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年画创作运动

 宜净心斋 2015-03-08

新年画创作运动
  1949年当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11月23日,毛泽东批示同意由文化部部长沈雁冰署名发表文化部《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这份在现代美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文件是22日经陆定一、胡乔木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审批,27日由《人民日报》② 公开发表的,它开启了新中国美术

史的第一个篇章。
   "年画是中国民间艺术中最流行的形式之一。在封建统治下,年画曾经是封建思想的传播工具,自一九四二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号召文艺工作者利用旧文艺形式从事文艺普及运动以后,各老解放区的美术工作者,改造旧年画用以传播人民民主主义思想的工作已获得相当成绩,新年画已被证明是人民所喜爱的富于教育意义的一种形式。现在春节快到,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春节,各地文教机关团体,应将开展新年画工作作为今年文教宣传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今年的新年画应当宣传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的伟大胜利,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传共同纲领,宣传把革命战争进行到底,宣传工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在年画中应当着重表现劳动人民新的、愉快的斗争的生活和他们英勇健康的形象。在技术上,必须充分运用民间形式,力求适合广大群众的欣赏习惯。在印刷上,必须避免浮华,减低成本,照顾到群众的购买力,切忌售价过高。在发行上,必须利用旧年画的发行网(香烛店、小书摊、货郎担子等等),以争取年画的广大市场。在某些流行'门神画'、月份牌画等类新年画艺术形式的地方,也应当注意利用和改造这些形式,使其成为新艺术普及运动的工具。为广泛开展新年画工作,各地政府文教部门和文艺团体应当发动和组织新美艺工作者从事新年画制作,告诉他们这是一项重要的和有广泛效果的艺术工作,反对某些美术工作者轻视这种普及工作的倾向。此外,还应当着重与旧年画行业和民间画匠合作,给予他们必要的思想教育和物质帮助,供给他们新的画稿,使他们能够在业务上进行改造,并使新年画能够经过他们普遍推行。"
  文化部这一简短的文件,可以说把发展新年画的每一方面都已详尽地指示到位。一个新的政权诞生,为何在百废待兴中开展与建设和巩固政权似无太大相关的年画工作,毫无疑问这是现代美术史需要着力探讨的问题,也是解释中国现代美术史上许多问题的关键所在,而"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能给以基本的解释。
  "指示"所明确的时间要求,和抗日战争时期开展年画宣传工作一样,都是把春节作为一个重要的时机,其内容的表层是为人民服务,但实质的一方面是利用文艺宣传方针政策,丰功伟绩;另一方面是以此改造文艺工作者的世界观,进一步确立在延安时期就已经指出的文艺为工农兵的方向。方向问题对于多年来受革命思想熏陶的文艺工作者来说似乎无太大的关系,但是对多数的画家来说则因为对政治的无知或对新政权的文艺要求所知甚少而显得至关重要。因此思想的改造则成了这些画家必须经历的人生历程。国立杭州艺专曾有"现代艺术"(新派画)的大本营之称,对它的改造就有一定的代表性,绘画系面对教学中的问题召开教学小组会议,林风眠发言说:"错不在同学,是像我们提倡新派绘画的人要负责的,我们以前走的路不对,所以影响了同学。"庞黛琴接着说:"本人过去也曾经提倡过新派画,而今天来执行这个新的教学计划,希望藉此赎罪,使艺术完全达到为人民服务的目的。"③ 这些画家面对新的社会要求所发出的忏悔在今天看来似乎潜藏着人性中虚假的一面,但当时他们确实是真诚的肺腑之言,反映出共产党的文艺思想对画家的改造已经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所以"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发布之后,就像战争时代一样,面对一声令下,各地的文教机关和美术团体积极组织新年画的创作和出版工作。