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阜新市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2014年工作情况汇报

 区管市 2015-03-04
    

2014年,市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积极主动开展工作,相关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工作

 

一是推进全市国有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以城建口国有企业为重点,全面推进长期停产放假非工口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对非工口特别是城建口企业逐户进行调查摸底,统一改制思路,敲定改制企业名单,正在制定改制方案。

 

二是采取依法破产形式,积极处理壳企业。对于市本级62户壳企业,特别是改制留壳企业下步将加大工作力度。针对市本级壳企业现状进行全面调查,提出处理各类壳企业方案,35年时间通过依法破产形式彻底消号。

 

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改革工作

 

一是按照国家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全面更新《企业登记提交材料规范》和《企业登记文书规范》;积极清理规范性文件,清理前置审批事项,为下一步工商登记实行“先照后证”创造条件。

 

二是进一步下放登记事权。市工商局将个体运输行业的登记管理事权全部下放到各县、区工商局。

 

三是改革年度检验验照制度。从今年的11日起停止个体工商户验照工作,从31日起停止各类企业年度检验工作。将企业年度检验制度、个体工商户的验照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公示制度。

 

四是推进价格改革。我市按照省政府和省物价局的要求,已完成了服务业所需的水、电、气、热等生产要素与工业同价的工作。正在研究供热计量收费推广方法。

 

五是放宽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我市新组织获批小额贷款公司13户,聚集民间资本13亿元。新申报2户担保公司,聚集民间资本金2.6亿元。同时,借助我市农信社改制农商银行的契机,吸引3亿元民间资本进入农商银行。

 

六是拟定了《阜新市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管理办法》、《阜新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和《阜新市科技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目前正在征求意见,待征求意见结束后,近期将出台三个管理办法。

 

三、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工作

 

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制定《阜新市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实施意见》,明确了简放标准、程序、路线图、时间表。在简政放权方面,凡是上级下放的,市本级“零截留”,除了明确市级承担的全部下放给县、区。

 

上半年,取消和下放283项行政职权项目。其中,取消102项,市政府部门接收省下放并保留119项,下放县区及相关部门56项(其中下放县区51项,下放相关部门5项),合并3项,转移3项。

 

下半年,我市拟调整的行政职权项目447项,其中取消的76项,市接收省下放并保留的168项,市接收省下放后下放给县区的193项 ,降低收费标准的10项。

 

二是加强和改进行政服务工作。制定《阜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行政服务工作的意见》(阜政发〔201431号),提出创新行政服务体制机制,实施“两集中两到位”改革。设立行政审批办公室,将部门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到行政审批办公室,充分授权,并成建制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办事窗口,实行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告知,一个窗口受理,一个公章办结,实行审批全程公开,全程监控,并逐步探索实现网上审批。

 

三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2014年省政府发布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辽宁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4年本)》(辽政发[2014]21号),明确了省、市两级的核准范围及权限,要求市级遵照执行。目前省政府尚未出台《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和《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我市在省政府出台上述文件后,依照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出台我市《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管理办法》。

 

四是进一步完善政府绩效考评机制。优化考评体系,创新考评方法,强化过程管理,全面开展了对两县五区、74个部门(单位)的绩效考评工作,同时承接省政府对市政府的考评指标。

 

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工作

 

一是完善预决算信息公开政策。市本级于9月底前公开政府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市直各部门公开本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各县区于1031日前公开本地区的政府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和部门预决算。

 

二是完善政府预算体系。细化公共财政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编制,将国有资本经营纳入预算。在预算资金安排方向上,对相关支出首先通过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一般不采取挂钩方式。

 

三是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推进年度预算改革,支出预算不得突破本级人大批准的总规模。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四是推进专项转移支付。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补助。将基数性专项转移支付转为一般性转移支付,控制和减少专项数量。

 

五是进行“营改增”税制改革试点工作。今年年初,在对前期试点工作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倒排工期,制订了《营改增任务分解表》,将48项工作任务逐条分解到岗、责任到人。经确认,全市共44户纳税人纳入试点范围。

 

五、推进农村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工作

 

一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稳步推进。在阜蒙县试点乡镇务欢池镇,共涉及17个村,7197户农户。在彰武县试点乡镇五峰镇、前福兴地镇、满堂红镇、四合城镇、四堡子乡、大德乡。现各乡镇正在填写、录入承包地块调查表。第二批17个试点乡镇前期入户调查工作已全部完成。

 

