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秦郡沿革史初稿1

 文化龙乡 2015-03-04

    卷一秦郡建置

春秋时,晋始于边陲紧要之邑置郡,以备诸侯之侵伐。郡者,君之邑也。言其邑乃君主之所属。初,采食之地曰邑,因采邑者之居皆为城。故邑者城也。其后,君主欲广其地,乃以县属郡。春秋末,晋之郡县制已具雏形战国时,魏、韩、赵三家分晋,得其地、承其制。至魏文侯,以吴起为西河守。起相楚悼王,主变法。北却诸侯,南平百越,置汉中、巴、巫、黔中之郡。秦惠十年,魏献上郡十五县,秦因之,而置上郡。赵武灵王习胡服骑射,北逐胡人,置代、雁门、云中之郡。其后,燕使其将秦开辟边,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之郡。故郡县制始于晋,承于魏、韩、赵,传于秦、楚、燕。唯独齐至亡,未尝置郡。

置郡始于惠王,继于昭王,承于庄王,行于始皇。

惠王,名,孝公子十四年,始称王,改元称惠王元年。在位二十七年,东收西河、越河东;北取义渠、纳上郡,西灭巴蜀、夺汉中。初,秦纳魏西河郡,其地入王畿,至秦并天下,为内史所辖。秦未置西河郡,盖因视其为缪公之故地也。至惠王薨,秦置上郡、巴郡、汉中三郡。

    上郡,惠王十年置。秦本纪云:“惠王十年,魏纳上郡十五县。”魏世家云:“襄王七年,魏尽入上郡于秦。”按,是年,魏蒲阳,张仪言王归魏蒲阳,使公子繇质于魏,破诸侯合纵之谋。于是使仪说魏王与秦通好,魏乃献上郡十五县,秦因之,而置上郡。秦置郡始于此。

巴郡,惠王更元十一年置。华阳国志云:“周慎王五年,蜀王伐苴。苴侯奔巴。巴为求救于秦。秦惠文王遣张仪、司马错救苴、巴。遂伐蜀,灭之。仪贪巴、苴之富,因取巴,执王以归。置巴、蜀及汉中郡”按,周慎王五年,即惠王更元九年。华阳国志云:“周赧王元年,置巴郡。”按,周赧王元年,即惠王更元十一年。秦本纪云:“昭王二十七年,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西南夷列传云:“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蹻将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欲归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还,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按,秦夺楚巴郡、黔中地,并入巴郡。初,楚悼王取巴东南之地,并置、巫、黔中之郡,巴国西徒。

汉中郡,惠王更元十三年置。秦本纪云:“惠王更元十三年,庶长章击楚于丹阳,虏其将屈匄,斩首八万;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华阳国志云:“周赧王三年,分巴、蜀置汉中郡。”按,此二者之说不悖也。是时,齐楚从亲。惠王更元十二年,张仪为秦而相楚,说楚王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之地六百里楚绝齐,秦背约。惠王更元十三年,楚因攻秦,而败于丹阳。秦遂拔楚汉中析巴、蜀之地,并南郑,置汉中郡。

昭王,名则,一名稷,惠王子、武王弟。武王即位四年薨,因无子,而代立为王。十九年,与齐互称东西帝。在位五十六年,东出三河,南破楚都,而灭西周。汉时,河东、河内、河南统称三河。河南,秦时谓之三川。昭王时,秦置河东、蜀郡、南郡、黔中、南阳、上党、陶七郡。

庄王,初名异人,昭王孙。尝为秦质于赵。吕不韦出赀使其为华阳夫人子,即太子嫡夫人。因华阳夫人为楚人,乃更名子楚。孝王即位三日而薨,子楚遂代立为王。在位四年,灭东周,而置三川郡;定太原,而置太原郡。昭王时所置黔中、南阳、陶三郡,至庄王四年,皆因故而废。昭王所置之南阳郡,余谓之前南阳郡,以别始皇后置之南阳郡。故秦始皇本纪云:“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

