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的社交问题大集合,教你从根上解决孩子的社会化问题

 依木圣 2015-03-06



这几日,不少妈妈跟我说,


快过年了,带孩子回了老家。孩子整天跟亲戚家孩子一起疯玩,平日里可没这样的机会。不过这样好是好,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以前没发现的问题,比如,有的孩子攻击性强了,而有的孩子容易被欺负、或者也更敏感一些。有的孩子总会成为孩子们中间领头的那一个,而有的孩子就总是跟在别的孩子屁股后头。


妈妈们问我:“请问,这些问题是问题吗?”希望得到一些建议。


今天我就把孩子们的常见社交问题来一个大集合,希望能够从根上去看待、解决孩子们的社会化问题。


从今日起,微信团队休息了,暂时无法回复朋友们的育儿问题了。有育儿问题,元宵节后给我留言吧。


敏感


我儿子4岁半,非常敏感,动不动就爱哭。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也很容易就生气了,甚至说话口气重一点他都受不了。这样以后走上社会,会不会很不容易适应?我该怎么办?


的确,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气质类型,有的孩子生来就会要敏感些。


从积极层面说,敏感孩子的情绪体验更丰富,这有助于他更容易感知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感受,如此极有可能成就一个社交高手。从消极层面说,敏感的孩子会更容易怯懦、慌乱,承受压力的能力较低。


决定孩子将更倾向于积极还是消极,重要的是看父母如何引导。对于敏感的孩子,父母必须要学会共情,对孩子的情绪、情感表现出无条件的接纳,同时需要教会孩子通过语言而不是行为表达情感,学习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


打人


女儿3岁,特别爱打人,因为这毛病,我都明显感觉到其他父母带着小孩都刻意跟她保持距离。道理也都讲了,也打过也骂过,都不管用。


讲述安全感主题的时候我分析过,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往往会有两种极端表现,第一种是偏于退缩、胆怯,另外一种则会具备攻击性。细究故意打人的孩子,他们的行为背后都藏着一份担心、恐惧。也许是怕失去,也许就是没有安全感,通过打人他们进行防御,同时引起大人的注意。


家有这类喜欢打人的孩子,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改善亲子关系,以及亲子沟通方式。父母与其打骂孩子或者讲道理,不如多陪陪孩子,带孩子多做一些发泄体力的运动,多与孩子有肢体上的亲密接触;每当孩子有打人举动的时候,温柔地握住孩子的手,简单地告之“不可以”就好。


如果面对孩子打人,父母能够少些焦虑、愤怒、责骂,从容面对,那么就一定会带动孩子更好地改变。简言之,无论何种育儿方法,能否见效,不取决于这方法本身,根本上还要看它在什么样的亲子关系里运用。所以,搞好你和孩子的关系,一切就都好说。


被欺负


我的孩子2岁半,明明是属于他自己的东西,别的小朋友一来抢夺,他就放弃了,这是为何?这样我该怎么引导才好?这样的小孩以后长大了会不会容易被别人欺负?


很多孩子们之间发生冲突的案例,其实都是些非常小的事情,孩子们即使有冲突,打过了闹过来,仍然还能抱在一起做好朋友。容易把事情复杂化的是大人。


一般来说,孩子们看起来在社交冲突中“吃亏”了,父母应该首先关注孩子的情绪,若发现孩子的情绪未受到影响,就忽略之;孩子因此情绪低落,则需要父母共情,并引导孩子用更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还记得要教会孩子必要的社会化技巧,譬如:勇敢跟对方说“不”,学会通过“交换”、“轮流”等方式处理问题。


最后,孩子若采取退让、走开,或者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去面对这个冲突,未尝不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父母不要因此担心孩子太“软弱”。这跟软弱、好欺负无关。只要父母平日里尊重孩子的个人意志,帮他区分好“你”“我”界限,给孩子自由表达的空间,那么孩子长大后就一定会懂得该如何捍卫自己的权利。


告状


我的孩子5岁了,很爱告状。她跟其他小朋友遇到任何争执,都会跑过来找我。我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小事儿妈,可是我到底该怎么做呢?


一般孩子告状,要么是因为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要么是希望通过“汇报”的方式获得大人的关注。总之,这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大人应该接纳、尊重,不管孩子告状多少次,都最好静静听完,引导孩子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请记得就事论事,不要意气用事去护短,看起来你保护了孩子这一次不吃亏,其实却伤害了孩子社会化能力的提高。


也有的大人会担心:接纳孩子、听孩子讲,这样会不会助长孩子“爱告状”的毛病?其实,一旦大人能够耐心倾听孩子的倾诉,很多问题孩子自己就能想出办法。你只需在每次听完后,都问一句: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呢?


孩子总听别人的


我的儿子5岁半了,他人缘很好,小伙伴们都喜欢和他一起玩。不过他有一个特点,就是总跟随在别人屁股后头,或者听别人的,从来没见过他去当“头儿”,做一个组织者。这样是不是也不好?


这个问题其实体现了很多父母们对社会化的一种误解:社交能力好,并不意味着非要成为领导者。能够在一个团队里做好自己的角色,与他人协作、配合,能够听得进意见,就是具有好的社交意识和技巧的孩子,很容易受人欢迎。


问题中描述的这个孩子,其实就是一个社交能力出色的孩子。父母之所以担忧,其实就是把自己在现实中习得的“层级”观念投射到了孩子们身上。一个本身不爱被人领导的父母,尤其容易对自己孩子喜欢听从他人感到困惑。这种现象很常见。


很多父母在看待孩子的成长时,容易把自己的个人观念、情绪或者是道德观投射到孩子身上。这一点,也是在很多其他育儿问题上需要注意避免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