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兵书宝剑峡

 陆安桥1871 2015-03-09

中国的地名,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经验与历史文化,具有无与伦比的想象力——兵书宝剑峡即如此。

兵书宝剑峡,古称白狗峡、归峡,又名米仓峡、香溪峡,西起香溪水府庙,东至新滩上滩沱,全长约 5公里,是西陵峡西段著名的峡谷。

 梦回三峡:兵书宝剑峡

兵书宝剑峡位置示意图
梦回三峡:兵书宝剑峡

兵书宝剑峡示意图 梦回三峡:兵书宝剑峡

兵书宝剑峡 梦回三峡:兵书宝剑峡

兵书宝剑峡雄姿 梦回三峡:兵书宝剑峡

兵书宝剑峡江边岩石 梦回三峡:兵书宝剑峡

兵书宝剑峡南岸航标灯 梦回三峡:兵书宝剑峡

兵书宝剑峡栈道
梦回三峡:兵书宝剑峡
兵书宝剑峡栈道

 梦回三峡:兵书宝剑峡

兵书宝剑峡中
梦回三峡:兵书宝剑峡

从青滩南岸上孝村看兵书宝剑峡
梦回三峡:兵书宝剑峡

青滩南岸看兵书宝剑峡 梦回三峡:兵书宝剑峡

蓄水前兵书宝剑峡1994年

 

先从白狗峡名称说起。

归州古镇东边有一座山,形似鸡笼,叫鸡笼山。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白狗峡,在秭归县东二十里。据《道经》,系七十二福地之数。又名鸡笼山。”鸡笼山陡崖壁立,江边崖龛中有石,极似白狗。平时,如狗形的白石清晰可见。每当下雨前,狗形白石颜色变青。当地人常以“白狗”测晴雨。若“白狗”顔色变青,则预示着即将下雨。最早记载此事是南朝盛弘之,他在元嘉十四年(公元437年)撰写的《荆州记》中记载:“蜀江水中,两右如削紫色壁之际,隐出白石,如狗形具足,故名。天欲雨,则狗形青,居人世间卜阴晴。在今归州东南十七里。”《元和郡县志》云“石形隐起如狗,因名之。此石大水则没,行人无不投饭饲之。”《归州志》也有描述:“天欲雨则狗青,居人以此卜阴晴,甚验。”居住在白狗峡中的山民凭经验以“白狗”视为天气预测的神灵,至为虔诚。即使洪水时将“白狗”淹没,人们仍然在江边投食供奉。

“天欲雨则白狗青”,是一种物理现象。这是因为石头热导率(物理名词,即物体导热能力的量度)比空气大,故而吸热快,散热也快。特别是夏季,石头温度低于空气温度,当空气中含有较多水汽时,水汽附在石头上凝结。石头上水汽越多,由于光的折射缘故,石质则越显青色。

天长日久,风吹日晒,加之反复附着在石头上水汽的氧化作用,这些白色石头逐渐变灰变暗,与周围岩石的顔色融在一起。千百年后,“白狗”慢慢地消失了。

 

因为归属与方位,兵书宝剑峡也称“归峡”或“香溪峡”。

地理上,兵书宝剑峡自殷商开始属归国(即今秭归县),一直属于古代归州府辖地,因此也称“归峡”。《归州志》中对归峡的描述是:“古三峡之一。入蜀舟航至此,必乘风而行十余里出香溪口,帆影络绎不绝。”由此可见,“归峡”指的是古代的白狗峡,今天的兵书宝剑峡。

梦回三峡:兵书宝剑峡

归峡风帆

千年古镇香溪位于兵书宝剑峡西口,因此亦称此峡为“香溪峡”。

梦回三峡:兵书宝剑峡

俯视香溪峡口 梦回三峡:兵书宝剑峡

从香溪古镇看兵书宝剑峡日出
梦回三峡:兵书宝剑峡

香溪峡口

 梦回三峡:兵书宝剑峡

香溪峡口

 

由于兵书宝剑峡两岸是直上云天的峭壁,雄伟的大山挡住了高层的空气流动,两岸挺拔陡峭的石壁,迫使此段峡谷江面上形成巨大的气流,受阻的流动空气顺势而汇合成峡江风。这强劲的峡江风,产生了另一个地名——“米仓峡”

