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容易消化的食物都能健脾

 闲之寻味 2015-03-04

一说到吃饭,很多人会想,往饭菜里加点什么能健脾呢?众所周知的比如莲子,大枣,山药,南瓜,小米,这些确实有健脾的作用,但药力较弱,肯定不像健脾的黄芪一样能很快起效,非此,它们就不是人尽可吃的食物了,如果你想用它们来健脾,最好的办法是常吃,甚至作为你饭桌上的主食。

 

 事实上,即便就是平常的食物,饭菜,只要是好消化的,一般都有健脾作用,或者说,都是在健脾。因为中医的脾,包括消化吸收功能,健脾就是帮助提高消化吸收功能。换句话说,如果你减少了消耗,节约了脾气,也就从另一个角度健脾了。

   

   好消化的食物,如果按照食物类型分,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中,碳水化合物排第一,粮食是最好消化的。因为它们吃进去之后,胃肠的排空时间比蛋白质和脂肪的都要短,过去生活不好的时候,人因为饭菜没有油水,蛋白质脂肪都不足,所以特别能吃,吃几个馒头也还是饿,就是因为蛋白质和脂肪的排空时间都比碳水化合物长,单纯的粮食吃进去之后,很快胃就排空了,重新回归到“饥肠”状态。


   其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热效应”低。任何食物的消化,都是要消耗身体能量的,消耗的这些热量被称为“食物热效应”,如果吃的是高蛋白的,消化它的能量消耗,相当于食物本身所含能量的30%,而粮食,碳水化合物则只有5%-6%,所以,我们很容易被红烧肉吃撑着,吃得不消化,却很少因为吃馒头不消化,就是因为馒头比肉的“热效应”低,消化馒头比消化红烧肉要节能,这个节能,节约的就是脾气。

 

    中医古典医籍,始终认定五谷是健脾的,包括治疗脾虚的时候,也会用到炒过的五谷,比如炒谷芽,炒麦芽等入药,因为炒过的五谷更容易消化,它们的“食物热销应”更低。也就是说,吃进去的炒谷芽,炒麦芽,只需要拿出一小点热量还维持消化,剩余的绝大部分,都变成了身体的能量蓄积,久而久之,能量蓄积就充足了。一个能量充足的人,肯定不会轻易疲劳,肌肉也会有力气,他们肯定也就不脾气了,这也就是五谷能健脾的原理,因为它们容易消化。

 

   除了食物的不同,食物的烹调方式也很重要,同样是粮食,炸馒头片肯定比馒头或者比烤馒头不容易消化,因为加入了脂肪,脂肪的胃肠排空时间比单纯的碳水化合物要长,为了帮助它排空,胃肠就要多做工,就要浪费脾气。


  食物的软硬,含水量多少也很重要,死面的,固体的,比如硬面饼,饺子,就不如馒头包子能健脾,因为前者更需要胃肠的深加工,连牙咬着都费劲,更何况胃的研磨了。如果从节约脾气上看,粮食比鱼肉蛋奶更容易消化,主食中的馒头,包子,面包比米饭容易消化,米饭又优于饺子、硬面。蒸蛋羹比煮鸡蛋容易消化,肉末,肉糜比肉块,清蒸的比煎炸的,酸奶比鲜奶容易消化。


  所以,一个脾虚的人,或者希望通过日常的吃饭来健脾的人,在合理地摄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这三大营养物质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它们之中容易消化的,无论是从食物性质上,还是从烹饪方式上,而且持之以恒地形成习惯,就已经是在健脾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