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看待“人职匹配”与“骑驴找马”之间的关系

 leodangdang 2015-03-04

  

    近年来,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加之当前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大学毕业生个人择业观念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很多困难。

   所以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的教育也逐渐引起了政府部门、大专院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于是,有关指导大学生择业和发展的各种观点层出不从。政府部门从国家稳定、经济发展、民生问题等方面着手研究。高等学校本来是承担人才培养和教育的机构,但是在当前环境下,大学生能不能就业,能不能就好业,也成了高等学校办学的重要标准,教育主管部门评估,考生和家长更是万分关注,于是高等学校自然从学校的发展角度出发去研究如何让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的这一关系自身存亡的课题。除此之外,企业也有企业的观点,企业需要“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

    但是,不管政府部门、高等学校还是其他专家学者,甚至大学毕业生自身群体,在如今大学生就业不是很乐观的时期,“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越来越广泛的影响着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市场。

   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宝马良驹,马中赤兔,不妨先找头驴骑上,边走边找,找到了宝马,卸磨杀驴。

   在这种“骑驴找马”的择业观点的引导下,每每到了每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时候,就会有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看到别人就业,自己也就盲目的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头“驴”。提交简历,考试、面试,通过后上班了。也不管自己找的“驴”的脾气如何,负重如何,能否长途跋涉。一旦骑上,发现自己找的这头“驴”脾气不好,经常尥蹶子;瘦骨嶙峋,骑上去咯得慌。于是乎,“骑”上去时间不久就受不了了,想把胯下的“驴”给抛弃了。但是,这个时候并没有宝马良驹啊!

   赤兔已随云长去,汗血宝马不能驾驭!

   可是,实在受不了胯下的脾气不好的瘦驴。于是,跳下来,又上了一头驴。不合适,再跳下来,再选择。不合适,又跳下来,接着选择。无止的选择,只是驴和驴之间的交换,甚至不少时候,跳下来了,想再找一头驴也不是那么的容易。

   这就是我们大学生就业市场的“骑驴找马”现象,用书面的语言说是“先就业,后择业”。

    但是,我们翻翻书,看看那些关于生涯发展的理论,不管是职业生涯之父弗兰克帕森斯的特质因素论,还是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哪一个理论提倡脱离个体的特征,一味的要求人们去择业呢?

    每个人都具有自身鲜明的个体特征,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人格、兴趣和气质。正确的理论,先辈专家,指导我们在就业的时候要充分、全面的认识自我,根据自己的性格、能力、价值取向、兴趣等一系列自身特征去寻找工作。

    找一个你爱的,他也爱你的工作。

    但是,这样的工作在哪里?我的学生问过我,帕森斯和霍兰德在提出他们的理论的时候,没有想到我们的大学扩招,毕业生连年翻倍的增长吧!肯定也没有想到2009年全球会爆发金融危机。我就业,不骑驴找马,我们会饿死的。

    我们能彻底的否定“骑驴找马”的择业观念吗?似乎不容易啊!每年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有限的新增就业岗位,不完善的就业制度和人才制度,我们很难能保证人尽其才,人及其用。不少人,一时找不到自己的宝马良驹,骑上了一头驴,是在所难免。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骑驴找马”的关键所在了。

    生存。这是我们不得不委曲求全,拉过来一头驴凑合的重要原因。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生理需求是一切的需求的基础。所以,为什么了生存而骑驴找马,这个理由落地有声,落地有坑。

    这就要我们接着分析,骑驴找马到底是个什么含义了。驴是一个什么样的驴,马有是一个什么样的马。还有骑在驴身上的人的内心想法了。

    1、找一个啥样的驴,这是骑驴找马的关键之关键。前面讲,有的时候骑驴找马在所难免,但是找一头什么样的驴,这决定着今后能不能找不到自己合适的马。如果找的驴是不经过筛选,随意从驴圈中拉出来的,骑上去,不称心,不如意,不打不走,打它它倒退。骑上这样的一头驴,很显然,对今后的发展是不利的,对于找到一头称心如意的宝马良驹更是不利的。

   所以,尽管是不得已而骑驴。一定要对驴进行严格的筛选,找一头毛光体健的健康的驴,一旦骑上去,我们能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目标,更好的找到属于自己的宝马良驹。笔者认为,找不到马,你要尽量从驴群中找出一头骡子。

    2、什么样的马值得你“卸磨杀驴”。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我们都会讲日久生情,有的时候驴骑得时间长了也是很顺心很舒服的,不见得会比一些体质不好的马差多少。不要看到一头马,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卸磨杀驴,放弃了自己相伴的很久的伙伴。尽管是马,也分三六九等,也要看看自己能不能驾驭。

   所以,当年确定要卸磨杀驴的时候,一定要看看你找到的马和你曾经骑过的驴相比是不是灵性相通,是不是能让自己曾经骑驴的技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和发展。

   3、“驴”并不是一无是处,骑驴也并不是大错特错。关键是骑在驴上的人要心平气和,最求进步,不要骑在驴上忘记目标,不能骑在驴上丧失志气,更不能骑在驴上心浮气躁,频频换驴,否者就是真正的骑驴找驴,永远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宝马良驹。

   以上的个人的一点看法和认识,才疏学浅,不能成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