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嵩山、少林寺、白馬寺,秀美的水景山色,濃厚的文化氛圍,玄奘故裡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的、人文的因素,孕育了玄奘,也影響著玄奘的一生。 故裡地緣充滿神奇 進入九月份,玄奘故裡偃師,已經能夠感覺到節日般的氣氛,有一個消息喜悅地在人們之間傳遞:十月,中央電視臺『玄奘之路』考察團要來玄奘故裡考察,他們要把這次考察當作『玄奘之路』的首發式,隆重地推出。 九月下旬,玄奘故裡有了實際的動作,政府有關部門撥款20餘萬元,對玄奘故裡進行修復。 一切的一切,讓一個很長時間以來被人們淡忘的名字,又熱了起來,這個人就是玄奘。 玄奘生於偃師緱氏鎮陳河村,若以現代地理而論,他的家離207國道僅一公裡多;若以古道論,玄奘家就在古國道的旁邊。 出玄奘家往東,不過十幾公裡,為嵩山體系。說到嵩山,很少有人不知道,這是個積淀了深厚中原文化的名山,儒、佛、道薈萃密集在不過20平方公裡的范圍之內,文化味濃得讓你化不開、厚得讓你喘不過氣來,中國文化的很多源頭比如佛教的禪、儒學的『山呼萬歲』等都可以從這裡面尋找。 出玄奘故裡往東,翻越軒轅關,便是少林寺;少林寺往東,現在你能看到一拉溜兒排著永泰寺、會善寺、嵩岳寺等佛寺,再往下,還有儒教聖地嵩陽書院和道教聖地中岳廟,而所有這些,集中在不過10多公裡的一條線上。 出玄奘故裡往西走,沿207國道行走不到20公裡,便是白馬寺了,這是中國第一座官辦寺院,中國佛教的『釋源』、『祖庭』。 距白馬寺不遠,是龍門石窟——一個凝固化的中國佛教史、一個享譽世界的文化符號。 這很容易讓人產生聯想。 想想吧,自東漢明帝以降白馬馱經而來,在從嵩山到洛陽的這條古官道上,先後有多少讓生活在這裡的百姓翹首矚望的大事情?幾乎每一任皇帝都要到嵩山祭拜,不祭拜似乎政權就不能保證;幾乎每一個大德高僧,無論從洛陽到嵩山還是從嵩山到洛陽,都要從這條路上誦禱而來又布道而去,留下一路的『般若』之音。 在這條充滿了皇家足音、遍布著僧眾足跡的路上,有一個寺院,叫靈岩寺。現在人們把它改成了玄奘寺,歷史上還曾被改為唐僧寺。 靈岩寺建於北魏,隋末大業年間,年幼的玄奘曾多次到離家不遠的寺裡聆聽佛法,這樣的經歷無疑左右了玄奘的童年,『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那時候,佛教便是玄奘的世界。 『早在幾歲的時候,玄奘就在靈岩寺和僧人辯過經,當時他能難得住寺裡的僧人。』生在玄奘故裡、對玄奘頗有研究的董煜?先生說,『原先,玄奘家門口不遠就是古官道嵩岳大道。這條道可不簡單,除了交通上的重要外,還是個文化古道,因為它連著嵩山和洛陽。』 從玄奘故裡向南,不到一公裡就是董煜?所說的古道——嵩岳故道了,這條道其實就從緱氏鎮穿過。由洛陽到嵩山,必經緱氏;由嵩山到洛陽,也必過緱氏。 唐高宗到少林寺時曾在緱氏鎮住過一夜,武則天登嵩岳祭天也在這裡的緱氏山住過,足見其時緱氏的繁華。 武則天宿緱氏永慶寺時還曾賦詩一首: 秋風寂寞秋雲輕,緱氏山頭月正明。白雲紅樹西風裡,不知何處夜吹笙。 武則天留宿緱氏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緱氏山。從玄奘故裡向東南不過幾公裡,就是緱氏山。 據說這裡是太子晉昇仙的地方。東周時期,周靈王平庸無能,太子晉卻因溫良忠厚、聰明博學,口碑極佳,十五歲就開始以太子的身份輔佐朝政。 周靈王二十二年,谷、洛二水泛濫,王宮受到洪水的威脅,就在這個時候,太子晉與周靈王在治水策略上發生了分歧,周靈王准備沿用壅堵的方法,太子晉反對道:『不可,曾聽自古為民之長者,不墮高山,不填湖澤,不泄水源,天地自然有其生生制約之道。』