全国美协筹划了新年画展览,广泛收集观众的意见,同时组织两个小组分头去北京郊区征求农民对新年画的意见,并于1950年3月2日在中央美术学院召开年画座谈会,对新年画的内容和形式作了初步的探讨;作为美术家比较集中的上海,则在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发布后不久,就召开了具有动员性质的年画创作会议和年画出版会议;而在新年画工作的指示发布之前就已发动新年画创作的杭州,在元旦就率先举办了有近100名作者参加、出品104件的"新年画展览"。此问新年画运动已遍及全国,在这一运动中,老解放区的画家自然是首当其冲,一马当先,而对于原来的非解放区(或称为"国统区")画家,面对新的政治体制和新的时代要求,亦想用实践来纠正往日轻视年画和普及美术工作的倾向,以适应新的社会需要去加入革命的队伍。所以当时不管是油画家,还是国画家、版画家、漫画家都踊跃参加新年画的创作。为了配合新年画运动,新创刊的《人民美术》在第2期就推出了年画专号,并增辟了"年画运动报导"栏目。到1950年初就已有26个地区的200多位画家创作了412种新年画,发行了700余万份。这一时期的新年画的内容主要是反映过去共产党领导的战争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反映发展工农业生产和人民民主生活,反映人民的大团结及人民对毛泽东的热爱,以及反映中苏友好互助等。通过各地的新年画展览和新年画的出版销售,获得了群众的普遍好评。
  作为对文化部"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的积极响应,1950年的春节由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和新华书店华北总店主办的"1950年全国年画展览"在北京中山公园水榭开幕。先后有两万多观众参观了展览。次此展出的17个地区的新年画309幅,"各部门的画家,不管以前在艺术理论与表现形式和技法上,有着各种不同的偏爱和作风,但今天都能在同一的文艺方向的认识上,同一的政治学习与政策精神的体会上,抛弃了旧的内容,转过来描写劳动人民,歌颂新社会的事物"。所以在当时被认为"这比过去那些空虚的卖弄笔墨的旧国画家,和为艺术而艺术的所谓的'现代画派'画家的不合时代脱离现实的作品,要高明得多"。④ 为了鼓励新年画的创作,文化部于1950年征集新年画作品,邀请专家及根据群众的意见,开先河地举行新年画评奖。5月,经文教委员会主任郭沫若、文化部部长沈雁冰等官员的最后审定,颁发了1950年新年画创作奖金;共有25人获奖,其中王琦的《农民参观拖拉机》、古一舟的《劳动换来光荣》、安林的《毛主席大阅兵》获甲等奖。尹瘦石的《劳模会见毛主席》、张仃的《新中国的儿童》、冯真的《我们的老英雄回来了》、顾群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力群的《读报图》、邓澍的《欢迎苏联朋友》、关健的《创造新的记录》、姜燕的《支援前线图》获乙等奖,另有王叔晖、黄胄等的14幅作品获丙等奖。新年画评奖不仅反映了共产党的文艺政策和发展方针,而且奠立了官办展览和评奖的制度。关于年画评奖的意义,蔡若虹在总结1950年首次年画评奖时指出:"不单是对于年画创作成绩的检阅,不单是对于年画创作的鼓励与提倡;而且是将这一具有民族艺术传统并获得广大人民喜爱的美术形式的发展,当作人民美术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点,当作美术工作与人民生活紧相结合的榜样;同时,由于年画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的普遍推广,它不但为美术普及工作打下了基础,而且也为提高美术创作的质量准备了条件;它标志着美术普及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也标志着美术创作思想的发展与提高,客观实际的需要促使年画在美术创作领域中最先地迈开了大步。"⑤
  1952年全国创作新年画500余种,为了巩固新年画运动的成果,文化部于7月再次颁发新年画创作奖金,在两年来的1000余幅作品中选出得奖作品40种,当39人金榜提名时,已经昭示了新年画运动有了超于往年的很大发展,新年画创作的地区和人数均已翻番,而出版发行的数量则由700余万份增至4000万份。新年画的内容也随着形势的发展,增加了经济建设、抗美援朝、保卫世界和平等题材。这一时期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一些其他画种的画家参加了新年画的创作,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林岗的《群英会上的赵桂兰》、侯逸民与邓澍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周年》、李可染的《工农模范北海游园大会》、叶浅予的《全国各民族大团结》、力群的《毛主席的代表访问太行山老根据地人民》、石鲁的《幸福婚姻》、阿老的《中朝部队前线胜利欢歌》、张隆金、方增先的《人民的西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