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回家看什么?

 指间飞歌 2015-03-04

春节回家看什么?



 

 

 最近,一则返乡笔记《近年情更怯,春节回家看什么》在网上热传。春节放假期间,我跟姑姑们一起回老家高密看望二爷爷。我们回老家那天,来二爷爷家拜年的亲戚熙来攘往,他们与姑姑热闹地讨论高密城的房价、娶媳妇的彩礼钱,顺便也聊聊中央的反腐……

  高密,是我爷爷心心念念忘不了的故乡热土,也是我二爷爷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不过这个地方于我,却只是户口簿上的“籍贯”。爷爷活着的时候,每每提起留在乡下的二爷爷就是一脸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烟袋锅子在鞋底敲得当当响,抱怨二爷爷没出息。

  爷爷这样说,自然有他的道理。80年前,我爷爷还是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他跟如今进城打工的80后、90后一样,不甘心一辈子在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生活,于是背上行囊、独自闯荡青岛。在城市里立足之后,爷爷迫不及待地将二爷爷从乡下接来读书,在青岛解放后又送他参加了解放军。显然,爷爷替这个唯一的弟弟安排好了未来的一切。不过,跟爷爷张扬的性格完全不同,二爷爷老实孝顺,抵挡不住太爷爷几次三番催促他回家完婚的“命令”,无奈从部队复员回乡。这一走,他从此告别城市,做了一辈子乡村教师。

  二爷爷眼不花、耳不聋,坐在角落里颔首微笑。待拜年的亲戚们走后,他将年轻时候保存下来的相片、爷爷与他往来的信件、他正在修的家谱,像宝贝一样拿出来,一一与我们分享,看得姑姑们热泪盈眶。

  看着那些老照片、正在修的家谱,二爷爷让我想起央视纪录片《客从何处来》中马未都的太爷爷、曾宝仪的四外婆。像马未都的太爷爷,一个目不识丁的老人,在“文革”时期,顶着巨大的压力找人续修家谱;像曾宝仪的四外婆,在生活困难时期,裹着小脚出门要饭养活公婆、丈夫。四外婆说,有用的儿子都走了,只有没用的儿子、媳妇留下来照顾父母……这些历史上的小人物,跟我那老实巴交、沉默寡言的二爷爷何其相似。

  翻遍祖宗十八代,我的家族平凡到无足挂齿,一字排开其实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但我心想,不就是这一个一个在主流史料中没有脸孔、没有名字,甚至连最亲的家人都未必知道的他们,经历过没有选择的选择、但又切切实实地活过的人们,在一起才能成为历史的洪流吗?

  曾宝仪笔下这些籍籍无名的家人、祖先,就是一群我二爷爷这样看似无能、老实的小人物。令人惊诧的是,这种小人物身上流淌出来的温情与坦荡,又总能让坚硬的内心变得柔软,让父母、伴侣、儿女觉得内心踏实,让出生在异乡的孩子,感觉到祖籍、故乡并不仅仅是户口本上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名,而是窗前的明月光、心口的朱砂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