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移动医疗在养老领域的投资机会分析

 微世界里微智慧 2015-03-07

\

  【养老那些事儿】:移动医疗是智能化养老非常重要的,也是最核心的内容,拥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其在养老领域的应用才刚刚起步,《中国养老》主编郭莉的这篇文章,全面分析了移动医疗在养老领域的投资机会,对移动医疗的技术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以及投资机构,养老运营服务机构都有非常好的参考价值。2014北京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11.14-16,北京展览馆,微信回复“2014”)上,中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展区将展示,移动医疗在养老领域应用有关的商家、产品及服务,欢迎大家关注。10月份的重庆智能化养老产业大会,也将会有移动医疗等内容展区,详细内容,请关注本文末尾的延伸阅读。

  这种资本青眼有加的“指尖上的医疗”,很多定位于日渐壮大的老年消费群体

  移动医疗在养老领域的投资机会分析

  移动医疗正在养老领域掀起一场“跨界革命”。

  养老需求增加、医疗服务供需矛盾加剧以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得众多新产品和新模式涌现:智能远程血压计、移动医生、手机血糖仪……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指尖上的医疗”很多定位于日渐壮大的老年群体。

  根据权威机构预测,今年年底我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将达28.4亿元,预计到2017年,将突破12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70%。尤其是与养老相关的慢性病预测、诊断、病情管理、后期康复等环节,均孕育着巨大的商机。

  这一产业火爆的表现之一就是资本的先行渗透。仅针对中老年人的健康可穿戴设备,近三年就有12期投资案例。在投资者看来,虽然由于政策、技术等种种壁垒及发展时间尚短等原因,我国的移动医疗仍处于初级阶段,很难在短期内快速规模化。但今年和今后的两年,由于资本前期的介入,部分企业开始有余力去仔细设计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框架,预计在2021年,这个市场将得到高速发展,整个产业趋于成熟。

  表1:国内移动医疗APP企业融资情况

项目

融资情况

主营业务

5U家庭医生

2014.8赛富亚洲,挚信资本A轮千万

挚信资本百万天使投资

私人家庭医生、健康微能量

大姨吗

2013.9红杉资本、贝塔斯曼千万美元

女性经期护理手机应用

2013.4贝塔斯曼、真格跟投百万美元

2012.6真格基金、天使湾投资数百万

春雨掌上医生

2014.8中金等 C轮投资5000万美元

在线医疗、专业信息交流发布平台

2012.9蓝驰B轮投资800万美元

2011.11蓝驰A300万美元天使投资

杏树林

2011 天使投资几十万美元

临床信息服务

咕咚网

2011.7盛大资本千万级别B轮投资

智能手环

奥美科技

2011.3盛大JOY开发基金A200

移动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

好大夫

2011.3联创策源、DCM和挚信资本A1500万美元

信息查询服务、专家咨询服务、分诊和预约转诊服务

海纳医疗

2011.12红杉资本A3000

远程医疗,向医院提供医疗影像信息软件系统和服务

华医网

2010.9天堂硅谷、江苏高投2520

医学专业教育、慢性病管理、患者健康教育

2010.3红杉资本3000A

新元素医疗

2010.11蓝色大禹成长投资8000

远程医疗

看处方

2014.4光速投资100万美金

健康互助网络社区,对慢性病,儿科,妇科、癌症等提供专家咨询、私人医生和海外会诊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老龄化加剧引爆移动医疗需求

  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为14.8%;而到2025年,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2033年超过4亿……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老年人口。可见,未来20年,将是我国老年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

  而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哮喘、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是15-45岁人口的3-7倍,造成了医疗资源的严重短缺。据统计,60岁以上的老人近半患慢性病。根据2008年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结果显示:60岁以上老人的两综患病率为43.2%,慢性病患病率是43.8%.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一次是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缺血性心脏病。

  除健康可穿戴设备外,目前我国移动医疗投资有65%与慢性病管理有关,其次是诊断服务,占15%,这部分最大需求为老年人。

  表2:移动医疗对医疗成本的节约

疾病

地区

主题

结果

糖尿病

美国

出院后的远程监控

每个病人的全部医疗费用可降低42%

高血压

美国

通过无线远程地将主要生命体征信息传递到电子病历中

把两次发病看医生的时间延长71%

心力衰竭

欧盟

远程监护接受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的病人

降低住院时间35%,降低出院后看医生次数10%

慢性阻塞性肺病

加拿大

远程监控有严重呼吸疾病的病人

降低住院次数50%

  (资料来源:国泰君安)

