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碎战”:法西斯癫狂的殉葬品

 klqqklqq 2015-03-05
遭到日本自杀机的撞击后,航空母舰贝尔伍德号的飞行甲板上腾起漫天的浓烟和大火。在被日本自杀飞行员撞沉或是撞伤的300艘船只,它不过是其中之一。  遭到日本自杀机的撞击后,航空母舰贝尔伍德号的飞行甲板上腾起漫天的浓烟和大火。在被日本自杀飞行员撞沉或是撞伤的300艘船只,它不过是其中之一。

  (文/新浪专栏 新史记 萨苏)

  1944年9月7日下午两点,云南松山,中国陆军荣誉第一师第三团第三营七连副连长杨金继中尉带着传令兵在执行搜山任务。他们在顶峰侧面山坡下方十余米处发现了一个头缠绷带的日军伤员。

  几十年后,已是金华银行退休职工的杨金继老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恍如昨日——这个日军全身血迹斑斑。杨金继端起冲锋枪指向他,并用日语向他喊话劝降,却看到那名日军慢慢地转过头来,狠狠地瞪了一眼,又把头转了回去。与此同时,传来“卟”的一声轻响,凭着多年的战斗经验,杨金继知道这名敌兵磕响了日式手榴弹的引信。杨金继没有急于冲上去,而是立即伸手按下传令兵,扑倒在路边一块巨石后。

  手榴弹轰然爆炸,杨金继没有受伤,那名日军把他自己炸死了。这是松山有据可查最后一名顽抗的日军。至此,松山之战已经打了95天。

  杨金继中尉当时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目睹了一个历史性的场面。随着这最后一名日军的倒毙,松山之战终于落下帷幕。日本东京广播电台此后公布拉孟守备队自守备队长今光惠次郎大佐以下全部“玉碎”。松山,是日军在整个大陆战线上第一个“玉碎战”的战场。

  第一个被日军冠以“全灭”的战例

  玉碎,出典于《北齐书》,原文为“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我国有谚语“玉碎昆冈”,同样将“玉碎”作为不屈不挠的象征。但这个词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后,被日军曲解借用,用来美化整个日军部队不肯投降,被盟军全歼的作战。在松山战役中,松山日方守军1300余人,有1250人以上被击毙或自杀,只有极少数被俘和突围,是名副其实的全军覆没。

  其实,日军部队在战场上被全歼的战例此前也有不少,日方新闻报道中用“全灭”来形容这种被成建制消灭的情况。

  在中国反法西斯战场,第一个被“全灭”的日军部队,是日军高田联队经理部。此战,发生在“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对黑龙江省的进攻作战中。1931年11月19日,经过激烈战斗,东北军马占山部不敌日军猛攻,被迫放弃黑龙江省府所在地齐齐哈尔,向海伦方向撤退。日军志得意满,在齐齐哈尔举行了骄横的入城式,自觉平定黑省已经不成问题。

  然而,就在此时,后撤中的中国军队,却打出了一记漂亮的回马枪——11月20日,即齐齐哈尔陷落的第二天,日军独立山炮第一联队(高田)经理部与一部大行李(即日军联队级单位所属的辎重部队,大多数为运输兵,战斗力较差)在向前线移动之中,突遭300名迂回到敌后的黑省骑兵部队袭击。在这场仓促的混战中,高田联队经理部在突围中被死死粘住无法脱离战场。经理部部长高渊中佐一面向主力求援,一面指挥部队匆匆退入附近的乌诺头镇占据民房试图死守。由于日军来不及构筑工事,双方迅速陷入近距离战斗,高渊经理部长以下42人除一人逃走外全部被歼。虽然日军闻报迅速赶来支援,但增援的机械化部队也只来得及为被击毙的日军收尸,中国袭击部队早已在取胜后迅速撤离。事后,日方用《高田部队经理部全灭》为标题进行了新闻报道,这是日军承认中国抗战开始后打的第一个歼灭战。

  全面抗战开始后,这种歼灭战也屡见不鲜。卢沟桥事变后,第一个被日军冠以“全灭”的战例,便是著名的平型关大捷。这一战八路军全歼日军由第五师团参谋桥本顺正大佐(死后特晋一级)为首,从灵丘开往平型关方向的辎重部队,日军中仅有三名重伤者被增援部队从尸体堆中发现救出,桥本及其部下全军覆没。

