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陳郡陽夏走出華麗家族』系列之一 尋得謝堂好避秦

 文化龙乡 2015-03-07

0911B1202.jpg

  河南太康縣謝家堂古名陳郡陽夏,是全球謝氏家族的郡望即發跡地,自宋朝開始,便有『天下謝氏皆是陽夏謝氏』一說。圖為謝家堂街景。

  2006年1月10日,媒體上發布的一則消息引起了太康縣退休乾部謝純靈的注意: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支持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我國新《百家姓》順序新鮮出爐。

  謝純靈屈指算了一下,謝姓在老《百家姓》中排34位,而在新《百家姓》中排24位。

  相信1月10日後的數日,中國很多老百姓都在屈指掐算,自己的姓氏排位是昇了還是降了,這種昇降不頂吃也不頂喝,但由不得老百姓不關心,因為他們從自己的姓氏裡,再一次確認了自己。

  照學者的觀點,『姓氏學是文化學,姓氏學也是政治學,姓氏學更是經濟學』。照老百姓的看法,『我的姓咋來的起源在哪兒發跡何處我在家譜上是多少代我的族人們都遷到哪了?我想知道呀』。新《百家姓》因此引發了廣泛關注。

  謝純靈『嚴重關注』新《百家姓》,源於他比較特殊的身份,他是『河南民間十大家譜收藏者候選人』之一。他的家,古名陳郡陽夏,現名河南太康縣謝家堂(又名謝堂),是全球謝氏家族的郡望即發跡地。從這兒走出的謝氏一支,遷居江南後,在東晉、南朝的200多年間,遍布京中高門、顯職要衝,盤根錯節的勢力深植皇朝的根基之中,出現了上百位史上留名的人物,謝安、謝玄、謝道韞、謝靈運這些光耀千古的名字後面,無一例外都有五個字:陳郡陽夏人。

  陳郡陽夏走出的這個華麗家族,成為整個謝氏宗族中最重要的一支。自宋朝開始,便有『天下謝氏皆是陽夏謝氏』一說。『現在,全球謝氏95%以上的人都認為自己是陽夏謝氏的後代。』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員任崇岳先生說。

  因

  滅國自南陽遷徙太康

  謝,原是射箭的符號。謝姓人的祖先既是弓箭的發明者,又是最會使用這種武器的人,數千年後的謝姓子孫們,仍把這一光榮冠於名字前,當做自己的家族徽記。

  『謝』字在古代與『榭』是同一個字,謝人在高臺上搭建有屋而四面沒有牆壁的敞棚就是榭,後來演變成固定的射臺,貴族子弟群集於射臺上,待射箭教練一聲號令,一起向靶心射箭,射字旁加了言字邊,成為謝。『謝』這個奇妙的象形字後面,深藏著一幅英氣勃勃的圖畫。

  謝姓又源自何處呢?謝純靈收存的《謝氏族譜》說:謝氏是炎帝苗裔申伯之後。申伯是周宣王的舅舅,曾為周宣王出過大力,所以周宣王把古謝國(今南陽市)封給了他。由於申伯在謝國威望很高,又是王戚,當地謝人便尊他為祖。

  春秋初期以後,周王室卑弱,新興的楚國不斷擴張。周莊王九年(公元前688年)前後,古謝國被楚所滅。國家亡了,除了一部分老弱病殘留居原地外,大部分謝姓居民輾轉流徙到外地,有一支就遷到了太康。

  太康與南陽相距幾百裡,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路途算得遙遠,好在一馬平川坦蕩如砥,一支謝姓族人在申伯19世孫謝震帶領下,經艱苦的跋涉,到達太康。看到位於渦河之濱的太康『地貌平曠,土地肥沃,河流縱橫,氣候適中』,便在此定居下來。

  太康曾是夏朝古國弋國,四千多年前,夏禹的孫子太康死於此,秦王政23年(公元前224年)設置陽夏縣。『陳郡陽夏』四個普通的字眼,公元282年之後,成為流徙全國的謝姓族人的發祥地——郡望,並在1700多年之後,變成全球864萬謝氏族人滿懷深情反復念誦的字眼,豫東大平原上的一個小村莊——太康謝家堂,也成為懷鄉人淚眼回望的方向。