同時以禹的父親鯀用壅堵之法治水失敗的教訓反駁周靈王的治水計劃。周靈王一怒之下將太子晉廢黜為庶人。太子晉被廢黜後,不到三年,就抑郁而終,年僅十七歲。 在師曠拜見太子晉的時候,見太子面色發紅,認為這是身體不佳的兆示,太子晉預言說:『我再過三年,就要上天到玉帝之所。』太子晉的死神奇地驗證了他的預言,民間逐漸將他傳說成了一位神仙人物。武周聖歷二年(699年)二月初四,武則天從東都洛陽赴登封封禪,留宿緱氏山昇仙太子廟,親自撰書《昇仙太子碑》。 屈原在《遠游》中有雲『軒轅不可攀援兮,吾將從王喬而娛戲』。李白也曾寫過『吾愛王子喬,得道伊洛濱』的詩句。 但這條充滿神奇的古官道,已經成為今天緱氏鎮的一條鎮中道路,顯得狹窄了。 『去緱氏,盼府店,不遠就是三家店,翻過山(嵩山十八盤)到郭店(少林寺)。』 緱氏至今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這也把古代行路人的心態刻畫了出來。 『這條路,在以前擔擔的、推車的,白天黑夜忙碌不停。』58歲的李正道先生指著現如今已嫌狹窄的路說,『就在剛解放時,行車躲車的在這條路上能頭碰頭。』 實際上,直到1960年以前,從豫東到洛陽、陝西,這都是一條主乾道。據69歲的董洪斌先生說,因為這條路,那時候緱氏鎮就是個繁華之地,從東寨門到西寨門有三裡多長,兩邊飯店、門面林立,下雨天走在路上都淋不著。 這就難怪,武則天、唐高宗為何會樂於在這裡住一宿,而武則天為何會『不知何處夜吹笙』。 那麼,其時的玄奘,又有多少次站在人流蜂擁的國道上,好奇地看著大隊的人馬沿街而來又沿街而去;又有多少次,他坐在家門口,看到呢喃著梵語的僧人來來往往? 天纔智慧的不凡表現 與這樣氛圍相適應的,是玄奘的家世。 有關玄奘家世、小時候的經典表現,多見於玄奘的傳記裡,幾乎每一個版本,都少不了這樣的情節—— 出家前的玄奘叫陳?,出生於儒學、官宦世家。據說他的遠祖就是曾做過太丘(今河南永城西北)長的東漢名士陳。玄奘的高祖陳湛,是北魏清河太守,封征東將軍、南陽郡開國公,祖父康為北齊的國子博士,還擔任過國子監的學政官司業,後又昇任禮部侍郎。父親惠據稱早通經術,品格高雅,儀表堂堂,美眉明目,一派儒士風度,時人比作東漢名儒郭林宗,郡縣推舉為孝廉,拜陳留縣令。因為他性情恬淡、不尚名利,加之隋政腐敗,遂辭官歸裡、潛心儒典。玄奘的母親宋氏是隋洛州長史宋欽之女。玄奘的二哥陳素早年出家,乃一代高僧。有著這樣的家庭背景,加以周圍地域文化的影響,玄奘從小就表現出了不同於他人的潛質。 玄奘8歲那年,和幾個哥哥聽父親講授《孝經》。父親說:『古人沒有椅子,都是席地而坐。孔子向他的弟子們授課,大家也都是坐在席子上。有一天,孔子講著講著,忽然提了個問題,叫他的弟子曾子來回答。曾子見老師要他回答問題,趕緊站起來,往邊上一站,垂下雙手,畢恭畢敬地回答了孔子的提問……』 這時,陳?馬上站了起來,整理好衣襟,站到邊上敬聽。 父親很吃驚,問:『為什麼要這樣?』 陳?說:『曾子聽老師講課都要整襟而起,我咋能不起來呢?』 陳?父親感慨萬端:『孺子可教也!』 從此以後,玄奘更加努力地學習,很早就精通經史,玄奘尤其喜歡古代聖賢之書,也崇尚聖賢之士,據傳當時不是高雅正經之書不讀,不是聖哲先賢的風范不去效仿,生活之中也不與庸常幼稚的童伴交朋友,但不幸的是,玄奘五歲就已喪母,十歲時,父親也撒手人寰。就這樣,玄奘早早跟著二哥去洛陽淨土寺學佛。 雖沒有剃度出家,但天定慧根的玄奘也是每日於寺內早課誦經。這,成為玄奘走向佛門三寶(佛、法、僧)的第一步。 玄奘12歲時,隋朝王室決定在洛陽剃度27名僧人,當時報名的有100多人,玄奘因為年齡小沒被錄取,但被拒之門外的玄奘並不離開,他求度心切,連連守候觀看度僧活動,被前往度僧的考官鄭善果發現,鄭走上前問他乾什麼,他說:『想出家!』