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5年:O2O落地,革命者与改良者的PK

 菜的菩提 2015-03-06

  传统产业的市场规模非常大,另外现在中国传统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可提升的空间很大。你会发现,用移动互联网去提升传统产业,机会很多,市场很大。比如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如何提升线下商家的服务质量,就隐藏着巨大的创业机会。

  欧阳新周:互联网思维是近两年来不得不提的热点,互联网时代让创业变得更加迅速、范围更广、更“快餐化”。众多富有创业激情的人嗅到商机,顺势而为。O2O创业热潮并不意外,未来还将持续较长时间。

  徐伟昊:生活半径网是2010年9月开始运营的,而O2O这个词是2011年才出现的,所以我们并没有迎合这个浪潮。2013年,很多O2O的初创企业其实是迎着O2O的浪潮去做的。当然现在O2O浪潮是很明显的,但关键还是要做最有价值的事情。谁能提供最好的产品和用户体验,谁就能够获胜。至于O2O浪潮这些概念都是别人抽象出来的,本质上最重要的还是创业团队坚持什么。

  比如我们做外卖O2O的目标是提供以用户为圆心,半径3公里之内的商家与用户的直接对接。我们有线下物流解决本地的外卖物流,我们有线上平台解决信息流和现金流,我们的信息流、现金流和物流是闭环的。这就是我们的价值。现在有的O2O创业是为了迎合概念,有的是迎合投资者,但最终你是要创造价值满足用户需求的。

  《支点》:您对O2O领域的创业者有怎样的意见和建议?

  王世忠:我觉得互联网是一个工具,生意本身才是最根本的。不能为了O2O而去做O2O,为了互联网而去做互联网。互联网、O2O任何一个花样都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自己的生意。现在许多O2O项目是为了概念而概念,但我对概念不感冒。

  我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盖房子过去是用土坯和茅草,之后大家开始用砖头,后来又用钢筋和水泥,未来可能会用巨大的3D打印机打印房子,但所有这些都只是造房子的工具和手段。手段或工具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房子本身的价值,即解决人的居住问题,这才是根本。如果说有区别,那也是技术的先进程度差别而已。任何创业者都要记住,自己能够为用户提供什么价值。

  O2O泡沫来了?

  《支点》:现在对O2O的投资很多,热钱不断涌入,于是就有人认为O2O泡沫即将到来。您觉得现在O2O领域有泡沫吗?

  黄渊普:O2O投融资领域现在确实过热,而泡沫体现在项目的估值有点高。由于现在的O2O热潮,许多投资者生怕错过了机会,所以估值很高,只要是个像样的O2O项目都会投。但是在这一波热潮中,创业者创业项目越来越多其实是没有问题的。就像刚才说的,中国传统产业范围足够宽,各个细分领域都可以结合移动互联网去做创业,出现大的创业项目是必然的。

  现在一些人假创业或者打着一些概念创业的也确实很多,一些其实不是O2O的也会打着O2O的旗号在做。这里的泡沫就是为了概念而概念。但是O2O是大势所趋,大量的传统行业有可提升的空间,在O2O领域现在也确确实实出现了一些真正在做事的初创企业。总体来说,我觉得这不是泡沫。

  欧阳新周:当下许多O2O创业的精力主要集中在线上的导流,花大部分时间去“讲故事”,通过社交化媒体进行宣传营销,但是在实现线上向线下导流后,如何将线下体验后的客流导入线上实现闭环,主要依靠用户体验以及产品或服务的保证。许多O2O创业在这些环节依然有所欠缺,因此O2O创业“讲故事”容易,做起来困难,大量热钱涌入,存在一定的泡沫。

  徐伟昊:大家说这个O2O项目估值虚高,就是泡沫,可我不会去做这样的判断。市场上,有人愿意买,有人愿意卖,这就是有价值。O2O项目的价值就体现在能否真正解决用户的需求。我觉得现在O2O被说滥了,其实对任何企业来说,如果你没有价值,你就是泡沫。你有价值的话,就看市场标价多少。

  王世忠:现在大家看到O2O这么一个机会,然后纷纷往里面跟进,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任何一个行业被人炒起来以后都会有一些所谓的泡沫吧,但是再好的啤酒最终都得把泡沫去掉。所以我觉得,有泡沫很正常,没有也很正常,没有必要纠结这个问题,关键在于项目是否有价值。

  社交化、本地化和移动化

  《支点》:2010年,著名风险投资人约翰·杜尔提出了SoLoMo的概念,您觉得未来O2O会不会向社交化、本地化和移动化方向发展呢?

  黄渊普:O2O确实很符合SoLoMo的性质。本地生活服务的O2O结合LBS(基于位置的服务)就具有本地属性,事实上O2O和LBS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大家为什么喜欢用微信服务,就是看重了微信移动社交的功能。而58同城跟陌陌合作,也是看重了陌陌的移动社交功能,这种结合是天然的。但是在社交化方面,大家普遍做得不好。有时候你会发现,社交和商业是天然冲突的。现在O2O在社交化方面还是有局限性的,需要继续深挖。

  欧阳新周:O2O的发展正是基于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兴起才能进行快速、准确的传播,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大势所趋,只有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推出相应的用户体验才能将O2O做大做强。O2O未来的发展方向必定是社交化、本地化和移动化的。

  《支点》:中国的O2O企业未来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黄渊普:2014年是“O2O元年”,元年的意思是说大家从怀疑到普遍认同。现在互联网大佬、投资人都对O2O情有独钟。虽然2014年O2O很热,但成功的案例很少,其实都在做布局。

  我觉得2014年是看清楚O2O大势的一年,2015年则会是O2O落地的一年。就像2008年是电子商务的大势,但是阿里、京东这些电子商务的代表直到今年才上市。2014年的O2O就像2008年的电子商务,现在还处于发展阶段,很多概念需要去实践,到2015年,将会出现更多成熟、更有效的O2O企业。比如2014年苏宁在做O2O转型,2015年会看到苏宁的这种转型能否提升业绩。2014年那些靠资本维持的O2O项目,到2015年会不会靠自己维持生命,是否具有自我造血功能,这些都是未来O2O领域值得期待的。

  欧阳新周:2014年是中国O2O的“爆发年”,无论是大而全的BAT互联网巨头,还是小而美的黄太吉、伏牛堂等,还是传统团购网站美团等,都在O2O领域积极布局。2015年,我国的O2O仍将有更多的小而美的O2O品牌诞生,不断挖掘年轻人的细分需求并进行推广,与此同时2015年的O2O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众多竞争者在跑马圈地之后,很可能在2015年确定O2O的大格局。

  徐伟昊:与其讲O2O发展趋势,不如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移动互联网才是真正的互联网。以前靠信息不对称赚钱的机会现在越来越不靠谱,因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存在信息不对称。

  现在大家谈得比较多的是传统企业会被颠覆掉,以前传统企业可以靠店面、位置活着,现在从线下走到线上,就会重构整个商业模式。现在我们看到厨师上门做菜,推拿师上门做服务,这些都在颠覆传统行业。未来移动互联网会继续在透明化、信息对称方面改造传统企业,O2O的机会也就在这里。

  王世忠:我觉得未来O2O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各种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得到妥善解决。就我个人来说,不太看重O2O这些概念,只要用互联网或者其他技术,把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个生意做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就可以了。这就是技术的根本,跟O2O的概念没什么关系。我是说O2O实际在做的事情很有前景,但千万不要被O2O的概念迷惑了。

  (来源:支点 作者:倪伟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