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重访(1)王二小牺牲地

 凭栏听风148 2015-03-06

本刊特稿

那些曾经硝烟弥漫的地方

——战地重访(1)王二小牺牲地

本刊记者  彭   况/文

当我驱车行驶在河北涞源,向老乡们打听狼牙口村怎么走的时候,好几次都把老乡给弄糊涂了。的确,直到今天,狼牙口村依然是涞源县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村庄。步行穿村而过,最多也只要10分钟,如果是从这里开车走上10分钟,那都穿出河北省,走到山西的灵丘了。

狼牙口村,位于河北省涞源县,这里是太行山的北部,地处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从卫星图片上,能清晰地看到这里的山势起伏,沟壑纵横。山区之中有一些或大或小的平整的空地,大一些的,如涞源县城,小一些的,如狼牙口村这样的遍布在山与山之间的小村庄。村庄与村庄之间,盘旋着山区的公路,207国道就从狼牙口村村口经过。

说起王二小,全中国境内,应该没有不知道他的吧。抗日小英雄,英勇地将鬼子带进埋伏圈,并壮烈牺牲。这里,就是他的牺牲地。

通向涞源和易县的路标


牺牲地,也是最后生活地

咱们的小英雄王二小,不是出生在狼牙口村,而是涞源县的上庄村。上庄离狼牙口有75公里,这是今天经过国道的行驶里程。在王二小的年代,没有高速公路,这个距离只怕是更难走。

据说,王二小的父母也是外来的,流浪到了上庄,在一座小庙里生下了王二小。王二小出生的那间小庙现在还在,依然矗立在上庄村中。1929年出生的王二小,到抗战爆发时已是8岁,那个时候,不仅是“北平之大,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整个华北、华东、中原,全中国都已在日本鬼子的铁蹄之下,别说北平,连上庄这样的小地方也无法幸免了。


细观涞源县的地形,有点像一个盆地,涞源县城的位置在正中,是一块平整的低洼地,而平原四周都是山;上庄在正北,离涞源与北边的蔚县交界处只有几公里;狼牙口在西南,也是离边界线不远了。

我们大致可以勾画出当年的情景:从七七事变的卢沟桥出发,日军一路南下,在华北平原上,根本无险可守;像涞源这样的县城,离北平也就200来公里,当时日本一个师团,通常拥有各类车辆几百辆,摩托化开进,一天就能到涞源。

但,也仅限于此。整个晋察冀,大大小小的县城有上百个,一个县城只要安排1000人驻守,那就是十几万大军被陷进去了。

1937年的日本陆军共有24个师团,每个师团的编制大约在2.2万人,其中,21个师团投入侵华战争。到1941年太平洋战场开战之前,日本陆军扩充到了51个师团,其中投入中国战场的有34个,外加44个独立混成旅团和72个飞行中队,占其陆军总兵力的80%。

所以,一方面,咱们的大好河山就这么被人家给占了;另一方面,在那些偏远的山村,比如狼牙口,还能在日本鬼子的凶残之下,为我们的王二小找到一丝生存的缝隙。

狼牙口村

现在已经无从考起,从1937年抗战爆发到1942年二小牺牲之前,他经历了一个怎样的5年。今天的上庄村,比狼牙口还是要繁华一些(其实也没好哪儿去,涞源至今还是贫困县,时不时的会有希望工程之类往哪儿跑),但在1937年,这就意味着,鬼子也更想往上庄跑,抓个鸡偷个菜什么的也更方便一点。这可就苦了王二小了——粮食都被鬼子抢跑了,那会儿的中国又绝对是一个农业国,手里没啥工业品能去国际市场上换粮食,你让人吃啥呀?

我们现在能知道的,就是在1942年,二小的父母都已经去世了。他一路逃荒,据说正好饿晕在狼牙口的村口,被当时的村委会搭救并收留,然后安排给一个大户人家放牛——这待遇,很不错了。要知道,当年的牛不是拿来吃的,而是用于耕种的畜力,一年的收成能有多少大半就指望它了。这工作放在今天,就是给手扶拖拉机做保养,是一个重要的辅助性工作。因为盗窃耕牛而被判死刑的,从汉朝开始,到去年为止,都能够找到不少;能让二小去放牛,说明当时的村民们,对二小很信任,已经不把他当外人了。