河东郡,昭王二十二年置。魏世家云:“昭王六年,予秦河东地方四百里。”韩世家云:“釐王六年,与秦武遂地二百里。”按,昭王十一年,诸侯合纵抗秦,秦失河外之地。至魏冉相秦,结齐而攻魏、韩,于是魏献河东、韩献武遂秦本纪云:“二十一年,错攻魏河内。魏献安邑,秦出其人,募徙河东赐爵,赦罪人迁之。”又云:“二十二年,河东为九县。”按,安邑,魏故都,今山西夏县北。秦得安邑,归魏人,乃徒秦人于河东。二十二年,分河东秦地为九县,置河东郡。

蜀郡,昭王二十七年置。初,惠王灭蜀,贬其王为蜀侯,以陈庄为蜀相,以监其国。及蜀侯死,秦以蜀地封子弟。初封公子通为蜀侯。及惠王薨,通与蜀相庄反秦,庄杀通降秦。武王代立,遂诛蜀相庄。华阳国志云:“周赧王十四年,蜀侯恽祭山川,献馈于秦昭襄王,恽后母害其宠,加毒以进王。...王大怒,遣司马错赐恽剑,使自裁。...十五年,王封其子绾为蜀侯。...三十年,疑蜀侯绾反,王复诛之。但置蜀守。”秦本纪云:“六年,蜀侯煇反,司马错定蜀。”又云:“二十七年,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按,周赧王三十年,即昭王二十二年。考之,秦诛蜀侯绾,当在昭王二十七年。故从史记之载。

南郡,昭王二十九年置。秦本纪云:“二十九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郢为南郡。”郢,楚都,今湖北荆州市。楚失郢都,乃东徙都寿春,更名曰郢,今安徽寿县西。

上党郡,昭王四十八年置。初,晋有上党。三家分晋,各得其一。秦拔韩野王,绝韩上党太行道。昭王四十五年,韩上党守冯亭以郡降赵。昭王四十七年,王龁攻韩上党,赵使廉颇拒秦。秦使计间赵,赵王乃以赵括代廉颇,秦又使白起为将。于是秦赵战于长平,白起坑杀赵卒四十余万。昭王四十八年,秦尽取韩上党,初置上党郡。秦遂罢兵,使司马梗守上党。昭王五十一年,秦将军摎拔赵上党二十余县,并入上党郡。庄王四年,魏无忌率五国兵击秦,上党反。秦使王龁定上党。

三川郡,庄王元年置。昭王四十五年,秦使王贲拔韩三川十城。昭王五十一年,秦使将军摎攻西周,尽纳西周三十六城。庄王元年,东周谋与诸侯伐秦,秦尽取东周地。秦使蒙骜伐韩,韩献成皋、巩二城。于是秦并两周及韩、魏河内之地,置三川郡。

太原郡,庄王四年置。昭王四十八年,秦因长平之战大败赵军,使司马梗初定太原。庄王二年,使蒙骜又定太原。庄王三年,蒙骜又攻赵,尽取太岳山以北三十七城。庄王四年,初置太原郡。按,太岳山,今曰霍太山。

黔中郡,昭王三十年置。秦本纪云:“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白起王翦列传云:“白起迁为武安君。武安君因取楚,定巫、黔中郡。”按,秦使白起自南郡、蜀守张若自长江夹击楚,拔楚巫、黔中之郡,遂置黔中郡。秦本纪又云:“三十一年,楚人反我江南。”楚世家云:“二十二年,秦复拔我巫、黔中郡。二十三年,襄王乃收东地兵,得十余万,复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为郡,距秦。”按,秦失江南地,遂废黔中郡,巫地并入南郡。故水经注云:“江水又东迳巫县故城南,县故楚之巫郡也。奏省郡,立县以隶南郡。”

南阳郡,昭王三十四年置。秦本纪云:“三十四年,初置南阳郡。”按,昭王三十三年,魏、韩、赵共击,秦相国穰侯破魏将芒卯军,斩首十五万。魏献南阳地以和。河内修武,古曰南阳。昭王三十四年,秦以韩之上庸地予魏置一,以迁魏南阳民。昭王三十四年,秦初置南阳郡,以通陶邑。其郡在太行山及王屋山以南、黄河以北,属河内陆。庄王置三川郡,南阳省郡,地入三川。