  不过,随着这种战例越来越多,日本政府注意到“全灭”的报道对民心军心均有较大负面影响,开始考虑在新闻报道中不再使用这个词汇。就在这时,传来了阿图岛日本守军遭到盟军全歼的消息。

  “全灭”如何变成了“玉碎”

  阿图岛,位于阿留申群岛西部,是一个多山的小岛,人口稀少,物产贫瘠,平时很少有人注意。1942年10月,中途岛战役期间,日军一支佯动部队歪打正着地攻占了该岛。随即美日双方均意识到这里可能作为从北方海区攻击对方本土的一块跳板,都开始向这个方向增兵。1943年5月11日,盟军约15000人在该岛南北两个方向同时登陆。日军虽在战斗初期一度包围了南线美军,但因兵力仅有2800余人,与盟军差距较大,战至五月底已经弹尽援绝。5月29日,看到援兵无望,日军指挥官山崎保代大佐发出了最后的电文,使用了“玉碎”一词表达誓死打到最后一兵一卒的决心,随后率领残余部下高呼“天皇万岁”的口号,向盟军阵地发起疯狂的冲锋。这种甚嚣尘上的冲锋在盟军绝对优势的火力面前变成了一场单方面的屠杀,残存日军伤员也多按照长官要求用手榴弹自杀。歼灭日军后,盟军于次日宣布夺回阿图岛。

  山崎大佐最后的电文引起了日军上层的注意。于是,在大本营发表的报道中,阿图岛之战,成为二战中日军的第一次“玉碎”之战。此后,日军“玉碎”某地的报道便不时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阿图岛本身无论战前战后都是美国领土,日军的第一次“玉碎战”居然发生在美国的土地上,不能不令人感觉怪异。

  “全灭”换成了“玉碎”,面子上有所改善,被歼灭的本质并无不同,依然是成建制的日军命丧战场。只是“玉碎”比“全灭”要更加残酷。

  此前,日军的“全灭”常常是被动的,比如八路军和日军作战,其中一条原则便是尽量打歼灭战,否则很难得到缴获。但“玉碎”不同,通常是日军上层在明知战局已无可挽回的情况下,仍然依据东条英机的所谓《战阵训》和“武士道”思想,在可能通过投降或撤退的方式挽救其生命时,绑架下级官兵顽抗到底,直到全部被歼。日军常常会在作战前和作战中,以命令的形式要求所属部队“玉碎”,甚至日军军法中直接禁止指挥官在战败的情况下率部放下武器,否则按“亵职罪”论处。这等于从法理上剥夺了日军官兵战败时可能的生存机会。松山之战后期曾有几名日军勉力逃出,但日军对他们的处置是送到最前线的阵地上,令其在战场上获得“荣誉的战死”。“玉碎战”也回避了日军无法为被分割的守备部队提供支援和补给的责任。

  造成双方更多的流血

  “玉碎战”并不能够挽救帝国。日方学者在战后曾经进行过计算推演,最终认定“玉碎战”造成双方大量人命损失,但对于战局并无实质影响。之所以这样做,可以从日军大本营1945年的作战方针看出。已经困兽犹斗的日军上层找不到在四面楚歌之下扭转战局的机会,但仍不甘就此认输,他们依然要求前线日军抵抗到底,目的在于“以待敌军丧失战意”。所以,“玉碎战”的本质目标并不在于取胜,而在于造成双方更多的流血。

  在“玉碎战”展开初期,大批日军依照军令,狂热地打到最后一刻,负伤后宁可自杀也不肯被俘。在松山和另一处大陆上日军的“玉碎”之地腾冲,发动攻击的中国远征军都按照围师必阙的兵法有意无意留出了日军弃阵逃命的通道,但日军几乎都选择了顽抗到死。以阿图岛之战为例,战后统计,日军只有20余人被俘,其余全部变成了异域孤魂。以至于太平洋战场上盟军得出过“日军热衷于自杀,不会投降”的结论。由于数十年的军国主义教育,日军中有一批疯狂的武士道徒和大批被蒙蔽的普通士兵,他们无谓地成了法西斯的殉葬品。