在兵书宝剑的斜对面,距小青滩上游不远的峡谷悬崖下有一岩洞。当江风劲吹时,白色的碎石顺豁岩经洞口漏入岩下,好象是粮仓开口向外流出的白米。当地人传说,那是诸葛亮当年屯粮的米仓,洞口叫米仓口。“米仓峡”由此得名。

梦回三峡:兵书宝剑峡

米仓口 梦回三峡:兵书宝剑峡

米仓峡
梦回三峡:兵书宝剑峡

秭归米仓峡

 

船行峡中,远远仰望,只见北岸绝壁上有一洞穴,洞口的层叠物好像是一匒书卷——这便是人们传说中的“兵书”。峡江水位较低时,可以清晰地看见在“兵书”左下方峭壁上,另有一条剑状岩石,剑尖向上指向天空。人们传说,那洞穴中藏有一卷兵书,此乃当年诸葛亮路过三峡时,将他毕生的兵书留在绝壁之上,待有识后生取读。为保护兵书不被歹人盗走,另留下一柄宝剑倒置在侧,作为镇书之宝。久而久之,越传越广,人们便将此峡称作“兵书峡”或“兵书宝剑峡”。不过,也有另一种传说:“兵书”并非诸葛亮所传,而是汉朝开国谋士张良雪藏于此,以便传于后人。

 梦回三峡:兵书宝剑峡

兵书宝剑峡之兵书
梦回三峡:兵书宝剑峡

兵书宝剑峡之宝剑梦回三峡:兵书宝剑峡

兵书宝剑峡的兵书与宝剑

诚然,传说只能是传说。人们从江中看到绝壁岩洞的千年“兵书”,是重叠的两副千年岩棺(实际上是三幅岩棺,只是另外一幅岩棺在洞内,视线所不及)。

 

追溯此峡,有文字可考自南朝盛弘之开始,历朝历代不乏记载和吟诵。

北魏《水经注》载有“狗峡,西峡崖龛中,石隐起有狗形,形状具足,故以狗名峡”。唐朝时,杜甫在《独坐二首》中诗云“白狗临斜北,黄牛更在东”,说明白狗峡的具体位置。白居易则在《发白狗峡,次黄牛峡登高寺,却望忠州》诗中用“白狗次黄牛,滩如竹节稠”来说明白狗峡中滩多水险。陆游《入蜀记》中有“离新滩,过白狗峡,泊舟兴山口(香溪古镇)。”

宋孝宗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四川制置使的范成大,闻朝廷召还,他乘船顺流而下走三峡。经过白狗峡时,他在《吴船录》中言“入白狗峡,山特奇峭”。并且,他还特意为白狗峡写诗一首:

江纹圆复破,树色昏还明。

连滩竹节稠,汹怒奔夷陵。

石矶铁色顽,相望如奸朋。

踞岸意不佳,当流势尤狞。

山回水若尽,但见青竛竮。

惨惨疑鬼寰,幽幽无人声。

颠沛安危机,艰难古今情。

俯窥得目眩,却立恐神惊。

白云冒岩扉,下维玉虚庭。

神仙坐阅世,应笑行人行。

——宋·范成大《白狗峡》

从明朝开始,峡江民间流传兵书宝剑故事。明朝中叶,“兵书峡”或“兵书宝剑峡”始见于文字,且名声远扬,而“白狗峡”的称呼逐渐淡出。

巫峡山,西来昂伏知几变。

扶舆转磅礴,浑沌开生面。

中擘行悬流,晴碧天一线。

石根浪文摺,龛窦相贯穿。

最高壁斗间,衣褶横素练。

参差缀红雪,黄云覆葱蒨。

其巅翳丛木,深窈兀古殿。

三窍连嵚崟,残简隐约见。

世传此兵书,异人之所撰。

大始留至今,文字磨灭半。

坤灵护取将,赤日下雷电。

吾闻蜀汉地,吴魏经百战。

赵宋亦后服,俘囚始郡县。

皇明取明升,旋凯不遗箭。

急峡掌为平,安流歌禹甸。

只今芗溪航,上下日百遍。

谁悲蜀道难,烟景有余恋。

理极乱恒倚,黄巾焰微煽。

飞书数上闻,宵旰重西眷。

素翁久收局,诏起填行院。

兵寄老一身,支撑出门倦。

仗剑追昔游,征衫泪为溅。

辞家日千里,许国心一片。

濒春雨绵密,溯峡风良便。

愿言扫妖氛,黄石授终卷。

——明·林俊《兵书峡》

明代,“文坛四杰”之一的河南信阳人何景明,曾写有一篇《兵书峡》流传下来。

空岩一卷书,绿苔字应灭。

志决功不成,千载有余烈。

——明·何景明《兵书峡》

清代《归州志·山水》记述,香溪“又东流三里为兵书峡,又名白狗峡……峡北石壁一孔相传为诸葛武侯藏兵书处,望之若书卷然。”

