦就是第一位用香祭天的皇帝,在刘邦的故乡徐州,希望可以让香文化发扬光大。”


一杯清茗 / 十年尘梦


茶道,起源于中国。在唐或唐以前,古人就已经将饮茶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


鲁迅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的感觉。”鲁迅指的会喝好茶,就是品茶。品茶,是一种闲静的态度,是一种淡雅的心境。


泡上一壶或清淡或浓郁的茶,无论廉价或昂贵,只要适合自己的口味,亲自煎煮,目睹水沸如珠,用整个身心慢慢地享受整个煮茶的过程,便是极惬意的一件事。


会茶道的女人是优雅的,也是优美的,蔡凤仪就给人这种感觉。


蔡凤仪说,看似简单的泡茶不简单,必须要先了解茶性,才能做好一杯茶,这中间的学问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比如绿茶虽然防辐射,但是属寒性,可以轻胃火,体热的人更适合;白茶有治愈功效,可改善荨麻疹、慢性咽炎等症状;红茶属暖性,可祛胃寒;而黑茶适合脾寒脾虚的人。普洱近年来是很多人的心头好,其实它对肠胃也很好,但很多人不知道,要以3比2的比例混合生熟普洱才能有效地恢复胃动力。“对于古人,茶就是药,用对了不仅养生,更可治疗百病。”蔡凤仪说。


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传播的蔡凤仪说,大多数年轻人对茶都存在着误解,认为喝茶是中老年人才有闲情逸致做的事情,而实际上,就茶本身的营养价值来说,它不仅有利于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对于年轻人更是有着诸多益处。更何况,一杯茶里蕴含的文化,如若不是年轻时就喝,到了年老时,又如何会懂呢?


“每天晚上,我都会给自己和家人泡一壶茶,然后听音乐、看书。每周我也总会找一个时间,静静地自己独处,只有一壶好茶相伴,养心养性。”蔡凤仪说,“茶道讲究的不是形式,喝茶,轻松自在才好。”


“很多人讲究茶具,我却觉得茶具无所谓。一味追求精致,反倒违背了茶道取法自然、安心随喜的本质。”蔡凤仪说,“‘大道至简’,我想精髓就在于,‘简’了形式或是器,拉进了与人的距离,真正去体验了,才能悟出其中之‘道’。”


以花寄情 / 岁月静美



人们将植物从萌芽到枯竭的过程看作大自然最美的历程,于是他们把天、地、人统一的哲理放到插花艺术中,形成“花道”。


从来,鲜花就是女人的“专利”。然而,作为一名花道爱好者,陈建对美的感知似乎更有甚于大部分女性,所以,他在日本学习花道,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拿到了三级花道师证书,而一般人要需这个证,差不多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见面时,陈建正在摆弄一个枯掉的树根,后来才知道他想把这个树根融入到他要创作的一个插花中。树根很硬,很难插到剑山(固定花用的底座)上,陈建又找来了一块木头支撑,摆弄了半天,终于将枯树根稳定住了。


稳定好的树根和下面支撑的木头之间正好有一个洞,陈建将一朵玫瑰从洞中插入,随后又在旁边插上了两朵长度不一的玫瑰,一个枯山花道就完成了。枯死的木头在这3朵花的映衬下似乎又活了过来。


在陈建的很多插花作品中,枯树枝都担当重要的角色,还有残缺不全的瓦罐,他也会用来做花器。这些别人眼里的废品,在他手里往往会绽放出另一种生命的姿态。“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这是陈建一直在强调的话。他说,即便是白菜叶子、胡萝卜、辣椒也能做成一个花道。


“这或许就是花道的魅力吧,同样的花材,在不同人手中,在不同的灵感意念下,有着截然不同的风姿。”陈建说。


常猜是陈建的学生,今年20多岁,一身民国风格的服装和她的气质很搭,恬静中带着分豁然。“花道讲究‘天、地、人’的和谐统一,花道所要呈现的是自然界的美与丰富,同时也是修炼内心的方式。赞美自然,抒发胸中的气韵,达到内心的澄明,这都是我在花道中学到的。”


常猜说,花道入门并不难。在开始的时候只需要准备好花枝、容器以及剪刀,到了学习水盆插花的时候,备好一个喷水壶和固定花枝的剑山就可以。花道有一定的技巧,比如插花的数量基本上以单数为佳,尽量避免偶数的出现,那样看起来不够稳定不够美。颜色素雅的花朵最好配以色彩艳丽的容器,反之,富贵雍容的花朵最宜搭配低调沉稳的容器,这些都是花道的基本手法。


“很多人觉得花道难学或者太高雅,其实不然,比如在花器选择上,瓶、碗、盆都可以拿来用。走在路上看到哪根枝条形状不错,捡起来就是,回家配上牡丹、百合、竹子,就是一个美丽的生命。花道绝对不拘泥于形式。”常猜说。

文 / 刘苏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