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文化—不可不读的百篇诗作《唐代篇》(8)

 愚雅轩 2015-03-07

愚雅轩祝朋友们新春快乐

中华文化不可不读的百篇诗作

《唐代篇》(8

 花间一壶洒,独酌无相亲。

43、月下独酌

    《月下独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组诗。共四首。其中第一首最著名。这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此诗充分表达了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的胸襟。构思新颖,想象奇妙,情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

 诗仙李白《月下独酌》

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其三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 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 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 万事固难审。 

  醉後失天地, 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 此乐最为甚。 

  其四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 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 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 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 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 乘月醉高台。

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公元744年(天宝三载),时李白在长安。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所以在他的诗篇中多歌颂太阳和咏月之作。在这首诗中,诗人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花间有酒,独酌无亲;虽则无亲,邀月与影,乃如三人;虽如三人,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虽不解饮,聊可为伴,虽徒随身,亦得相将。及时行乐,春光几何?月徘徊,如听歌;影零乱,如伴舞。醒时虽同欢,醉后各分散;聚时似无情,情深得永结;云汉邈相期,相亲慰独酌。此诗一步一转,愈转愈奇,虽奇而不离其宗。青莲奇才,故能尔尔,恐未必苦修能接耳。”

春夜宴桃李园  李白 

44、《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又名《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是唐代诗人李白所著。李白与堂弟们在春夜宴饮赋诗,并为之作此序文,文章以清新俊逸的风格,转折自如的笔调,记叙了作者与诸位堂弟在桃花园聚会赋诗畅叙天伦一事,慷慨激昂地表达了李白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生追求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贾桢 录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图 

【译文】

  天地是万事万物的旅舍,光阴是古往今来的过客。而人生浮泛,如梦一般,能有几多欢乐?古人持烛夜游,确实有道理啊。况且温煦的春天用艳丽的景色召唤我们,大自然将美好的文章提供给我们。于是相会于美丽的桃李园内,叙说兄弟团聚的快乐。诸位弟弟英俊秀发,个个好比谢惠连;而我的作诗吟咏,却惭愧不如谢康乐。正以幽雅的情趣欣赏着美景,高远的谈吐已更为清妙。铺开盛席,坐在花间;行酒如飞,醉于月下。不作好诗,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如赋诗不成,须依金谷雅集三斗之数行罚。(王运熙杨明)

【赏析】

  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在谋篇方面,采取了缘题生发的方法。这个题目,可分为几个层次,即宴、春夜之宴、春夜桃李园之宴。文章将上述的层次均写到了。而“为欢几何”,则是本序文的宗旨。此外,本文的结构颇具特点。起头关于天地、万物、人生的感喟,将这个寻常的欢宴放在终极关怀的主题之下,使其得到了升华。而结尾“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却又是一种很随意的写法。但文章并不接下去写众人诗咏相竞的精彩一幕,而是悠然搁笔,极引人悬想,千年之后读此文,仍恍觉欢宴正在进行,李白仍在吟诗。

 这篇序文极具强烈的抒情性。文中不管是记时、记地、记人、记事,都充溢着进 取精神和生活激情。诗人把这种精神和激情,融汇到手足亲情中来抒发,显得真挚而亲切,充实而欢畅,神采飞扬而又充满生活气息。李白诗文以发豪情,抒壮志,慷慨雄浑者居多。像此种心惬意扬,自然清新的生活小记极少。在《李太白集》中,这不算一篇奇文,但它在游玩中阐释人生,在欢乐中寄寓自信,在诙谐中藏有庄重,却是很有特色的。

【创作背景】

    此序约于开元二十一年(733)前后作于安陆。李白与堂弟们在春夜宴饮赋诗,并为之作此序文。作者以诗笔行文,洋溢着诗情画意。虽然是文,却和李白的诗一样飘逸俊爽。这篇小品,景、情、思融和成一种美丽的意境。作品洋溢着蓬勃旺盛的春的气息,光明洞彻,爽朗不尽,将生活升华到诗的高度。

  在桃李芬芳的季节,与自己的几位堂弟一起行游于醉柳清烟的园中,映现在诗人眼中的是无限的阳春风光,大自然的景色就是最美丽的文章。众人谈笑风生,摆酒设宴,四处春花飘香,清风轻轻拂来,席间各赋新诗,作不出诗来的要罚酒三斗,一时间笑声盈盈,确是人生一大乐事。

  本文记叙了他和堂弟们相聚桃园饮酒赋诗的情景,实际上是抒情散文,字数少篇幅短,但抒发了他清新潇洒的风格。李白擅长以骈句筑文,本文也不例外。他用流畅自然的笔触,写下了这篇千古名作李白的这篇序言记。他的“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有相似的豪迈之处,更能表现出李白特有的那种高傲蔑俗、放荡不羁的性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