陶郡,昭王四十二年后置。初,宋君自称王,与齐、魏为敌。昭王十一年,五国伐秦无功。齐欲灭宋,而秦禁其行。其后,齐与赵谋共灭宋,许以陶封赵司寇李兑昭王十六年,宋遂割陶地予秦,秦以其地益封穰侯。陶,故曹都。古曰陶丘,今曰定陶。昭王十九年,齐与秦称东西帝。苏代说齐湣王去帝号而灭宋。其后,范睢入秦说昭王,言秦唯有太后及穰侯,未闻有秦王,劝昭王行远交近攻之策。昭王三十六年,穰侯客卿灶欲取齐刚、寿,以广其陶邑。范睢因言宣太后专制、穰侯谋国不忠。昭王悟而免穰侯之职。昭王四十二年,宣太后薨,遂命穰侯出关就国。及穰侯卒,秦收陶为郡。庄王四年,魏无忌率五国兵击秦,遂取秦陶郡。

秦始皇,名政,庄王子。庄王薨,代立为王。秦行兼并之策,二十六年,尽灭六国,皆置郡县。

东郡,始皇五年置。秦始皇本纪云:“五年,将军骜攻魏,定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阳城皆拔之,取二十城,初置东郡。”魏世家云:“元君十四年,秦拔魏东地,秦初置东郡,更徙卫野王县,而并濮阳为东郡。”按,秦初置东郡时,有河内陆。及河内置郡,其郡皆在黄河以南。

上地郡,始皇七年置。是年,秦拔龙、孤、庆都,初置上地郡。初,赵灭中山,三分其地,入上地、安平二郡,置河间郡。韩非子云:“董阏于为赵上地守,尝巡石邑。”汉书地理志云:“汉有石邑县,属常山郡,井陉山在县西。”宋时,石邑省县,地入获鹿县。今属河北鹿泉市。始皇十八年,王翦将上地兵,下井陉。正义云:“上地,上郡上县,今绥州等是也。”按,上郡在陕西,井陉在河北。王翦将一县兵,涉黄河、过太原,至井陉。岂为用兵之道?故正义此注有误。

河内郡,始皇十一年置。是年,秦拨赵九城及安阳,遂析三川、东郡河内陆,并置河内郡,以北上攻赵。始皇十八年,杨端和将河内兵围邯郸。

河间郡,始皇十一年置。战国策云:“赵赂以河间十二县。”按,考之其事,在始皇十一年。故清河置郡当在此年。始皇十二年,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始皇十五年,赵王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云中郡,始皇十三年置。刺客列传云:“今秦已虏韩王,尽纳其地。又举兵南伐楚,北临赵;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而李信出太原、云中。”按,秦灭韩,在始皇十七年,故云中置郡当在此年前。水经注云:“秦始皇十三年,立云中郡。”故从水经注之说。

南阳郡,始皇十六年置。是年,韩献南阳地。秦以腾为南阳假守,纳其地而置南阳郡。其郡在韩南、汉水之北,即始皇后置之南阳郡。

颍川郡始皇十七年置。秦始皇本纪云:“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

赵郡、清河郡,始皇十九年置。秦始皇本纪云:“十八年,秦大兴兵攻赵,王翦将上地,下井陉,端和将河内,羌瘣伐赵,端和围邯郸城。”是年,秦以计间赵,赵王迁诛李牧、废司马尚。秦遂使王翦攻赵。十九年,秦破赵军,赵王迁降,遂尽取赵地至东阳,置赵郡、清河二郡。东阳,今河北清河县境内。

恒山郡,始皇十九年置。秦破赵,恒山以南置恒山,上地省郡,地入恒山。汉书云:“北岳常山于上曲阳。按,恒山,因避汉文帝之讳,更名常山。古曰北岳,今曰大茂山,在今河北曲阳县以西。

