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墨指要——焦墨画技法探索(八)

 汉青的马甲 2015-03-05

向维果《不解逆风何处吹》 68cmX136cm

向维果《不解逆风何处吹》局部

概 说


在中国画中,焦墨是最具极端用墨法则的画法。清程邃善用焦墨作画,程邃的反常逆势焦墨,极具原始笔墨的极端墨法与今天的尽竭渴笔近似。近代黄宾虹亦多用焦墨,得『焦墨』之法并以 『宿墨』 法,并同时追随以『积』 字。焦墨或可称之为枯笔、渴笔、竭墨。黄宾虹晚期作品多有枯笔山水,画风浑厚华滋,笔墨深沉而浓黑,宾翁有云『非文人莫属』,当为焦墨画者之楷模。今人赖少其、张汀诸先贤更能以纯焦墨作画,使焦墨有了更大的进步。

焦墨画技法,其难点是对含墨行笔过程中墨渗于纸上之流速把握。润枯之间的关系,全在一画之中,若无深厚功底,绝不可以作焦墨画。焦墨画的黑白关系与一般绘画的黑白,有相似处亦有不相似者。按透视原理『近清晰,远模糊』而论,焦墨画中的近,为墨重,点线较黑(墨饱),故轮廓清晰度高;远,墨色枯竭,使笔触不明确而逐渐模糊不清。然而,近处亦可能处理得很明亮,但这里更需要轮廓清晰,所以,焦墨画中的黑白是以墨的枯渴为黑白,为深浅,为浓淡,皆为互补之关系;相互衬托,远、中、近之处理,纵深之关键,都是在枯与渴之中产生。

焦墨作品之成功与否,多决定于『枯润』二字。枯润与黑白,既有相同处又乃绝对不同。上段文字所言之黑白,两者互补,可言其相似处也。斯言者,则为『华滋』『润含春雨』之道理。是感观意识,纯情绪化心之所达也者。阴阳两极之变化,无穷无尽…… 故乃法无定法。曾记否,青城山之上清宫有联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言之极是,与吾焦墨之道同也。

笔要:

勾线宜圆,宁沙勿破,破则失神

皴擦有序,宁破勿沙,沙则含糊

戳柔留痕,既沙且破


第八期

【原文】

凡画,非画也,笔墨之用介体耳。夫情绪喜怒之流露,笔行而气抒,墨凝而神聚。故画,心也一。

(注释)

一、心也——指自我意识。佛教中,心(巴利文Citta)意指人的心灵、心智、辨别能力。

(解语)

大凡作画,其实并不是画画,笔和墨只是媒介而已。我们当事时,自身流露出的喜、怒、哀、乐的个人情绪;笔墨顺畅与逆涩,都来源于心情。当笔墨会意而聚的时刻,景象由心生发。可以说,作画,完全是一种心灵的呼唤。

【原文】

画,有常画、无常画,常画者形也,无常画者神也。受意一形肇,随心萌发,直悟无常之境二,思想之源不竭也。

(注释)

一、受意——接受所获的意义或启示。

二、无常之境——佛教语:『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即非我者所。』意为一切善变的事物自非恒稳。

(解语)

画,有我是有常画,无我是无常画。常画的是物象的形体,无常画也就是忘我的作品,是以心神入意境,虽然受意于形态,但画随心演,当悟道变与不变,有我无我所有时,没有了一切杂念,思想源泉得到开放,用之不竭。

【原文】

信笔所至貌似零乱实则卓见心境一,正可谓书者如也二。

(注释)

一、卓见心境——指心境产生后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导人的情绪表现。

二、书者如也——好像的意思。刘熙载《艺概》:『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解语)

随意地、好似零乱画去,实际心中早已计出周全。按照自已的个性,就像随着某种感觉一样自如地行为,如若自已一样。

【原文】

眼见并不为实,明暗惟受阴阳之治一,智者取其所需也。

(注释)

一、阴阳之治——《易》:『一阴一阳之谓道』。朱熹:『阴阳迭运者,气也。其理则所谓道。』

(解语)

我们常见的东西,未必真实,比如明与暗的关系等。这些都应归结于《易》学『阴阳』 理论中所演绎推断的成就,有智慧的人正是在变易中得到所需要的东西。

向维果 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