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怀瑾老师讲述:此心能有几人知

 真友书屋 2015-03-04

譬如拿佛法来讲,心即是佛,翻开大乘小乘经典都有这个道理,但是大部分学佛的人能不能信得过自己这个心呢?例如讲中国文学时提到过,唐朝一位名诗僧贯休和尚有两句诗: 禅客相逢唯弹指,此心能有几人知。


古代的高僧每一個文學的修養都很高的,譬如唐代的高僧貫休禪師,那還得了唐朝的名畫,那個古怪的十八羅漢就是他畫的,他是大和尚,詩好、文學好、畫好五代的時候他在浙江。那時浙江有一個人做鹽販出身的叫錢鏐,在杭州稱王,所以叫越王,杭州西湖上那個越王廟還在,不過現在變成財神廟了錢鏐父子在江南稱王,都很信佛当时另外最有名的一位大師,提倡禪淨雙修、由禪宗悟道弘扬淨土的永明壽禪師就做过錢鏐的部下將領,後來出家了,錢鏐父子都很敬重他。

貫休禪師詩好畫好,有一天錢鏐請客,社會名流都來了,把貫休也請來了,酒喝完了,飯吃完了,叫貫休作詩。于是貫休禪師寫了兩句名詩 :“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光寒十四州”,把當時越王的威風寫出來了,大家全體叫好。越王錢鏐看了也叫好,不過他有野心哦!他想統一中國,不想只在浙江稱王,但是不好講,於是对和尚師父說:“師父啊!可不可以改一下?”貫休禪師文人的習氣來了,“不能改!你要怎麼改?!”“這兩個字換一換好不好?”“怎麼換?”“一劍光寒四十州!”貫休和尚說不改!”站起來走了錢鏐想討這個出家師父的一個口氣,一劍光寒四十州,可以統一中國了,結果老師父只給他寫一劍光寒十四州,只能偏安於東南一省了。

貫休禪師走了,就到了四川,他年紀也大了,那個時候还是五代時期,浙江是錢鏐稱王,四川是王建稱王。他到了四川見王建,王建一聽到貫休大師到四川來了,而且願意住下,就趕快請他進王府來,那时请到一位高僧比現代請到世界權威的大科學家還要威風哦!然後就請大和尚寫詩,貫休的名句又來了,“一瓶一缽垂垂老,萬水千山的的來”,所以貫休有一個外號,叫的的和尚,就是這樣來的。

貫休禪師是個高僧、詩僧,畫也好、詩也好,樣樣好,悟道沒有呢?那就不知道了。有一次貫休禪師去看另一位禪師,他就給這位禪師寫了兩句詩:“禪客相逢唯彈指,此心能有幾人知”,大家都是參禪修道的人,彼此相逢這麼一彈指间也不說話,此心能有幾人知,換句話说,明心见性、悟道的能有幾個啊?這是我給他加的註解。


文學家的筆下看起來好像大徹大悟,詞章之美,文字之好,說的都差不多,其實差得太遠了,文學跟禪分不開,可是境界差得太遠。這位禪師是講真實見地修持的,一看貫休禪師的诗,曉得他沒有悟道,不跟他談文學了,說:“你這兩句好得很,我問你!”貫休和尚說:“請問”“如何是此心呢?”怎麼叫作“心”呢?貫休就愣住了,半天答不出來,這位禪師哈哈一笑说:“你来問我。”貫休也同樣問:“如何是此心呢?”禪師答:“能有幾人知!”然后拂袖進去了,還是他的話,到了一位悟道的禪師手裡,用法就不同了。


希望你們要把文學搞好了嘛!佛法也就高明了,結果文不能文,武不能武,佛法不能佛法,所以真正學好,文學也重要,佛法也重要。


整理自《南禅七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