  从其他国家移动医疗在一些老人群体和慢性病的使用情况来看,基本可以做到降低医疗费、延长就医间隔时间、减少就医次数和住院时间等,比如美国糖尿病患者出院后实行远程监控的,医疗费用可以减少40%以上;高血压患者若使用移动设备将生命体征信息传递到电子病历中,就医时间间隔延长70%;而欧盟利用远程监测植入心脏起搏器的心衰患者,他们的就医次数和住院时间分别减少10%和35%。

  从需求来看,除了慢性病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医疗需求也逐年增大。截止2012年,我国65岁以上老人健康管理人数为9712.2万人,高血压规范管理人数为6612.6万人,糖尿病规范管理人数为1813万人。

  与此同时,独居、空巢老人的增多,也造成了医疗服务需求特别是能够实现远程实时监控的移动医疗服务需求的急剧增长。此外,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看病难、看病贵、让现有医疗资源最大化利用(我国毅医疗资源浪费占医疗费用比重超过30%)等问题,也为移动医疗带来了巨大的投资机会。

  据机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老年男性面临主要问题有:脂肪肝、甘油三酯升高、骨密度降低、颈腰椎病患、高血压等,女性主要健康问题有:骨密度降低、颈腰椎病患、脂肪肝、甘油三酯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血压等,他们对那些监测自己的生理参数、获取最新医疗研究成果信息、保健技巧等的需求,也将催生健康管理巨大的市场需求。

  把握用户的真实需求

  从美国移动医疗发展经验看,移动医疗的患者方需求包括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医生方需求则包括医院内部沟通、患者沟通。双方面目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包括:实体医疗资源长期匮乏,医疗支付面临压力和医改,互联网内生的渗透力量及电子、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行业本身复杂的特性,缺乏成熟的商务模式及对传统就诊医疗模式的偏好等。

  尽管美国市场和中国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在把握市场真实需求的方式方法上是基本相同的。国内面对老年群体的移动医疗市场潜力巨大,但是移动医疗提供商在开发针对医生和患者的产品时,也必须要站在医生和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了解医生和患者——移动医疗的两大重要参与者对移动医疗的需求,这样才能设计出更有针对性、更具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

  《经济学人》智库曾经对医生和患者的需求分别做过调研,结果表明:

  从患者角度看,因为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与医生交流成为患者对未来移动医疗最重要的需求,64%的患者未来愿意尝试使用移动医疗与医生交流,且几乎所有患者表示愿意为此付费;73%的患者未来愿意尝试通过可穿戴医疗设备进行病情的远程监控,且几乎所有患者表示愿意为此付费;另外,46%的患者未来愿意尝试借助移动医疗获得更多的医疗知识,3/4的患者愿意为此付费。此外,移动网络和智能手机应用有望取代语音和短信服务,成为未来最受欢迎的移动医疗的提供方式,其中,移动网络以35%的比例成为首选。最后,虽然患者愿意为移动医疗服务付费,但成本依然是他们使用移动医疗的最大阻碍因素,因此,移动医疗商可以考虑向患者低价甚至免费提供服务,通过其他商业模式盈利。

  从医生角度来看,38%的医生认为移动医疗可以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11%认为移动医疗能降低患者的成本;在改善医院内部沟通方面,医生最欢迎的是借助远程数据处理和诊断,49%的医生选择了这一功能;而医生对通过移动医疗与其他医生沟通、以及获取电子病历兴趣并不大;在改善与患者互动方面,医生对各种功能都非常感兴趣,包括病情的远程监控、通过移动医疗设备演示治疗方案、让患者访问电子病历、视频咨询、预约提醒、药物服用情况沟通等,但目前这些领域还缺乏足够的解决方案;而对目前市面上已经有的通话和短信服务,医生兴趣不大。

  养老领域的投资机会

  从国内的投资案例来看,移动医疗大多数投资均和老年群体相关,主要集中在在线医疗咨询、临床信息咨询服务、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等领域。尤其是针对老人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和平台式医疗服务,投资热潮一直居高不下。