二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以沈阜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为依托,探索建立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事企业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有序流转的激励机制,实现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改变农村土地农户分散经营现状,增加贫困农民收入。

 

三是创新开展“集团帮村”工程。实施新一轮“集团帮村”工程,整合帮扶资源,初步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现已落实帮扶项目90个,落实各类帮扶资金4983万元

 

四是出台规范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新标准。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小型灌溉水利设施建设管理,确保项目长久发挥效益,我市出台了《农村小型灌溉水利设施建设管理的意见》。

 

六、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改革工作

 

一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新途径。在狠抓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招商下,紧紧抓住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所带来产业转移“黄金机遇期”,将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作为工作重点,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盯住重点行业和企业,开展精准招商。

 

二是培育外贸发展新优势。起草《关于加快对外贸易发展的意见》、《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实施意见》并下发。

 

七、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工作

 

一是完善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度和公共投入促进就业机制。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行动计划,对有就业愿望的困难家庭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行兜底安置。围绕创业援助行动三年计划,扎实推进创业带动就业。规范培训行为,扎实推进培训工作,深化改革,确定13家定点培训机构。

 

二是推动全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医疗保险“两定”管理,实行全市医疗保险与定点医疗机构付费总额控制的结算方式。制定了厂办大集体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实施方案,以市政府的名义上报省政府,目前省政府已批复我市执行。

 

三是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市直单位全部完成,县区核准比例达到90%。积极开展机关事业单位清理吃空饷和在编不在岗工作,全市共清理“吃空饷”、在编不在岗人员1844人,其中机关138人,参公单位33人,事业单位1673人。

 

八、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工作

 

一是出台发布《阜新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由我市会同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编制的《阜新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内容包含全市功能区划与调控。目前已通过省级专家论证并按意见修改完毕,近日可发布实施。

 

二是完善环保保护目标责任制。严格按照《辽宁省总量审批管理办法》实施总量前置,督促企业完善环保设施,确保污染物排放量满足总量控制要求。

 

三是凌河污染治理工作。我市将制定完善细河水质考核办法和各断面考核细则,对各县区政府建立考核、问责机制,实行河长制度,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协调各县区政府健全污水处理厂运行保障机制,加大对排水入污水处理厂企业的监管,为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创造良好条件。

 

四是企业搬迁工作。出台了《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海州区化工企业关停搬迁和原厂址在开发利用过程中污染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阜政办明电[2014]24号),督促企业规范化拆迁行为,开展搬迁过程中的污染防治工作,加强污染土地调查评估及治理修复,降低风险危害。

 

五是煤场整治工作。按照市政府下发的在全市范围内《设立煤炭禁储区通告》和《依法取缔禁储区内露天储煤场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各县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已经相继开展工作,现已摸底调查200家露天储煤场基本情况,市环保局环境监察部门将于近期立即开始组织监察人员对上述储煤场进行现场调查、下达环境监理通知书等法律文书责令自行关闭,为后期依法集中清理做好准备。

 

六是青山工程治理工作。截至99日,全市9处治理矿点已全部施工,完成治理面积约200亩,占治理总面积的41.4%

 

九、启动我市整合优化各类投诉举报平台改革

 

我市被省政府确定为试点市,省政府“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工作领导小组”和市政府责成市发改委,牵头论证我市的整合优化投诉举报平台工作方案,组织筹建“阜新市12345政务综合服务热线平台”的各项工作。

 

起草了《阜新市整合优化投诉举报平台工作实施方案》(草案)、《阜新市12345政务综合服务热线平台建设方案》(草案),成立了我市整合优化各类投诉举报平台工作小组,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尹璟友任组长。

 

对全市各类投诉举报平台进行调查摸底,经过初步了解,目前我市共有98个部门133部热线电话。结合我市实际,我们准备对全市各类投诉举报平台进行合并,一步到位。紧急类和业务比较多的热线予以保留,双轨运行,待条件成熟后逐步取消。按照省政府要求,年底前我市要完成试点工作。

 

十、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根据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抓紧与各相关部门联系沟通,明确责任,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落实所负责领域改革工作任务,推进各领域改革工作按计划顺利进行。

 

二是市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要对各领域改革工作加强跟踪调度、督促检查力度,全面推进我市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确保完成全年各项改革任务。

 

    三是积极推进整合优化各类投诉举报平台改革工作,力保年内试运行,圆满完成我市试点市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全省的整合优化各类投诉举报平台改革工作全面铺开贡献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