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光的本质的一点粗浅看法

 物理网文 2015-03-06
    国家科技成果网 ? 冯金哲的个人空间 ? 日志


这两种解释本身就是矛盾的,如果光是电磁波即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又是光子流的话,那么电场和磁场都是由光子组成的,但是电场磁场是有区别的,而且电场和磁场都是有两极之分,而光却没有。根据我的学习和研究认为:1、光不是电磁波,如果是电磁波,那么它一定会在运动的电场或磁场中有所表现,但它却无动于衷,我是这样实验的,中午让一束阳光射过纸板的小孔,用两块磁铁夹住光束运动磁铁,光束根本不动。另外,如果说光是电磁波,那么光源就得不停的向外发射电场或磁场,电场和磁场都不能离开它的本体而存在,电场是电子的组成部分,它们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现在世界上恐怕还没有发现没有电场的电子或没有电子的电场。2、光也不是光源发出的光子流。关于光子流的假设,是爱因斯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①“以太”假设被迈克尔逊的实验所否定。②光波的能与频率无关。③光波的能是连续发射的观点刚刚受到普朗克量子理论的挑战。面对从光电效应的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①阴极K在单位时间内所发射的光电子数与照射光的强I成正比。②存在截止频率。③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与照射光的强度无关,而与其频率成线性关系。④光电子是即时发射的,滞后时间不超过10-9S。提出来不管这个假设正确与否,它都是一个天才,作大的假设,因为它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但是,要承认这个假设就必须否定两个公认的定理,即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①这个学说认为光子的质量在静止时为零,质量是物质最重要的属性,我们无法想象没有质量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质量。光子由静止转为动时,质量凭空产生,无中生有在这里成为现实,光子由动时转为静止,质量又凭空消灭了。在这里,物质不仅能消灭,也能产生出来。②能只能转化,不能消灭和产生,这个学说却认为能能转化为质,质也能变为能。机械能带动发电机发出电能,我们认为,这只是能的转换,质并没有参与,但是电能带动灯泡发光,光子就是源源不断的发射出去,光是光子流,光子是物质,灯丝在发光过程中质量并没有减少,那么,光子-物质是从哪里来的,这里唯一的解释就是电能变成了物质-光子。既然光不是电磁波也不是光源发出的光子流。那它是什么呢?无数的事实和实验证明光是一种波,那么我们也不妨设想光波和音波、水波一样,也仅仅是一种波,是一种在一定介质中能量运动的形式。这样一来,马上就遇到一个严重的问题,光在真空中是怎样传播的。现在我们不得不假设光是在这样的介质中传播的,它是一种或几种微小的粒子,它比电子低一级或几级,它的体积和质量要比电子小的多,以至于人类现在还没有手段对它进行测量和研究,它存在于广大的宇宙之中,一切光可以通过的地方,都有它的存在,在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之间也有它的存身之处,其实也可以把它叫做光子。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爱因斯坦的光子假设是以另一个假设为前提的。光波能不再与频率无关,而是紧密相关,即频率为Y的光的每一光子所现有的能量为NY,它不能再分割,而只能整个的被吸收或产生出来。在这里,光的能量和频率被联系起来,频率越大,单位时间内一个光子所带的能量就越大。现在我们这样来理解,似乎更合理一些,在普朗克的量子假设,腔壁中带电谐振子的能量不能连续变化,频率为Y的光子能量只能取NY2NY……等分立值,谐振子和腔内辐射场交换能量(即发射和吸收辐射能)也只能是NY的整数倍。谐振子能量的这个最小单位称为能量子,上述假设称为普朗克的量子假设和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在我看来,关于黑体辐射,光致发光,紫外光产生阴极射线(即光电效应)编者注,以及其它一些有关光的产生和转化现象的观测结果,如果用光的能量在空间中不是连续分布的这种假设来解释,似乎就更好理解。)的观点基础上,再假设光波的每一个周期中,光波借以传播的介质粒子中,每一个粒子所携带的能量子的最小单位即几。介质粒子比气体分子之间更加松散,光能可直线传播,一束光就是由若干个介质粒子传播光能的直线所组成,一束光中这种直线越多,光强越强,反之,光强就弱。光强=NY*这种直线的根数。这样一来,频率为Y的光的光能为NY就是必然的了。频率越大,能量越大,这一点已被许多事实所证实,但是,只有承认这一点,光电效应不用光子假设,仅用光的波动说就能得到很好的说明。光的能量不是连续分布的,频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的能量越大,由于金属原子的核外有一部分电子在光的照射下,能吸收光能,挣脱核对它们的吸引力,逸出金属的表面,形成电能,这就要求作用在弱束缚电子的光能在一定的时间内的能量必须大于核对这部分电子的吸引力。这就是光电效应存在截止频率的原因,由于不同的物质中核对电子的吸引力不同,因此它们红限也不同。根据这点,也能对康普顿效应,用光的波动说给予说明。光能与物质作用时,可能会发生若干种不同的效应。有发光现象,有光电效应,有康普顿效应,有产生正负电子对等等,各种现象发生的概率与入射光的能量有密切的关系。入射光能量较低时,以端利散射为主,高能光(HY>1.02MeV),可以和原子核发生作用,产生正负电子对,当入射光具有中等能量时,产生康普顿效应的概率较大。这是因为入射光的能量较低时,不能使作用于物质中弱束缚电子改变位置,它就发生端利散射,如果能量大于这个能量,而小于使弱束缚电子逸出物质表面而形成光电效应时,它能使弱束缚电子的位置发生改变,这就损耗了一部分的能量,从而使散射出的光的波长变大,而物质中其余强束缚电子,则完全是端利散射,这就是散射光中有两种波长的原因。这也是发生康普顿效应的入射光只能是中等能量的原因,由于轻物质中弱束缚电子相对重物质较多,所以轻物质中波长变长的散射想着重物质就较多。我的光子的假设,是和早在三百年前就在科学界流行的“以太”假设十分相似的,尽管这个假设在一百年前就比迈克尔逊-莫雷那次著名的实验所否定,但是我觉得,迈克尔逊-莫雷1887年在克利夫兰做的那次实验是不能否定“以太”假设的。尽管实验仪器的构思是巧妙地,制作是精良的,实验测定的数据是精确地,但是前提是错误的,实验是在地面进行的,没有超出大气层,也就是说,实验是在地球内部进行的,这样,要想得到光速因地球的运动而产生的顺逆差率,就和要在封闭的船舱里抛东西得到顺逆差率一样是根本不能的,退一万步讲,实验的前提是地球每秒以32.18公里的速度相对和太阳固结的“以太”海洋为参照物来运动的,“以太”海洋恒定不动,地球在动,那么,光在恒定不动的“以太”海洋中传播不管方向如何,速度必然是一样的,因此,他们的实验是不能否定“以太”的存在的。

2012-10-23 16:33:5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