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你有时间让你的英语变得地道,你找对文章了

 无聊斋话 2015-03-07

文/ 狼族永恒

自然语言通常是指一种自然地随文化演化的语言(我知道你们会想歪)。

学习一门自然语言,便是在认识一个种族的历史与文化。

换言之,学习英语便是在学习英语母语者的历史与文化。

一:想想英语母语者与“我们”之间的区别在哪。

环境上的:

1.拥有英语思维。

2.拥有本土优势,每时每刻都在使用英语。

3.拥有英语世界的历史、常识、文化、谚语、节日等知识。

实际上的:

1.遣词精确,力度合适。

2.受过一定教育的在语法上基本不会出错。

3.英语笑话、典故、谚语、双关、惯用表达随手沾来。

若把以上这些要点的皮换成汉语,是不是也有道理?既然我们可以用“语言”这一个词汇概括这些“知识”,那就代表它们有共通之处,有可以共用的系统。在这里应该庆幸的是,我们目前要学习的东西还是由我们的同类造出来的,在思维以及进化模式这两项上是有根源性的共通点的——起码全世界都搞过崇拜,都搞过阶级,都搞过战争;全人类(健全及正常者)都有四肢五官五感五脏六腑,都能看到可见光,都用两只眼睛看世界(而不是N只复眼);大部分语言都有有关爱恨情仇,黑白好坏,智勇愚懦的表达。噢,对了,我们亦都不能飞行或者用钛金狗眼闪瞎人。

二:如何使自己的知识储备范围(stock of knowledge)向英语母语者贴近?

按第一部分,我们可以问一下自己——中文母语者大部分都有什么知识?

1.从热门时事或娱乐里衍生出来的字词用法、典故、梗(哏)。

2.历史流传下来的惯用语和谚语的典故、名言名句、神话故事、民间传说。

3.至少听说过一些近代名人,包括电视名人、歌星、网络红人、行业大牛,以及他们的轶事。

4.日常生活与文书办公用语,分辨正式与非正式遣词的能力以及通常在表达一件事物时有多个候选方式。

当你的知识储备向英语母语者靠拢后,你能够:

1.了解文化差异。

2.不会说出猎奇或者在无意间制造冷场的话,亦不会闹笑话。

3.同时拥有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而且在使用语言表意时有更多选择。

4.通过图灵测试可以非常愉快地与英语母语者交流,而他们甚至意识不到你的母语不是英语。

知识

想起来了翻一翻便会有收获。

常识

当然,下面的内容也只要的知道你感兴趣的部分的常识性内容就行了,就像我们不是中史学者一般不会去记中国所有皇帝的名字顺序,对动漫不感兴趣的人不会去了解一样。

1.神话、传说、典故、流行文化、故事与历史。

2.有助于了解流行文化的网站。

3.口音:其实只要别人能听懂就行了。

1 Received Pronunciation

英式学院派标准口音,绅士口音,给人中上层阶级人士印象的口音。没有地方口音的口音。如果你用R.P,你给人的印象是这样:

CLASSY

或者是这样:

POSH

但其实这是最标准的英式口音。

2 MLE, multicultural London English

伦敦新生口音,给人朝气满满但有点懒散、随意的感觉。发音比较靠后,更容易学。如果你用MLE,你给人的感觉是这样的:

London Youth

3 Standard American English

American Impression

标准美国英语。喜欢美音的童鞋首选。

一些地方口音比如英国的剑桥/南部、美国的德州/华盛顿/洛杉矶等,也是不会带来负面印象的可选口音。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