  其中慢性病监测设备较受欢迎。据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慢病在疾病负担中所占比重为69%,导致死亡率占死亡率85%以上,而慢病多为老年患者。因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等而死亡的比重更大。移动的慢性病监测设备,有助于实时监测患者身体变化,及时采取措施。目前我国慢性病监测设备处于起步阶段,以智能血压计、便携式心电图、移动睡眠监测等为主,不仅种类少,兼之消费观念尚未转变,市场规模也很小,面向老年群体推行效果并不好。

  与国内相比,国外慢性病监测设备市场已经取得较大发展,主要包括医院用和家用两个市场,不仅市场规模可观,也已经实现盈利。

  记者调查发现,虽然目前尚未有针对老年健康管理的公司获得投资,但很多投资机构均在关注这个极具潜力的消费市场,他们认为未来几年,随着市场的细分,针对老年群体的慢性病管理公司将会出现,这类公司也会是国内移动医疗最有前景的领域之一。从资本市场对一些装入“慢性病管理”概念上市公司的热捧可以看出,该领域的火爆指日可待。

  来自GSMA和普华永道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到2017年,中国医疗监测服务的移动医疗市场将达到12亿美元,其中超过90%的收入来自于慢性病管理。

  由于处于完全竞争市场,可穿戴医疗设备,尤其是针对老人的医疗设备一直深受高端投资机构的青睐。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可穿戴设备包括传感器技术提供商、硬件提供商、制造商、云服务提供商、互联网公司等各个环节。由于上游高端传感器的关键技术在国内尚未实现真正突破,因此获得投资的企业多为中游,尤其是下游的终端设备厂商。

  总体说来,国内市场尚处于培育阶段,龙头企业与其他成熟行业相比,规模和实力也要小得多,比如刚刚拿到B轮融资的咕咚手环,还有一些从专业领域切入消费市场的厂家。

  部分投资人指出,未来移动医疗概念与可穿戴设备的有机结合将会成为新的投资爆发点。随着可穿戴式技术的崛起,移动医疗的软件和硬件结合将带来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通过软硬件的结合,可以有效地帮助移动医疗企业寻找盈利模式。

  从长远来看,以针对老人的慢性病诊疗、健康管理等信息服务平台、慢性病移动监测设备及可穿戴设备等仍会是投资热点。

  其他潜在投资机会分析

  表3:2014美国前10大移动医疗投资

项目

主营业务

2014融资状况

战略评估

Proteus

Digital Health

检测药品吸收的传感设备及APP

1.72亿美元

2012年获得FDA批准

NantHealth

为医院提供基于云端的临床决策管理平台

风投、黑莓投资1.35亿美元

主要面向医生、投资者,包括黑莓

Doximity

医生交流APP

风投 5400万美元

US News合作,允许病人评价医生及医生互评

Voalte

医生交流APP

风投 3600万美元

主要用于医院内部的交流,包括文档传输和分享,病历信息安全,员工交流等

Voluntis

疾病管理APP

风投、电信公司Qualcomm2900万美元

销售对象不是病人,而是药厂和医疗器械公司,提供专业的慢性病管理软件,产品作为厨房,并且可以被商保报销

MDLive

远程医疗服务

风投、两家医疗服务机构2300万美元

除了提供视频远程医疗技术,还提供电子账单,理赔支持,病人管理和病患互动等,和保险公司合作为雇主服务

WellTok

移动健康管理服务

风投、IBM2200万美元

主打保险公司和雇主,为其会员提供健康管理服务

TigerText

医生交流APP

风投、地哦按新公司、Telus2100万美元

主打信息安全,尤其是涉及到病人隐私的文件

Senseonics

血糖监测产品

风投为主2000万美元

主要发展方向是用于临床测试和数据应用

WellDoc

糖尿病管理服务及APP

风投、医药公司产业基金2000万美元

糖尿病管理APP,是处方产品,获得FDA认可

  (资料来源:TECHCRUNCH,MobiHealthNews等)

  我们可从中美移动医疗的对比来看看投资机会在哪里。

  美国移动医疗行业发展早,获得投资额度和支持力度也较大,从今年美国前10大移动医疗投资案例(表3)可以看出,排名前10的投资案例主要集中在:医生交流类APP(3个),针对个人消费者的产品和服务(3个),针对机构支付项目(4个),这意味着,这几方面是当前的投资热点,具有很大的投资潜力。

