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用菌农事安排

 心情残片123 2015-03-09

食用菌农事安排

2月份食用菌主要农事活动

    一、菇房保温出菇 2月份正在出菇的菇房,要采取保温或增温措施,使菇房温度维持在8℃以上。可采取保温的主要措施是加厚房顶覆盖物,门上挂棉门帘,早、晚关严门窗来保温,晴天中牛前后开门窗通气。雨雪天气仅开背风通气孔进行短时间通气,有寒流或大风天气,将门窗及通气孔关闭,以防冷空气侵袭。有加温设施的,可加热提高菇房温度。

    二、增温和保温发菌 在去年12月和今年1月接种的杏鲍菇、香菇、银耳、阿魏菇等,正处在发菌阶段,而发菌较适宜的温度为20℃~27℃,菇房内要达到这个温度范围仅靠保温是不行的,必须加温和保温相结合,即用火道、蒸汽或煤炉等提高菇房温度,同时辅以保温措施,以维持菌丝生长要求的适温条件。

    三、早春栽培菇类 栽培量大的黄背木耳、猴头、滑菇、姬菇等,为早出菇或延长其在春季出菇,可在2月接种,尤其是黄背木耳,菌丝生长较慢,生理成熟时间长,要赶在5月中旬吊袋出耳,可在2~3月接种。袋栽黄背木耳,一般采用两端接种,在20℃~27℃条件下培养发菌,菌丝45~50天可长满袋。

    四、椴木栽培香菇点菌l月已架晒好的锻木,2月便可点菌。先在椴木上打4排接种穴,行距6~8厘米,穴距10~12厘米,深度2~3厘米,直径2厘米。将两排接种穴错开呈梅花状排列。将挑选好的香菇菌种掰成块状,填在接种穴内不要将菌种弄碎,用树皮盖或用蜡封口。接上菌的椴木就叫菇木。将菇木顺码式或直立式堆叠成堆,上盖树叶及草席,最外面用薄膜覆盖,进行堆积保温发菌。堆积发菌30~45天。发菌期间,每7~10天翻堆1次,翻堆的同时检查菇木干湿度及杂菌浸染情况。当菇木偏干时,及时喷水润湿菇木,若菇木偏湿,应掀去周围薄膜通风散湿。

    五、椴木砍伐及架晒 凡用椴木栽培香菇、黑木耳、银耳等食用菌时,椴木砍伐的时期在1~2月,海拔高的山区可延迟至4月,但不能推迟到新芽萌发。2月伐树并架晒好,为3月接种备好原料。

    六、食用菌产品的保鲜 (一)袋装低温保鲜法。将采下的鲜菇剔除破损,剪去菇脚,去掉杂质,分级装入塑料袋内,置于1℃~4℃条件下保存10~15天。(二)冷库保鲜法。鲜菇去杂,按不同要求分级,先将菇放在冷库内进行预冷,即通入冷气将菇体温度降为1℃~4℃,保持1~2小时,然后放在库温为0℃~4℃条件下进行保藏。

    七、菇的盐渍方法 将鲜菇剪去菇脚,除去杂质后,放入清水中,或在0.05%柠檬酸水中漂洗,除掉泥沙,然后将菇放入10%的盐水中,或0.1%柠檬酸中煮沸10~15分钟(以煮熟为准),立即捞入冷水中冷却。先在腌缸底部放入一层盐,其上放一层菇(8~10厘米厚),接着再撒一层盐,放一层菇,如此直至放满缸。再向缸内注入饱和盐水淹没菇体,最后盖上竹帘,压以重物,加盖封口。3天后倒缸1次,以后每5~7天倒1次缸,定时测盐水浓度,保持缸内盐浓度为22波美度。

3月份食用菌主要农事活动

    一、菇房保温出菇

    3月气温虽然开始回暖,但也要注意早晚温差和冷空气的出现,如果冷空气来,要采取保温或增温措施,使菇房温度维持在8℃以上。可采取保温的主要措施是:加厚房顶覆盖物,门上挂棉门帘,早、晚关严门窗来保温,晴天中午前后开门窗通气。下雨天气仅开背风通气孔进行短时间通气,有寒流或大风天气,将门窗及通气孔关闭,以防冷空气侵袭。有加温设施的,可加热提高菇房温度。

    二、增温和保温发菌

    在去年12月和今年1月接种的杏鲍菇、香菇、秀针菇等,正处在发菌阶段,而发菌较适宜的温度为20~27℃,3月温度逐步回升,保证菇房温度,以维持菌丝生长要求的适温条件。

