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

 秋天枫叶正变黄 2015-03-04


核心提示: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有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厌食、烧心、呕吐等消化功能障碍症状,而又排除器质性疾病的临床综合症。

在临床上,许多患者因腹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这些症状影响到日常生活而就医,通过一系列的检查和随诊,在许多患者并不能发现器质性疾病。近20年来,引入了功能性胃肠病的概念和相应的诊断体系,对以上病症有了合理的解释,并在认识上出现了重要的转变,胃肠功能紊乱症状是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因素的结果,不能以单一疾病为基础的简单生物医学模式来解释。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就是与腹痛相关性功能性胃肠病之一。

功能性消化不良,因发病率高,切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国内外消化界对其进行了日益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有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厌食、烧心、呕吐等消化功能障碍症状,而又排除器质性疾病的临床综合症。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率为3.5%~27.0%,平均病程为3~4个月,平均年龄6~10岁,27%有家族史。关于本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是有多种因素综合而发生的异质性病症,并有家族集聚现象和疾病行为的相互影响。主要与消化道功能障碍、内脏敏感性增高、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社会心理因素等有关。

本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厌食、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烧心、反酸、恶心和呕吐症状可持续或反复,详细询问病史发现学龄儿童的家庭、学校的心理应急事件可加重病情。可分为以表现消化性溃疡症状的溃疡型、以表现消化道动力不良的运动障碍型和消化不良症状不明的非特异型。

本病诊断必须包括以下各项:⑴ 、持续或反复上腹痛或不适;⑵、排便不缓解,大便次数、形状无改变;⑶、不能以炎症、解剖、代谢或肿瘤解释患儿症状。症状每周至少1次,2个月以上才能作出诊断。

本病治疗,目前临床采取多方面综合治疗。⑴ 、心理和一般治疗;⑵、药物治疗:抗酸制剂和抑酸制剂如硫酸铝、法莫替丁等;促动力剂吗丁啉;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黏膜保护剂克拉霉素、思密达等。

                                                             (文/尹振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