鄭善果很驚奇,說:『你一個小孩子家,為什麼要出家?』玄奘回答:『繼承如來的事業,光大佛教理論!』 這樣,12歲孩子遠大的志向和纔識感動了鄭善果,他贊賞地說:『一般的通業易成,特殊的風骨難得,我想此子若得度,必能弘揚佛門的教化,成為偉大的人物。』便破格錄取了玄奘,玄奘從此皈依佛門,法名玄奘。 玄奘沒有辜負鄭善果的期望。 出家後的玄奘,很快顯示出了超人的智慧,當時淨土寺開設有兩個講壇,一個主講《涅經》,另一個主講《攝大乘論》,玄奘兩個講壇都學,很快會通了大乘教義。不久,他就成為寺內突出的人物,凡經文教義,只要聽過一遍,稍加整理,他就能將師父所講內容發揮解析出來,在講習過程中,眾僧推舉玄奘昇座復講,連連博得好評,由此,玄奘出了名,而這個時候他纔13歲。 最終確定和中央電視臺合作重走『玄奘之路』,我便思索著一個問題,為什麼玄奘有那樣超絕的精神,可以一個人勇向西域,去追尋自己的方向?實際上,或許更早以前,這樣的思索就已經在進行了。早在2005年4月,我寫『玄奘故裡』時就想沿著玄奘走過的路去體驗一下,但因各方面條件所限,那只是一個妄想。 如今,終於得以圓夢,我要感謝單位的全力支持,早早就讓我放下了手頭的其他工作,去做『玄奘之路』案頭准備。 什麼是『玄奘之路』,這個問題說簡單但不簡單,如果你把它看作玄奘去印度求法,那很簡單,但你若從文化根源上探討這樣的話題,其實很復雜,大河報正是奔著這復雜來的,若沒有這樣的探尋,大河報不會參加這樣的『群英會』,大河報歷來堅持自己,不跟風。 追尋一代偉人的足跡,當然離不了他生前的周邊,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從九月下旬,我沿著密布著濃厚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的嵩洛一帶,從嵩山少林寺到洛陽白馬寺,從九州之險、五岳之冠的嵩山到『九朝古都』的洛陽;從雄關險道扼十八盤咽喉的『軒轅關』到『崢嶸兩山門,共挹一水秀』的洛陽天然南大門——龍門;從閑水禪靜的勝景到繁華喧囂的鬧市;從久遠的一代大唐遺存到現代人現代詮釋的玄奘故裡,走了差不多一個月。 目的在於一個,尋找玄奘之路的原點。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不錯,玄奘一生的成就大多在西安,玄奘西行求法的路途也從西安開始,但『玄奘之路』、玄奘走上精神追尋高峰的起點、玄奘人生的起點就在河南偃師。 這樣的追尋,不是狹隘的地域『偏見』,只是將玄奘的人生畫上一個圓,圓滿的『圓』。 自東漢明帝求法,中國第一座官辦寺院白馬寺的建立,到北魏孝文帝立志改革,在洛陽龍門興建至今閃爍著人類智慧結晶的龍門石窟,再到大唐佛教隆盛,全世界僧人無不以到大唐洛陽傳佛弘法為榮;從攝摩騰、竺法蘭白馬馱經到中原,到達摩少林寺創立禪宗;從河南人朱士行開創性地第一個到西域求法,到宋雲受官方委派從洛陽開始西行求法。 這一切的一切,都在中原沃土上進行。玄奘的家就在這些大事發生地段的中間。 有誰能說玄奘的成就和這些沒有關聯?有誰能說不是這些因素鑄就了一個『民族脊梁』式的中國精神詮釋者?有誰不認為是這些元素,成就了一個讓國人溫暖、讓世界為之感動的精神巨擘? 嵩山少林寺、洛陽龍門石窟、白馬寺,乃至玄奘家附近的慈雲寺、靈岩寺,特殊的地理位置,其時秀美的山水、濃厚的文化氛圍,這一切因素篤定了一個偉大人物的誕生,篤定了一個人物將中國名字寫向西域、將中國精神播撒到全世界。 也許,這就是我們想要表達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