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镇风韵

 xxjjsdt 2015-03-05
夏荷盛开的时节,去看一座古镇。古镇不远,离城三十里。这座历经千年的商业古镇,从时光的深处逶迤而来,依稀可见昔年的沧桑印记。
  古镇有七里长街,古色古香,蜿蜒绵亘。长街建于明清时期,至今保存较为良好。长街的地面以绛黄麻石板居中,两边镶以青仄砖走道,人行其上,犹如走进了一幅恢弘的历史画卷。清风徐徐,传承古今的文脉气息袅袅生香。
  千年的商业古镇,孕育了丰厚灿烂的历史文化。长街两侧,古屋毗邻,庭院深深,青瓦灰墙,一座座风格各异的明清建筑高低错落。这里,曾走出明朝哲学家、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曾流传着清代布衣诗人吴嘉纪“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的不绝吟唱。久远的岁月,灿烂的海盐文化,创造出古镇安丰独具人文传承的辉煌。 2007年6月,古镇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一个城市的记忆是在历史长河中点滴积累起来的,古镇文风斐然,许多古民居都有二三百年以上的历史,最早的建于明初甚至更早。这些古老的建筑,在历史的风雨更替中,成为忠实的记录者。像鲍氏大院、吴氏宗祠、袁承业宅,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印记。
  王家巷的鲍氏大楼,而今修缮一新。当年,为主人守家护院的高大防火墙,历经百年沧桑,依然兀立风中,守着它不变的诺言。精美的砖雕、木饰,具有明显的徽式建筑风格,屋顶上经年的老瓦花,脚下青仄砖上的苔藓,诉说着曾经的辉煌。春花秋月,物是人非,岁月深处的繁华在砖瓦的缝隙间铺陈,流转,徽派建筑的文化穿透岁月恒常永在。
  小街幽静,青砖黛瓦,修竹深深,朱漆长廊随处可见。累了,随便往哪儿一座,就成了风景中的风景。
  小街两侧,带有明显的明清风韵的店铺不见喧闹,主人日常生活,淡淡生意。有人进去,他们只安静地看你一眼,给你一个浅浅的笑,算是招呼。你看中了什么,他拿给你,依旧轻轻的语调,一切便在默契中完成。
  我们从临街的一户人家门外走过,看得见人家天井里盛开的夏荷,满院的青翠,主人摇着蒲扇,悠闲自在。走近,和主人微微一笑,算是招呼,主人亦笑着点头,想来这样的场景已是常态。一缸的荷,翠叶红花,煞是美艳。无数的盆栽植物,叫得出名字的,叫不出名字的,你只管问主人好了。主人好脾气地笑着,一一告之。临了,你笑着和主人告别,主人还是只管摇着他的蒲扇,微微一笑。那笑容朴质,淡然,到底是哲学家的故里,对我们这些慕名而来的一律泰然处之。
  一只可爱的袖珍小鸟,在笼子里欢快地上蹿下跳。主人告诉我们,那叫绣眉鸟,只因眼眶周围有一道白色的眉,像是刺绣上去的,故名绣眉。小东西仿佛通人性似,飞上跳下地摆出各种姿态,任由我们拍照。
  走在历经时光打磨风雨侵蚀的青石板老街上,感受着古镇带给我们的悠远情思,眼前那明艳的夏荷,随处可见的翠竹幽幽,散落在草木砖石之间的哲思片羽,让这座千年古镇通透,洒脱,风韵绵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