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的四个层次

 灵藏阁 2015-03-05

我们常说的知识包含了两层意思:知道和见识。“知道”是了解事实,明白道理,掌握正确信息的能力,这是一个客观层面的能力,是对客观知识的记录与获取;“见识”则更进一步,是对客观知识的加工,对所“知道”内容的应用,这是一个主观层面的能力。人人都能够“知道”,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正确使用“知道”的内容。

实际上知识的价值就在于“应用”;如果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则等同于无知,或者称之为“学而不识”。例如有人喜欢收集蝴蝶标本,达到一见某种蝴蝶就能叫出名字、科目以及产地的能力,但也就仅仅停留在这个层次上,并不能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最终这些知识对他和周围的人来说仅仅算作个人娱乐,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

知识具有主观和客观两类,应该如何划分它层次呢?很多人都使用“知情、知理、知行和知变”来描述个人能力发展的过程,这四个过程恰好就代表了知识体系的四个层次。也许这听上去有些复杂,让我们将这四个层次映射到更加通俗的四种说法之上:能够讲给别人听,能够做给别人看,能够交给别人学以及能够创造新知识。

一、能够讲给别人听(知情和知理)

能够讲给别人听 — 是知识层次中的基础层次,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知情和知理。知情意味着知道事情的发生,了解事情的全部过程和事情相关的所有数据;知理意味着知道事情的原理,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情。

1、知情(WHAT)

怎样才能算做知情,了解问题的简单过程和知道问题的详细数据都可以算作是知情。衡量是否知情的方式是看一个人能否和他人就某个话题沟通交流,顺畅的交流则代表你已经具备该领域的基础知识。具备交谈能力不需要你全面了解领域的知识,但你必须具有基本框架和足够的碎片信息。这些信息是完备知识的基础,是深入学习的前提条件。

知情能力看似基础,但实际是一个要求很高的能力。能够和他人交流则表示你已经掌握了基础的知识体系,仅仅知道一些概念是不足以和别人顺畅交流的。我们可以参照下面两个例子来衡量你所了解的知识是否已经达到了基础级别。

1、普通员工对公司以及所有部门的经营活动的了解。

(他们了解公司做什么,部门在干什么;与之相比的非公司人员仅仅知道公司所从事行业。)

2、日常生活中,普通人对法律的了解。

(人人都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都能判定是否犯法。)

在知情这一点上人们常犯的错误是将知识和大量的事实等同于一起,或者说很多人认为知情就是知识的全部。基于这种错误认识,很多人注重于事实的收集,他们往往会耗费很多时间是收集数据、整理数据、验证数据的正确性并将数据制作成漂亮的图表。这些工作虽然重要,更重要的应该是归纳、整理、分析和比较,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

2、知理(WHY)

知理是对问题的总结和概括,是知情的进一步发展,它意味着你应该知道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或者说应该知道为什么会发生某些事情,所发生事情的原理是什么等等。它强调的数据中所隐含的知识,着重从数据或状况的分析与比较去找出因由或道理,再找出应用的难易或情势的利害,由此而辨别出潜在的机会与威胁,并引申出更高级别的知识。

二、能够做给别人看 (知行 HOW)

做给别人看 — 是执行力的体现,执行力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除了你自己了解的领域知识外还需要综合很多其它领域的知识才能保证任务的完成,因此在知识的层次中,它比简单的知道要更进一层。知道和行动之间有很大的差别,那是一种知识和技能、理论和实际之间的差别,知易行难正说明这个道理。

为什么理论和实际间的差别如此之大呢?这主要是因为现实世界中变量太多,而理论模型仅仅能够考虑其中很少的变量。那为什么不考虑所有的变量呢?考虑所有的变量是不可能的,变量的增加必然会导致计算复杂度的增加,即使采用超级计算机也不可能得到结果。因此永远不要期望在行动之前能够考虑周全,同样也不要期望现实和理论是一致的,真正需要的做是培养处理问题的能力。