  从医生交流类APP项目来看,投资者已经不再关注那些面面俱到,希望把所有用户都凝聚起来并有很多功能的平台,他们开始关注专注于细分领域的公司。

  如Doximity走的是医生权威评论的路线,允许医生建立自己的个人档案,通过和US News的合作,把超过70万份医生职业档案做成目录的形式推向市场,允许医生互相评论以及病患评论。

  针对个人消费者的产品和服务项目更加偏重临床的准确性和医学专业性。从这个领域的投资趋势可以看出,投资人更加看重移动医疗产品的门槛,对临床准确性和应用可靠性要求更高。此外,这些产品能够直接为医生诊断作为参考意见,因此其销售的渠道就不再只是零售,更多是通过医生的推荐或者处方到达病患手中。一旦产品被FDA审批通过,其效果被医生认可,其寿命会比普通的移动医疗App长。投资者经历了烧钱的教训后,越来越看重移动医疗项目是否能吸引强有力的吸引者。

  针对机构支付的项目主要是针对医院、保险公司和企业雇主,基本以慢性病管理、远程医疗服务或员工健康管理为主,盈利模式很清晰:被保险公司纳入报销范围,从而获得收入,或者作为员工福利的一部分由企业买单。

  与美国市场相比,国内很多移动医疗企业至今尚未有较为成熟的盈利模式,仍处于产业萌芽期。这与国内特殊的发展环境有关。中国医疗行业的进入壁垒很厚,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博弈严重,在这条产业链上主要受三方影响:付费方政府,产品决策者医院、医生,产品供应方药品、器械生产商。其中决策者和供应商都要受政府管制,供应方的产品还要触及医生。

  可见,成功的商业模式应该要能满足上述三部分人群的诉求,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同时也要能为消费者提供价廉物美的服务。好在中国有巨大的人口基数,消费群体巨大,截至2014年1月,中国的移动互联用户目前已经达到8.38亿人,占全球人口数的28%。这样的用户土壤,可以为移动医疗的细分用户群分类提供了基础。

  有机构做过调查,几乎所有受访用户都表示可以接受移动医疗,特别是当移动医疗可以节约他们的看病时间,提高看病效率等实际问题时。

  从所投企业可以看出,大部分国内移动医疗企业仍处于用户积累的初级阶段,即使如5U家庭医生、春雨、好大夫等在业界看来已经初步成熟的模式,其盈利仍主要通过转嫁广告费、中介费、增值服务和在线问诊来实现,多处于初级客户数据积累,并未进行消费者的深度开发。

  这些企业要实现真正的盈利需要解决一个最核心的问题:不论慢性病管理还是为客户提供远程医疗,所有数据的最终接收端应该为医生。虽然已经允许医生多点执业,但是现实中我国公立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的医生很难通过这些移动设备及APP为客户提供详细充足的专业建议。

  可见,医疗政策的不完善将阻碍移动资料资源整合的市场化配置。比如医疗体制改革不彻底、行业发展不规范、行医资格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技术标准不确定等将制约着企业探索成熟的商业模式。

  中国目前的移动医疗商业模式最可能的收费群体有四个:医院、医生护士、药企、患者。患者为硬件产品、服务产品付费,医院为HIS、FIS系统付费,医疗机构为企业向它们提供的产品付费,医生护士向移动医疗平台或APP为他们提供的学术参考资料付费用。付费方的付费意愿强弱,取决移动医疗企业是否可以出台有吸引力的移动医疗解决方案,从成本、质量、效益上实现一定时间内的投资财务回报,产生增值效益,以及是否能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支持。

  当以上条件都达到,付费方付费意愿强烈到一定程度,且付费达到一定规模与数量时,便可以称这种商业模式走通了。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不论是向谁收费,移动医疗企业的盈利模式将会随着政策的松绑而逐渐清晰。

  《中国养老》 记者 郭莉

  延伸阅读

  (回复前面的四位数字,即可调阅对应的文章):

  1374:2014中国老年健康与智能化养老产业大会将在重庆举办

  1394:全国老龄办邀您共议智能化养老产业发展大计

  1402:三大权威平台,养老产业整合赢天下

  1446:全国老龄办朱勇:智能养老 引领未来

  1166:朱勇:注重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

  2014:2014北京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专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