峡江引如线,峡天展如幅。

山旋江亦转,故影变平陆。

悬崖拔万寻,怒流就一束。

坐使川渎灵,穷效阮生哭。

稍近境稍开,如镜裂函椟。

丹黄孕怪伟,失势堕沉绿。

溶溶轨中亹,左右戒旁触。

风毛挂杂树,墙半桧松槲。

磔磔鹳鹊盘,蠢蠢鼋鼍伏。

遥指千仞巅,纵横露装轴。

纵非兵家言,治水或须读。

推忱飚飚然,津鼓震涂毒。

——清·吴省钦《兵书峡》

天上阴符定不同,山川终古傲英雄。

奇书未许人间读,我架云梯欲仰攻。

——清·张问陶《兵书峡》

 

兵书宝剑峡西口矗立着一座清代水府庙,又名镇江王爷庙。由于兵书宝剑峡口滩头水急,涨水季节激流飞下,枯水季节明岩暗礁,自古常有船毁人亡的事情发生。因此,人们修建此庙,是为了威镇长江水怪,保佑行船平安。

走进大庙,前殿有镇江王爷像,中殿有普陀山、百子图,后殿供有观音像,庙北香炉石上有洁白的昭君塑像。殿内神像妆金涂粉,光彩异常。室内雕栏画柱、壁画灿烂;屋顶飞檐翘角、鱼尾兽头,一片古朴古香。庙内建筑空间环境随地形的变化而变化,灵活布局,逐层向上,高低错落,自然有序,协调优美。庙壁为青砖砌筑,庙墙上有许多保存良好的不同内容彩绘图案,是峡江内庙宇精品。水府庙门有付对联“日观千人拱手,夜看万盏明灯”说明水府庙的地势特点。水府庙后面陡壁上,刻有荆南道观察使李拔于乾隆辛卯年(公元1771年)所撰“香溪孕秀”四个遒劲大字。

梦回三峡:兵书宝剑峡

兵书宝剑峡口清代水府庙

 

一位足迹踏遍世界的英国女旅行家Isabella Bird(伊莎贝拉·伯德),于1898年走过三峡。奇特的峡江给Isabella Bird留下深深的印象,她在日记中写经过兵书宝剑峡:“一阵强劲的顺风静静地很快把我们送上兵书宝剑峡,据说这里水深达1200英尺。随着用纤绳将船拉上水流湍急的河段,凭借装有铁钩的竹竿插入礁石的裂缝,绕过拐角,我们穿过新滩进入相对宽阔的河岸。这儿有无数状貌狰狞的怪石,在多岩的群山中,高处有村庄,峭壁上有庄严的庙宇。日落时分,我们加紧赶到特色独具而气势巍峨的归州城下,这是长江上游第一座有城墙的城市。”