  因

  謝纘陽夏成謝氏郡望

  謝震傳八代有謝纘,公元282年,謝纘死了。生前官卑位微,正史無傳,死後因被尊為陳郡陽夏的一世祖,地位愈益重要。他的歸葬之地太康縣謝家堂村,這個以『謝安故裡』對外宣傳的小村落也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地方。

  2006年8月25日,記者出太康縣城南15公裡到老冢鎮,從鎮上向西3公裡來到謝家堂,它有800多人口,純謝姓。

  謝家堂的安靜整潔出人意外。兩條東西向大街和八條南北向小胡同顯然經過精心規劃,街兩邊是垂柳,很多院落種著果樹。兩條大街分別叫太傅路和肇基路,八條小胡同名字連在一起為『六朝望族,名門世家,東山再起,寶樹繁昌』,充滿謝氏家族特有的文化意蘊。記者在此采訪時,村裡得到通知:作為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試點,幾天後會有一個重要的檢查團來參觀。

  謝家堂的村民告訴記者,上世紀90年代以前這兒『很破爛』。1993年9月,謝氏宗親49人到謝家堂祭拜,當時的謝家堂,是全太康唯一一個不通電的村莊。

  海外謝氏宗親的關注給這個『很破爛』的小村莊帶來復蘇的契機。1993年謝氏宗親的祭拜結束,電馬上通了。1999年10月份,在江西弋陽縣,海內外謝氏宗親發表《弋陽會議》宣言:『謝纘公陵墓是我謝氏歷代陵墓中最早最完整之陵墓,政府已撥出土地75畝,作為籌建謝氏陵園用地……以申伯公為我謝氏至尊始祖,而以謝安曾祖父纘公陵墓為基標,謝氏子孫出錢出力,務使陵園早日完成。』

  多方籌得的資金和一些傾斜性政策,幫助這個小村莊完成了規劃改造,現在的它,在周圍雜亂的村莊中,出奇地整潔,『相當』有現代氣息。但由於多種原因,謝氏陵園工程至今未完成。

  現在的謝家堂,是沾了老祖宗謝纘的光了。而那個老祖宗,在村西邊的家族墳院裡已安息1700多年。

  村西,幾乎和整個村莊等大的地面,蒼翠的柏樹遮蔽著綿延的家族墓地。墓地最北邊,一座兩倍於正常墳墓的土墳,便是謝纘公陵墓。自謝纘墓向南,一代代埋著的全是他的子孫。

  謝纘墓前是挑角起脊琉璃瓦的石碑樓,內嵌石碑是復制品,原碑藏在村室裡。原碑高1.58米,寬60厘米,厚10厘米。碑文為『魏典農中郎將謝公諱纘之墓』。據碑文記載,此墓碑曾立過兩次,一次是謝纘的曾孫謝萬在晉朝所立,年代久遠,早已蕩然無存。第二次是北宋的謝文按舊碑重刻,現存的石碑便是這通碑,至今字跡仍依稀可辨。

  謝纘墓原有柏樹32株,『臨山面水,竹苞松茂』,『風水』很好,因此纔能佑護子孫,『不惟庶矣,而且富焉;不惟富矣,而且壽焉。達士屢見,偉人輩出,是亦陽夏之世家也』。

  謝纘在魏國為官,官至典農中郎將,職權與太守相當,管農業生產、民政和田租,雖然官小了點,但他是陳郡陽夏出的第一個重要官員。公元282年,謝纘因病醫治無效,卒於洛陽。他的兒子謝衡時任西晉的國子祭酒(教育部長),辭官扶柩回鄉,葬父於謝家堂,自己在墓旁搭蓋草屋,為父守孝三年。在此期間,素服攻儒學,見解精闢,譽滿京都。

  公元311年,匈奴貴族劉曜攻陷洛陽,大批中原士族隨晉朝南遷,謝衡也在隊伍裡。到南方後,謝衡的兒孫輩都成為朝廷重臣,形成魏晉南北朝時期大名鼎鼎的謝氏家族,陳郡陽夏遂成謝氏郡望,謝家堂成了謝安故裡。

  據《謝氏族譜》記載,元朝初年,謝纘的34世孫謝成自江南回遷故土,他的子孫們分居謝家堂、槐丘寺和柏崗等地。今天太康謝姓大都是謝成之後,謝家堂概莫能外。『但也不排除謝衡南遷時留下一部分老弱病殘,一直留居謝家堂。到了元代,又有謝成帶回大批族人。兩下合流,繁衍至今。』任崇岳說。