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始皇二十二年置。始皇二十年,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秦王使王翦攻燕。始皇二十一年,益发兵助王翦军,遂破燕太子军,拔燕蓟都。秦已破燕军,乃使李信追燕王喜及太子丹至衍水,得太子丹。秦遂置渔阳、右北平、辽西之郡。按,衍水,今辽宁太子河也。

砀郡,始皇二十二年置,王贲破大梁城,魏王假请降,秦尽取其地,置砀郡。魏世家云:“王假三年,秦灌大梁,虏王假,遂灭魏以为郡县。”

庐江郡、衡山郡、州陵郡,始皇二十三年前置。秦始皇本纪云:“荆王献青阳以西,已而畔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遂定其荆地。”集解引汉书邹阳传曰:“越水长沙,还舟青阳。”张晏曰:“青阳,地名。”苏林曰:“青阳,长沙县是也。”按此注,则长沙以西之地,灭楚前已为秦所有。秦始皇本纪云:“始皇二十五年,王翦遂定荆江南地。”按,古荆江,北有云梦,南有洞庭。荆江南地即长沙以西之地。故此注有误。元和郡县志云:“青阳县,天宝元年置,在青山之阳为名。”青阳,本楚故县名,今安徽青阳县。秦分江北之地,东置庐江郡、西置恒山郡,古州国以东置州陵郡。衡山郡因衡山而得名。,按,衡山,今安徽天柱山,汉时更名。汉书地理志云:“内方,至于大别山之阳,至于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按,衡山在江北。湖南衡山在江南。故湖南衡山,并非古南岳。庐江郡因庐江而得名。长江改道前,青阳地在江北。故汉书地理志云:“庐江出陵阳东南,北入江。”陵阳,今青阳县陵阳镇,在县之南。州陵,古州国。初,楚灭州国,并其地。故都,在今湖北监利县东。

四川郡,始皇二十三年置。是年,秦使王翦、蒙武攻楚,破楚军于蕲南,杀楚将项燕,取淮河以北之地,置四川郡。

九江郡始皇二十四年置。是年,秦灭楚,遂尽取淮南地,置九江郡。

江湖郡始皇二十四年置。是年,秦灭楚,以三江五湖之地,置江湖郡。三王世家云:“古人有言曰大江之南、五湖之间,其人轻心。”褚先生曰:“夫广陵在吴越之地,其民精而轻,故诫之曰江湖之间,其人轻心。”按,褚先生,即博士褚少孙,补史记者。周礼云:“东南曰扬州...其泽薮曰具区,其川三江,其浸五湖。国语云:“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韦昭云:“三江,吴江﹑钱塘江﹑浦阳江五湖,今太湖。

辽东郡,始皇二十五年置。是年,秦使王贲攻燕辽东,得燕王喜,以其地复置辽东。

代郡、雁门郡,始皇二十五年置。秦始皇本纪云:“二十五年,大兴兵,使王贲将,攻燕辽东,得燕王喜。还攻代,虏代王嘉”太史公曰:“秦既虏迁,赵之亡大夫共立嘉为王,王代六岁,秦进兵破嘉,遂灭赵以为郡。”

上谷郡始皇二十五年置。樗里子甘茂列传云:“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秦始皇本纪云:“赵公子嘉率其宗数百人之代,自立为代王,东与燕合兵,军上谷。”始皇二十一年,秦破燕太子军于易水之西。按,易水之西,有紫荆关,秦时称上谷关。代王军上谷,实为守上谷关。始皇二十五年,秦,而置上谷郡。

会稽郡、洞庭郡、苍梧郡,始皇二十五年置。秦始皇本纪云:“王翦遂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为会稽郡。”按,王翦遂定荆江南地,北置洞庭郡,南置苍梧郡;会稽山以西之地,置会稽郡。

齐郡、琅邪郡、泰山郡,始皇二十六年置。是年,秦使将军王贲从燕南攻齐,得齐王建,以其地置为郡。

至始皇初并天下,秦除内史,凡三十八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