 梦回三峡:兵书宝剑峡

1898年兵书宝剑峡口拉纤
梦回三峡:兵书宝剑峡

1898年江边新滩南岸兵书宝剑峡口拉纤

伊莎贝拉看到“庄严的庙宇”,是兵书宝剑峡中两座隔江相望的寺庙。一座在长江南岸链子岩下小青滩,名屈原祠;一座在长江北岸白沱,叫女媭庙(又名屈幺姑祠)。

两座祠庙都有故事。

小青滩屈原祠建于明代。明代嘉靖年间,有一归州曹姓富商从渝州(重庆)赴荆州,乘官船于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清晨经过兵书宝剑峡。其时,天刚亮,船忽然陷入漩涡,倾斜进水。正在此危急时刻,只见江中一穿奇服戴高冠的神人,骑在一条大鱼上,从危船旁一掠而过,并将此船带出漩涡,官船化险为夷,一船人转危为安。船工告诉富商,是家乡的屈原大夫显圣,救了大家。富商感激屈大夫神灵,在小青滩修建了一座屈原祠,并请人按当时回忆雕刻了一座屈大夫的石像。石雕像的一侧刻着“荆州府归州桐油沱信人曹端福,善同妻朱氏及四子发心舍造屈原相公一尊,于白狗峡庙中,永镇此方,保安家犬。嘉靖十六年丁酉三月吉旦同男田中、执中、秉中、守中立,匠人陈伯。”这座屈原石像,高103厘米,重约1吨,雕刻得十分精美,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时间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屈原石雕像。此石像于1979年元月9日搬迁于归州城东向家坪屈原庙供奉多年,后因三峡大坝蓄水再次搬迁,目前陈列于茅坪凤凰山“屈原纪念馆”内。

梦回三峡:兵书宝剑峡

明代屈原石雕(原供于小青滩屈原祠内)

白沱女媭庙,又名屈幺姑祠,是为纪念屈原大夫的堂妹女媭(民间称她为屈幺姑)而建,原供有女媭像。传说屈原在湖南汩罗投江后,一晚,屈幺姑在家乡香炉坪做了个梦,梦到屈原对她说,“倒流三千八百里,哥哥呆在鱼肚里。”她预感到哥哥已遭不幸,连夜离开家,翻山越岭向长江边奔去。当她赶到长江边的白沱,在江边哭了三天三夜,眼泪都哭干了。第四天上午,忽听得江水哗啦啦地响,只见一条金光闪闪的大神鱼,从下游缓缓地游上来。神鱼游到她面前,向她摆了三次尾,她立即驾舟跟随神鱼向上游划去。划过石门,到了屈原三沱(这是后来命名的地址),神鱼张开大口,屈大夫走出鱼口,倒在江边。屈幺姑看到哥哥虽已逝去,但面容如生前一样平静,顿时悲痛不已,气竭而亡。立即,屈幺姑化作一只绿毛金翅的杜鹃鸟,一飞冲天,在屈原沱上空悲鸣回旋,声声呼唤“我哥回!我哥回!……”家乡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姑娘,在兵书宝剑峡内的北岸白沱,修建了这座屈幺姑祠。后来不幸毁于文革,令人遗憾。

 梦回三峡:兵书宝剑峡

1903年在新滩附近的尼姑
梦回三峡:兵书宝剑峡

新滩白沱风光(邓忠富摄)

 

兵书宝剑峡东口,可见一座壁立千仞、摇摇欲倾的石崖。石崖不仅陡峭,而且裂开有巨大石缝——这就是名扬全球的新滩链子崖。链子崖又称链子岩,古代名叫“锁住山”、“锁山”。据《归州志·山水》载:香溪“东流三里为兵书峡,又名白狗峡。峡南石壁中折,广五尺,相传有神力关锁,历久不墜,谓之锁山。”据老辈人讲,链子崖石缝逐渐形成,而且越来越大。起初不到1米宽的缝隙,百年后,岩缝已裂开成5米多宽!

为了不让巨岩崩塌阻塞长江,在清代一位不知名商人的捐助下,当地人打造了巨大的粗铁链,安置在百多米的绝壁上,将摇摇欲墜的巨石拉住。全凭几根粗粗的铁链把崖体生生地拽住才不至于倾倒下去堵塞江道,从此,这里就叫链子崖了。经过综合治理,链子崖至今没有倒下来,现在成了人们寻找历史足迹及观赏库区美景的去处。

梦回三峡:兵书宝剑峡

新滩链子崖

青滩链子崖大裂缝

 

 

大坝蓄水即将淹没“兵书”之前,2003年6月秭归文物部门对藏匿于绝壁岩洞的“兵书”——岩棺进行了发掘抢救工作。经勘查,岩洞明显有人进入的痕迹。洞内三口重叠套木棺,有人曾经抽动打开。三棺内外骸骨不全,估计死者应是25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巴人“贵族”。洞内发掘出三十多件文物,其中一把1米左右宝剑、八只铜质巴氏矛等,现存放于秭归屈原纪念馆内。

 

 

2015年春节前,笔者独自来到兵书宝剑峡原址。如今,这里碧水滢滢,“兵书”“宝剑”的传说不复存在。唯有三千万年前喜马拉雅造山运动馈赠给人类的黄陵背斜,依然挺拔入云、巍峨雄伟,令人叹为观止。

梦回三峡:兵书宝剑峡

兵书宝剑峡原址今照(2015年2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