所以说如果知识未引出见识,无法落实于行动,就无所谓价值,如果行动未说明方法或对策,就会变得漫无目的,像无头苍蝇乱冲乱闯,得不到结果,也同样看不到执行力,看不到执行力说明知识仅仅处于初级层次。

三、能够教给别人学(知行 HOW+)

做给别人看 — 只是知行的主要部分,教给别人学 — 则是其中较高层次的知识,它超越了完成任务的界限,需要对领域知识有深度和广度的了解。常识告诉我们作为一名老师,他的知识层次必须比学生希望学到的知识深入一个层次,而教育应该是一个需要极高技能的行业,它开始于“能够做”,同时还要加上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人格洞察能力,以及较强的理解和学习能力。因此总的来看“教给别人学”是一个比实际行动更高一个层次的知识。

四、能够创造新知识(知变)

讲解、执行和教育都是基于现有知识之上,如果仅仅学习而不去创造新的知识,知识很快就会被学完,人类的知识之所以能够无限增长是因为有很多人在不断的创造新知识。创新的过程是极度需要创造力的过程,因此它处在了知识的最高层次。创新可以通过监测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身,阅读专业文章寻找新的发现和发明并做一些原始性研究,参加会议接受专家的讲座,当然还可以自己动手实验,获取第一手资料。创新对应于 “知变”,要求能温故知新,能够前瞻、应变与发展,代表一个人的竞争力。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才,就在于他拥有这方面的能力。

五、知识层次模型的作用

知识层次模型看上去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框架,正如这篇文章自己讲的那样,如果没有将它应用到实践中,了解这个模型就没有太多的意义。层次模型的作用来自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1、指明学习方向

这是一个宏观作用,很多学习能力很强的人,有时也会陷入学习的陷阱中,反反复复学习自己熟悉的知识,这和知情阶段反复收集验证数据是类似的。例如有些计算机从业人员,反复学习不同的编程语言,但实际情况是这些语言具有极大的相似性,掌握其中的一种即可很容易地学习其它语言。反复学习的过程必然将自己的知识限定在一个比较低的层次之上。跳出循环的 办法是专研知识的本质意义并常试讲知识用到更为广泛的地方。

2、增加沟通效果

这是一个微观作用,需要使用微观层次模型。微观层次模型是如何有效增强沟通效果的呢?让我们以常见的报告为例,高明的报告必须具有一定的创造性,能指出正确的目标和应有的对策,说明行动的策略和明确的计划等。而这些又是高效领导者必备的基本功力,没有这种能力无法担任高级的职务,无法指挥或带动团队的运作。因此越想要进阶高位,越需要了解知识的层次,学会文字沟通的能力。许多高官或高阶人物,一再地遭受无能的批评,基本就是这个缘故。

在职场工作,撰写报告同样也是一件重要的事。企业内许多重要的信息,必须向上呈报或分享给有关人物,不把它变做便于阅读的文字,信息就无法传送。掌握信息的原始者,倘若没能力用文字表达见识,那就难以立足于职场。那报告的重点就在它的使用价值:

1、内容是否具有价值?(数据是否正确)

2、是否清楚地转达信息?(具有适当整理)

3、是否有效地解说见识?(具有适当的行动建议)

4、是否让收到信息的对方有所受益,或知道采取应有的行动?

5、是否让对方看到自己的价值?

动笔表达就是为了说服或影响对方,倘若言不能尽其意,只有白费工夫。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简报者,提供许多数字数据,再把数据化作美丽的图表,让人赏心悦目,然而,这些数据究竟具有什么意义?对大家有何利益?简报者将采取什么行动或接收讯息者应该怎么做?都没做进一步的说明,这就显示不出价值。信息属于知识的一种,在任何是后不能仅仅专注于数据与信息这些低层次的知识,而忽略较深的层次,只有对知识层次有充分的认识才能编写出正确的报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