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四节气(算命、命理、八字)

 德道传媒 2015-03-08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家所独创,用来指示一年中气候寒暑变化的周期,来补救我国以前使用阴历日期,无法配合季节变化的缺点,农民由长期的生活经验中得知,农业与季节「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他们只要看一下当时是处于那个节气,便可了解此段时期的气候状态,适时的进行农事,以免气候产物与季候变化脱节而影响收成,因此,节气对农业社会的人而言,是农事推展及生活起居不可或缺的准则。

  老祖先发现一年四季中,在不同季节所见到中午时太阳的位置,其仰角的高低并不相同,在地上竖立一根竹竿,纪录全年观测的结果发现,夏季时其阴影较短,冬季时较长,显然随着季节的变化,竹竿受阳光照射造成的阴影,其长短会跟着变化,因此取中午时竿影最短的那天为「夏至」,又称「日长至」,取竿影最长的那天为「冬至」,又称「日短至」。大约殷商时,人们已知道立竿测影来定季节,另外在春秋两季里发现,各有一天昼夜时间相等,便定这两天为「春分」和「秋分」,秦代吕不韦吕氏春秋中已经载有立春、雨水、立夏、小暑、立秋、处暑、白露、霜降等节气名称,到了两汉时期,由于农业已有进一步的发展,在淮南王刘安淮南子书中的天文训篇里,二十四节气已齐备且和现在的名称完全相同,由此,可断定在两汉时二十四节气就已完备了。

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着运行,离太阳较近时,地球公转较快,太阳光直射,该地区接受到的光和热就较多,气候就会热;离太阳较远时,地球公转较慢,太阳光斜射,该地区接受到的光和热就较少,气候就会冷。二十四节气简单的说,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上的二十四个点,好比公转轨道上的里程标志,到了甚么节气,就会有甚么气候,以反映一年中各个不同时期的气候寒暑变化。 

  二十四节气时间的推算,古代的方法是将该年「冬至」到次一年「冬至」,整个回归年的时间,平分为十二等分,每个分点称为「中气」,再将二个中气间长度等分,其分点称为「节气」,十二个中气加十二个节气,称为「二十四节气」,此种将一年平分二十四等分,所得的节气称为「平气法」。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是椭圆形,地球在轨道上运行的速率并不是等速,以二十四等分回归年时间所得平节气的日期,并不能反映地球在轨道上真正的位置,对制定此历法的中原地区而言,某些节气无法反映出真实的气候状况。因此,从清初的时宪历〈公元一六四五年〉起,节气时刻的推算由「平气法」改为「定气法」。所谓「定气法」是由「春分」开始,将地球公转太阳的轨道每十五度定一节气,一周三百六十度共有二十四节气,以此方法推算出来的节气日期,更能表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反映当时的气候状况。

  二十四节气中,每一个节气皆是反映季节更替、气候寒暑变化及农作物生长情形等,因此,均具有其个别的意义,分述如下:

 二 <wbr> <wbr>十 <wbr> <wbr>四 <wbr> <wbr>节 <wbr> <wbr>气(算命、命理、八字)

 

二十四节气在秦汉时代订定时,是反映黄河流域之气候变化与农作物的关系;我国幅员广阔,南北相距约三千公里,不但各地气候差异甚大,而且各地农作物种类、生态及进行农事的时间也不相同,所以二十四个节气字面的含意并不是各地皆适用,不过由于每个地方整年气候变化几乎是固定的,各地农民依长期经验的累积,了解到了甚么节气,该地就会出现何种气候,因此沿用节气名称,不拘限于节气字面上的意义,归纳出不同节气到来时,气候将产生的不同变化,以调整生活起居作息,并适时推展进行农事,故二十四节气至今仍为农民所应用。

(本文作者为社团法人台中市名门命理教育协会 创会理事长杨登嵙博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