  这样的殉葬带着极度的癫狂。被杨金继中尉发现的日本兵并不是松山上最后一个活人。不久,他们发现附近的一道山隙中似有动静。战史作家余戈如是描述此后的情形——“传令兵对着洞口用冲锋枪打了一梭子子弹,立即听见里面传来女人哇哇的尖叫,从里面跑出来一群穿着和服的女子。原来是一群慰安妇,计有11人,其中朝鲜人6名,日本女子4人,还有1名操南京口音的中国女人。”

  这些慰安妇能够活下来堪称万分幸运。在末日来临前,日军逼迫朝鲜籍慰安妇吞下升汞片自杀,有的则被集中在一个战壕里投入手榴弹炸死。一名慰安妇因为拒绝服用毒药,被日军残忍地用木棍从口腔捅入腹部而杀死——这是一名活下来的日军卫生兵石田提供的证词。慰安妇中仅朴永心等几名幸运者乘日军不备,跳出战壕逃出得以逃生。

  当日军发现自己无法生还的时候,对生命的肆虐便成为他们生存的主题。以至于和他们交锋的中国老兵几十年后提起这场战争,依然不无惊惧。他们形容那些日军如同死过一次,带着地狱般的怨毒,完全漠视生命。和他们作战完全不像在和人类交锋,也唯有消灭这些可怖的幽灵,才能让人安眠。

  一系列近乎雷同的惨烈战斗

  日本官方承认的“玉碎战”一共有15次。除了松山和腾冲之外,都发生在太平洋的岛屿上,岛屿孤立狭窄的地理因素成了日军“玉碎”的催化剂。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清点这十五次玉碎战,会发现很多战斗和中国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

  这15次“玉碎战”的大体情况是:1943年两次,分别发生在阿图岛(1943年5月29日)和吉尔伯特群岛(1943年11月22日)。

  阿图岛的战斗如前文所述,开了“玉碎战”的先河,同时,山崎部队最后的决死突击也让太平洋战场诞生了另一个专有词汇——“万岁冲锋”,从这个角度来说,日军守将山崎大佐堪称发明家。吉尔伯特群岛,是日军在中太平洋的防卫要点。1943年11月,美军在此登陆,开始实施后来被认为举足轻重的“越岛进攻战术”。日军依托工事,在塔拉瓦和马金两座环礁顽抗,最终全部被歼。有意思的是,在马金岛让日军最恐惧的部队是由卡尔逊少校率领的“工和突击队”,这支部队是卡尔逊1938年去延安后,根据八路军的作战模式训练出来的。在塔拉瓦岛率领日军发动最后“万岁冲锋”的松尾敬公大佐,则是中国军队的老对手,曾指挥日军攻占我国厦门。

  发生“玉碎战”最多的是1944年

  在大陆战场,由于中国远征军在滇西缅北战场发动大反攻,日军松山(1944年9月7日)和腾冲(9月13日)守军先后“玉碎”,中国军队在付出了重大代价之后,实现了打通国际交通线的任务。

  在太平洋战场,日军先后打出了8次“玉碎战”,分别在马绍尔群岛的夸贾林环礁(2月5日)与埃尼威托克环礁(2月23日),比阿克岛(7月3日),塞班岛(7月7日),提尼安岛(8月3日),关岛(8月11日),帕劳的贝里琉岛(11月24日)和安卡尔岛(9月19日)。

  这是一系列近乎雷同的惨烈战斗,结果是盟军进一步拉紧了对日本帝国的绞索。成千上万日本兵死于非命,但在战略上完全于事无补。

  不过,这中间在比阿克岛的战斗值得专门研究。美军在1944年5月27日于比阿克岛登陆,此前已经进行了长达一周的炮火准备。然而,扼守比阿克岛的日军异常顽强,仅仅一个联队,却依靠巧妙的隐蔽和诡诈多端的夜袭,把美陆军一个军团足足顶了85天。作战后期,美军不得不用炮火将岛上植被翻了一个遍,才发现原来认定的日军阵地全是伪装,日军真正的堡垒全都深藏在茂密的树丛之中。因此,宋宜昌在他的《太平洋海空战》一书中形容比阿克守将葛目直行大佐把麦克阿瑟打得“鼻青脸肿”。