  到了明代,太康縣蓋謝家祠堂,當時選的地方東邊是文廟,西邊是武廟即關帝廟,很多人反對不讓蓋,官司打到陳州府,偏巧陳州知府是謝靈運的崇拜者,他曾多次落第,中進士那年他讀了謝靈運的很多詩,結果考上了,他認定自己是謝靈運的私淑弟子,趕上這起官司,『感情分』起了作用,謝家祠堂蓋成了。

  在謝家堂一戶農戶院落裡,記者在村民謝宗俊家見到一株黑槐樹,樹乾黑如火燎,枝葉依然青翠。樹身上有斑痕,細看像靴子印和手掌印。

  相傳清道光27年,武進士謝廷賓回謝家堂祭謝纘拜祖譜,他長得虎背熊腰,從柏樹林裡過一趟,能把柏樹踩死幾棵。同宗的『老木匠爺』輩長,武進士向他行禮,『折』得老木匠爺病了三個月。武進士祭拜時,豎了兩根旗杆,唱了七天大戲。謝廷賓離開謝家堂時,在黑槐樹上蹬了一腳,拍了兩掌,腳印掌印至今猶存。這說明直到清末,謝氏後裔仍然堅持到謝纘墓前祭拜。

  因

  尋親謝堂申『省保』

  純謝姓的謝家堂人一代代艱辛勞作,在緩慢悠長的歲月中,老人在玉米、黃豆、芝麻地裡漸漸老去,老去後便由村東葬在村西,仍然沒有離開家,用另一種方式表現『在場感』。一代代新生的孩子繼續在土地上勞作生長,在對祖先逢時祭祀、香燭上昇的青煙中,他們與祖先實現了朴實的對語。

  2006年8月26日早晨7時,一夜暴雨之後的村落空氣中飽含水分。村西頭墳地邊,四五個村民蹲著一邊吃早飯一邊談笑,活人與祖先們共居,沒有神異色彩。相信這樣的場景,在這裡已經演出上千年了,大概還會一直演下去。

  家族的墳院就是謝家堂人的根,而謝家堂和整個陳郡陽夏,則是播遷各地的謝家人的根。

  世上再沒有哪個民族像漢民族這樣依戀自己的『根』,仿佛那就是命。1992年,開始有海外的謝氏宗親來尋根,他們要找謝安故裡,依據的線索只是『陳郡陽夏』四個字,具體在哪兒?還有沒有地面遺存?誰也搞不清。

  尋親信息反饋到太康縣,縣裡找到謝純靈,當時老謝心存疑慮,不知是福是禍,胡亂報了『槐丘寺是謝安故裡』。情況報過去,對方要求『有碑要搞拓片,有譜要拍照片』,縣裡慌了,開始著手搜集和謝家相關的文物。

  當時太康縣政協委員習金玉,曾是黃埔軍校學員、國民黨的軍官。縣政協委托他到謝家堂考察,村裡人因為在『文化大革命』中批斗過習金玉,他來了三次,『不讓看碑不讓進墳院』。謝純靈知道後趕緊通知謝家堂『配合一下』。習金玉進了墳院,一見謝纘的碑,馬上明白了其價值。碑文拓下來後,太康縣又動員謝純靈拿出珍藏的『謝氏唐序宋譜』,資料整理好後,1993年3月,太康縣有關領導韓洪然、周治善,謝氏代表謝銳成、謝純靈等到北京,向世界謝氏總會會長和秘書長展示了相關資料,當場認定『謝家堂是謝安故裡』。

  1993年9月,世界謝氏總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在北京共同主辦了『謝安與淝水之戰學術研討會』,會後謝氏49人到謝家堂祭拜。據當時參與組織祭拜的謝家堂村乾部謝波回憶:在謝纘墓前祭拜時,供的是全豬全羊,世界謝氏總會副會長致祭文,大家都流著淚磕頭,一人抓把墳上的土,他們稱作『聖土』,又都抓把豆子、芝麻角子什麼的,細心包起來帶回去。

  海外的尋親活動,推動謝家堂開展了一連串考古與社會調查活動,2005年,周口市決定以『謝安故裡』申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