离村子不远就有座断长城,这里自古就是兵争之地

从37年到42年,二小从8岁长到13岁。这样的童年,绝对不是无忧无虑,但好歹还是活下来了。二小还有个哥哥(这也就是他为啥叫二小),都没能撑到狼牙口,死在流离的路上了。


反扫荡,坚持到最后一口气

说起九月十六的那场战斗,这一天是公历的1942年10月25日,著名的五一反扫荡,就发生在几个月前。

当时的情形,颇有点像《士兵突击》中最后假设的那一场战役,双方在经过了扫荡与反扫荡的激烈战斗之后,损失都很大,这个时候无论谁能抢先发起新一轮的攻击,战斗的规模也许不一定很大,但对于全局来讲,其意义将是决定性的。如果当时的八路军也能有一支老A那样的特种部队,并且潜伏下来,只怕要不了多久,岗村宁次就会因为战事不利而剖腹谢罪了。可惜,当时的八路,不缺许三多,潜伏也不成问题,只是要想提供老A那种级别的火力密度,还是先等革命胜利再说吧。

鬼子的想法也差不多,所以才有了“九月十六那天早上,敌人向一条山沟扫荡”。说是“扫荡”,但气势已小了很多,从最后的战果看,也就出动了几十号人,一个连都不到,估计派出的是一个日军小队,相当于一个排的兵力。要知道五一大扫荡可是共集结了5万装备精良的部队,这5万人分别抽调自5个不同的师团和一些独立的旅团,以及部分骑兵。

今天的207国道,从狼牙口村经过,然后一路向南通向阜平——这是当年晋察冀边区的首府,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当年的驻地城南庄,现在是革命纪念馆,也是当年鬼子围剿的重点地区。不过扫荡开始之后,大部队主动撤出了这里。狼牙口的西北方向,是山西省的灵丘县。平型关就在灵丘县。百团大战的时候,这里打过涞(源)灵(丘)战役——从抗战爆发到现在,这里已是革命的老根据地,双方对此都不陌生,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了。


涞源县的战略要地

有人曾怀疑,二小一个放牛娃,为啥就能那么清楚地知道八路军的伏击圈在哪里?

这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到现场看看地形就知道了。

鬼子沿着扫荡的山沟,其实是一条河谷,狼牙口村就在河畔上。2004年,作为县重点扶贫项目,这里建起了一座狼牙口大桥,从此,从207国道可以很方便的穿越至灵丘县境内的108国道,在地图上,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只有13.49公里,但如果沿着公路走,则需要绕道走马驿镇和水堡镇,全程73.4公里。所以,在当年,只要守住这里,就能让鬼子不那么容易的从一个县跑到另一个县,歌中唱到的“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掩护着几千老乡”其实是虚指,准确的讲,这里本就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是在涞源县和灵丘县这个级别上的战略要地;山沟沟背后就是另一片根据地,而这里就是进出根据地的要道,岂有不派兵把守的道理。

 蜿蜒的小路,当年如果真的想找到八路,得从这里走

这时的二小,已经是狼牙口村的本地人了,天天就在这一带放牛,这里天天驻扎着一群士兵,他会不知道?伏击圈的位置是秘密,那是对敌人,二小可是咱自己人。八路军是人民军队,走到哪儿都会跟人民打成一片,13岁的王二小,说来已经是半大小子了,只怕他每天干的事儿不是放牛,而是缠着这些战士,听他们瞎吹战场上种种八卦,心里羡慕地想着是不是再过两年,他自己也能去参军了。

蜿蜒的小路,当年如果真的想找到八路,得从这里走2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个战略要地,还真是险峻,简直是个天生的打仗的地儿。

太行山是中国地理上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这里曾经是海,隆起后成为山,河流冲积形成华北平原。在太行山上,到处可见壁立千仞的悬崖,这就是造山运动留下的痕迹。

从山腰俯瞰通向伏击圈的河滩路,不出意外,当年八路军的观察哨,就应该设在这块石头后面

狼牙口的这个伏击圈,当地人称“石湖旮旯”,就是这样一个造山运动的遗迹。更凑巧的是,这个遗迹又处在了一条山区的河道之上,因此,悬崖之下,被冲刷出一条平整的河滩路,沿着这条河滩路——也就是歌中唱到的山沟——根本意识不到平路的尽头会是什么,而悬崖的后面,又被从更高的山上冲刷下来的泥土堆积出一块平地——这是绝佳的阻击阵地。

