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丽水城区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欢政文辛 2015-03-05

关于城区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

         

城区义务教育基础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区开展义务教育的重要硬件,是保障城区适龄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前置条件。为了全面了解城区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促进义务教育事业发展,推动城区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6月下旬,市政协何赤峰副主席带领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发改委、财政局、教育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的调研组,先后赴莲都区、丽水经济开发区实地察看了城区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与基层义务教育工作者和部分政协委员座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调研组对城区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就如何加强城区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建议。

一、主要成绩

近年来,在市、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城区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设施建设投入增大。撤地设市以来,政府共投入近5亿元用于城区义务教育项目建设,新(扩、迁)建学校11所,新增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经济开发区采取BT模式,投资15786万元,完成水阁中学一期建设,较大程度改善了城区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

2.城区地位更加凸显撤地设市以来,莲都区加快了教育布局调整。区内44所中小学中,城区有24所,城区学校占学校总数的54.5%;全区37115名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中,城区在校学生28163名,占全区总数的75.8%。开发区有中小学校4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1所,中学2所(其中民办1所),小学在校生2707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2557人,占总数的68%。

3.建设标准逐步提高。近年来,莲都区和经济开发区根据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扎实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创建工作。2011年,莲都区有7所学校达标,其中城区5所,占城区的21%。经济开发区有1所中学达到标准化学校,占25%。其余城区学校,硬件条件也得到很大的改善,多数面貌焕然一新。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大量人口向中心城区和工业园区集聚,城区现有的教育资源与中心城区的地位还是不相称,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对承担义务教育的政府责任的认识还需加强。当前,城区24所中小学中尚有7所薄弱民办学校及2个教学点,有103个班、4062名在校学生、182名教职工。这些学校租用厂房和民房办学,设施极为简陋,义务教育质量保障问题还比较突出,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尚未完全落实。

2.城区义务教育资源还是严重不足。城区小学普遍超负荷运转,部分学校办学规模远超规划,班额严重超标。城区16所小学仅有6所按班额招生。中山小学规划规模为18个班,目前办学规模达34班,超出规划90%;囿山小学一年级最高班额数达60人(标准为45人/班)。民办的育英小学、新华侨小学平均班额均在50人以上。开发区第一中(小)建设规模为48个班,目前在校生共有3186人,班级数突破到57个,平均班额56人。薄弱民办学校办学条件普遍较差。另外,与上级对“小班化”的要求相比,因城区的教育资源短缺,城区“小班化”难以推进。

3.规划和建设跟不上城区发展的速度。早年建成的中小学大多集中在老城区,近年新建的中小学大多分布在人口稀疏偏边缘的地带,中间地带学校很少,无法达到“小学覆盖半径不得超过500米”的要求。花园中学改制民办,新建的“莲外”、“ 丽外”虽在城区,也是民办,在全市范围招生,造成城区生源被“挤出”。另外,随着近年城区人口大量的增加,公办学校没有同步增加,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跟上生源变化的速度。经济开发区水阁区域已扩展到20多平方公里,只新建了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原有的一所学校又改成民办,义务教育公办硬件资源增加有限;富岭区块有小学、初中各一所,但规模很小,随着东城区建设的加快,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在城区继续新扩建义务教育学校,是政府时不我待的任务。

4.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短缺。根据《丽水市中心城市教育布局专项规划》(2006-2020),结合城区学生数增加,莲都区计划“十二五”期间在城区启动城东中学、东港小学等4所新建工程;实施天宁小学、联城小学等11所学校续扩建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需近8亿元。如果加上薄弱学校改造、布局调整的项目等共需经费20多亿元。但由于莲都区历史欠账较多,承担普及教育的任务繁重,建设资金筹措难度很大。经济开发区也面对不断增长的外来务工子女就学需求,近期计划新建学校1所,迁建1所,项目经费需1.2亿元,资金筹措也相当困难。

三、几点建议

面对当前我市城区义务教育的现状,调研组一行边视察边分析边交流,形成了如下建议。

1.统一认识,强化责任。教育涉及千家万户,事关学龄儿童未来的命运,是重大的民生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城区义务教育欠账严重,累积的问题很多。为此,建议政府:一是要及时摸清情况,进一步统一认识。市政府应牵头组织莲都区政府及相关部门,一同视察城区义务教育,对当前城区义务教育的情况作全面的了解,共同提高对城区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紧迫性的认识。二是莲都区政府要全面担当起保障义务教育的责任。义务教育是法定的教育,“有书读”首先要由政府承担责任。当前,城区还有4000多名儿童,在民办的薄弱学校就读。近期内,区政府应资助这些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尽可能让所有学生接受较好的教育;长期看,区政府要建立公办学校取代薄弱民办学校的目标,并按计划按时完成目标。若干年后,应该建立起这样的义务教育格局:公办学校保证每位适龄儿童“有书读”,接受“底线”的良好的教育;同时有多所优质民办学校供家长选择,让其子女接受“高端”的优质的教育。三是优先安排城区义务教育的建设项目。政府的公共项目建设安排,义务教育的基础设施应在计划上排序在前。城区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责任是莲都区政府,其服务对象是城区全体市民子女。由于多年来对义务教育的“欠账”太多,莲都区政府很难在短期内解决当前城区义务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所以,在一个时期内,城区义务教育建设的大项目,应该列入市级重点项目,并完善市对区的教育专项补助制度。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回顾近年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规划的滞后性、随意性,也是导致城区义务教育资源短缺的一个原因,同时加大了政府办教育的成本。为此,建议政府:一是规划要有前瞻性。要多研究城区范围拓展和外来人口增长的趋势,科学评估本区域就学的需求量,合理布局学校。尤其要为今后小班化推进预留足够的空间。二是要遵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学校规划布点是有国家标准的,城区规划时应该遵循。规划的项目政府若暂无资金建设,规划的地块不可变更用途,尤其不能违背“就近入学”的原则。为此特别建议:城北的“白云小学”区块,不要改变原规划用于办“就近入学”公办学校的用途,政府可在城郊另选地址,用来引资办民办的寄宿制小学。三是要降低办学的成本。寄宿制民办学校是面向全市招生的,不存在“就近入学”问题,一周只有一次上下学。建议政府应将新建的寄宿制民办学校规划在郊区,这样可以利用“地级差”大大降低办学的土地成本,同时又能缓解周末上下学造成的交通堵塞。

3.创新机制,加快建设。教育是一项需要持续投入的公共事业,从现状看,今后几年,城区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议还任重道远。为此建议政府:一是修订城区教育项目详规。按照轻重缓急及财力的可能性,对项目建设作一个排序,并确定实施的时间表。二是要拓宽筹资渠道。创新融资平台,争取上级支持,统筹安排市区教育费附加及土地出让金纯收益中用于教育的专项经费。总的原则是有助于解决城区义务教育资源短缺这一紧迫的问题。三是要大力扶持社会力量办学。首先要鼓励社会资金用来新建优质的民办学校,从而扩大城区义务教育的总资源,分流更多富家子弟到民办学校就读,腾出更多公办学校位置供流动人口子女就读。其次要建立民办教育优胜劣汰的机制,促进“薄弱民办学校”向“优质民办学校”转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