  这个葛目大佐和他的部下如此善战并不奇怪。此人是在中国战场作恶多端的日军悍将,他曾经指挥着这个222联队在1941年11月进犯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电视剧《亮剑》中一开头遭到李云龙围歼的山崎大队就是他的部队。也正是因为和八路军作战战绩不佳,葛目在1941年便已经是大佐,1944年在比阿克岛抵挡麦克阿瑟的时候还是大佐,始终不得升迁。不过,也正是由于对八路军屡败屡战,使葛目及其部下在指挥能力和作战灵活性上远超其他日军,才让比阿克岛的战斗变得如此艰难。

  并不是每个日军都愿跟长官去死

  其实在“玉碎战”中那些最凶恶顽固的日军部队,几乎都是从中国战场上下来的,罪恶累累。到1944年年底,盟军的进攻箭头已经直指菲律宾和日本本土,日本的失败已成定局。在1945年,日军仅有三次“玉碎”,但除去新不列颠岛布因守备队(3月3日)无关紧要的那次,另外两次,琉璜岛和冲绳都是具有非常关键性的战役。

  1945年3月15日琉璜岛日军的“玉碎”,使日军自此无法再中途拦截对日本本土进行战略轰炸的盟军机群,是盟军的一大胜利。然而,这场战斗中日本名将栗林忠道采取深藏地下、不轻易发动“万岁冲锋”的战术,使盟军第一次在岛屿作战中伤亡超过了守军——日军22000名守军阵亡约18000名,还有1000多名被俘,而盟军则伤亡28000余人。好莱坞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因此拍摄了《父辈的旗帜》和《琉璜岛家书》两部作品来纪念这一战役,美军陆战队在琉璜岛插旗的雕塑也成为盟军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英勇顽强的象征。大量流血并不能使反法西斯战线退缩,反而激发了更多战士的斗志。

  琉璜岛“玉碎”后不到十天,盟军开始登陆冲绳。在这次战役中,日军依旧抵抗得凶狠顽强。战役中,美国总统罗斯福不幸病逝。就在那一天,美军电台某个频道,两个基层军官在通话,这个频道的其他通信发现他们在说话后很快静了下来,仿佛都在听他们两个人交谈。

  “伙计,你准备回去么?”小富兰克林少校问。

  “不,你呢?”约翰上尉答。

  “不,”少校说,“把这里收拾干净再说吧。再见,伙计,我的话完了。”

  “再见,”上尉答, “不必回话。”

  通信结束,仍有许久没人在这个频段上说话。

  约翰·罗斯福海军上尉是米切尔机动部队58.1特混舰队“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的军官,小富兰克林·罗斯福海军少校是“乌尔维特L。穆尔”号驱逐舰的舰长。他们都是刚刚去世的罗斯福总统的儿子,他们的军舰此时都在冲绳海面上,和日军的自杀飞机浴血奋战。

  这就是日军“玉碎战”面对的对手。

  6月23日结束的冲绳战役,是日军历史上最大的“玉碎”战,这一仗,日军110000余人的部队中,有90000余人阵亡或自杀,其高级指挥官全部毙命,其中便包括守军参谋长,同时也是南京大屠杀的直接刽子手——日本陆军中将长勇。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次,并不是每个日军都甘愿跟随长官去死了,连日军高级参谋八原博通大佐都主动举起了双手。

  1944年8月,中国远征军攻克密支那,日军三千余人毙命。战斗进行中,日军驻缅甸方面军司令部给密支那守备司令水上源藏少将发来了“水上少将必须坚守到死”的命令,暗示守军“玉碎”。但水上和八原一样,都认识到了所谓“玉碎战”除了造成更多生命的丧失外毫无意义。他故意理解那条命令仅仅针对他个人,因此下令残存日军约400名渡江撤退,自己则在江边自尽身亡。于是,日军的战史中因此少了一次“玉碎”??

  1945年5月3日,日军239联队第二大队大队长竹永正治中佐率部集体向盟军投降。

  当日军内部都不再把“玉碎”视为一种光荣,其末日便加速到来了。而“玉碎战”也被埋进了历史的车辙,成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罪恶证明。

  来源:原刊于《国家人文历史》。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