要想绕过这个峭壁,有两个方法,一个是从四周的土坡往上冲——在打仗的时候,这种行为叫找死;另一种是绕开这个河谷,,从旁边的山路走——如果没人带路的话,先摸清楚地形就得花上半天功夫。

远眺王二小纪念碑


突发的战斗

所以,我们现在再回过头来看王二小这场战斗,一切都发生的这么自然。

英勇无敌的大日本皇军,其实干的只是警察的活儿;八路军的骨干部队人数并不多,但架不住预备役规模庞大,一个根据地要是凑不出几千万后备军,你都不好意思跟友邻部队打招呼。日军的情报系统很差劲——这里有个误解:很多当年跟鬼子交过手的人对他们的情报工作赞叹不已,其地图制作之精良,资料收集之详细,太让人羡慕了,但说白了,日本人也是被逼的。像狼牙口这样的村子,只怕有上万个,要是再不注重收集情报,岂不是走到哪儿都会被伏击;日军的情报素质高,这说的是单兵素质,但对日本的战略目标而言,只是杯水车薪。八路军的情报则全在老乡的脑袋里;虽然当时的老百姓大部分都不识字,但这不妨碍他们将自己生活了几个世代的自然环境描述给八路军;有可能为八路军提供情报的人群大约是四万万五千万,而当时整个日本的人口也才4千万而已。

王二小纪念碑就伫立在通向后方根据地的路口

我们今天纪念王二小,是在怀念他小小年纪面对这样的情景竟能如此英勇镇定;但二小他自己,则只会把这些当作理所当然。

侵华日军在1942年发动大“扫荡”,是因为太平洋上战事吃紧,日军希望将中国境内的反抗力量打压下去之后,能腾出手来支援海上方向的战争。但是,如果说日军龟缩在涞源县城需要对待的敌人是1,那么当他们走出县城时,需要对应的敌人是10,等走到狼牙口,则上升到100。孙子兵法云,绝地无留,日军的行为完美地解释了如何在这个问题上犯错误,当你无法掌控局面时,应该做的是缩小问题的范围,以待逐个突破,而不是盲目地扩大战线,否则,连王二小这样的孩子都被逼成了“敌人”,这仗还怎么往下打?

通向伏击圈的河滩路
伏击圈的入口,走过这里,战斗即将打响

王二小很不走运地被敌人抓住了,但显然他并没有慌;敌人让他带路,他就顺从地走在前面;通向石湖旮旯的河滩路是条大路,走在上面也觉不出什么异样;如果二小非要实诚地从那些蜿蜒的小路上带着敌人去找八路,只怕八路还没见着,敌人就先被复杂的地形给吓着了。

即将走进伏击圈

兵贵胜,不贵久,当这些敌人遇到二小并让他带路的时候,他们覆灭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因为这不是在比“胜”,而是在比“久”,是在比拼谁对这片土地更熟悉。

我们的二小都已经在涞源县培训了13年了。当他一步步走向石湖旮旯的时候,他的内心比谁都镇定。他清楚地意识到即将发生的会是什么。他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他甚至能在脑海里想象出每一个草丛后面潜伏的战士都是谁。

伏击圈内的战斗是没有悬念的,虽然这是一场突发的战斗。唯一的悬念就是二小如何赶紧逃出来。战斗打响之后,鬼子总共朝二小挥了两刀,一刀是劈,一刀是刺。劈的那一刀,二小躲开了,只削到了几个手指;刺的那一刀,没躲开,在胸前扎出了一个贯穿伤;等到拔刀的时候,二小被摔在了一块巨石上面。这块石头,现在老乡们叫它“血色石”。

血色石

没有第三刀了,因为40多个鬼子都在这两挥之间被全部消灭。这时的二小,其实并没有死。

如果,这场战斗发生在现在,二小一定能活下来,冷兵器的非致命伤放现在都是医学院新生练手的内容,高级一些的,在玩生物修复、器官再造,哪怕二小身上被削下一些东西,只要不是脑袋,都能给你接回去。和二小一同去世的,还有两位战斗中负伤的战士,他们都没有直接牺牲在战场,而是死于几天后由于缺医少药造成的重伤不治。

严格来说,二小不是死于战斗,而是死于战乱带来的乱世,以及战乱造成的严酷的生活环境。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叫做完美,在他们所能掌控的范围之内,他们将与这种严酷的对抗做到了极致。

这就叫人民战争。

王二小纪念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