    三、早春栽培菇类

    栽培量大的秀珍菇、姬菇等,为早出菇或延长其在春季出菇,可在3月初接种,争取赶在5月中旬开袋出菇, 
    四、金福菇及时引种

    原种和栽培种及时翻袋制种,确保6月正常开袋出菇。

    五、草菇母种培养

    7月草菇大量栽培,3月部分菌种厂必须进行草菇母种培育,筛选新品种,保证菌种质量。

6月食用菌农事安排 

草菇

  一、栽培时间  日气温稳定在23℃~30是草菇栽培的适期。自然条件下栽培,播种期在67月。

  二、品种选择  目前生产上可选用V23(大粒)、V37(中粒)、V20(小粒)、V35(中粒)等优良菌种。

  三、原料准备  选择干燥、无霉变、不腐烂的秸秆,使用前将其暴晒35天,截成1015厘米长的段或打碎,其他辅料要求无霉变、无结块。

  四、培养料配方  配方一:稻草或麦秸75%,畜禽粪5%,麸皮2.5%,肥土10%,石灰5%,过磷酸钙2.5%。配方二:稻草或麦秸75%,麸皮(米糠)10%,石灰5%,尿素1%,过磷酸钙2%,畜禽粪7%。以上培养料的水分含量保持在60%~70%,pH值保持在910

  五、培养料的调配与发酵将秸秆放在2%的石灰水中浸泡68小时,捞出沥水,再与其他料混合均匀,每吨培养料喷250毫升敌敌畏。将混合好的培养料堆成宽、高均为1、长度不限的堆,上盖薄膜进行发酵。当堆温升为65℃~70时,开始翻堆,以后每天翻堆1次。发酵610天,翻堆3次。

  六、铺料播种  将发酵好的培养料均匀铺在畦床上,厚度为1020厘米。菌种挖出后,以10厘米×10厘米的穴距进行穴播,稍压实拍平,用种量为培养料的10%。播种结束后,在畦床上覆盖薄膜保温、保湿。

  七、菌丝生长阶段管理(一)温度调控。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32℃~34,空气湿度保持在80%~85%。当料温超过35时,要揭薄膜通风降温,并用锥形棒在培养料上扎通气孔。水分含量偏低时,适当喷水调湿。若水分含量高,应揭薄膜排湿。(二)检查菌丝定植情况。正常情况下,播种后2天,料温上升,菌丝萌发,3天后菌丝向四周蔓延,5天左右菌丝布满料面并向料层深处扩展。若播种后3天菌丝不萌发,但料温正常,说明菌种老化,应及时补种。(三)加强通风。菌丝定植前,每天早、晚通风,每次通风2030分钟。菌丝定植后,要加大通风量,并延长通风时间。(四)调节水分。当菌丝布满料面并有幼菇出现时,喷1次水,水温要与料温相同。从播种到原基形成需710天。

  八、出菇期管理  (一)揭薄膜增加通风量。当子实体原基形成时,立即将薄膜抬高撑起。(二)勤喷水保持空气湿润。子实体生长要求空气湿度保持在90%~95%,地面和空间要勤喷水,但料面上要少喷水,保持料面湿润即可。幼菇时期不能直接向菇体上喷水,以防幼菇腐烂。阴天少喷水,早、中、晚都要通风,雨天不喷水,风天适当通风。(三)调控菇房温度。子实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为32℃~34。若料温过高,应揭薄膜降温,或在棚顶加遮阳物。当料温低时,要减少通风次数,盖严薄膜保温。

  白灵菇

  一、栽培时间  反季节栽培的接种期在67月,经过2030天发菌,于78月越夏,9月底至10月出菇。

  二、培养料配方  配方一:棉子壳94%,玉米面2.8%,石膏1%,右灰2%,尿素0.2%。配方二:棉子壳40%,木屑40%,麸皮10%,玉米面8%,糖1%,石膏1%。以上配方水分含量保持在60%~65%。

  三、培养料的调配与发酵将易溶于水的糖、尿素等在水中溶化,其余原料混合后加水反复拌匀,堆成宽115、高1215、长度不限的梯形堆。堆上每隔3050厘米打一透气孔,其孔径为710厘米,每侧各打2排透气孔。堆上面盖薄膜保湿,堆下部留3050厘米不盖薄膜。当堆温升为65℃~70时进行翻堆,发酵710天,翻堆3次。

  四、装袋  白灵菇均采用袋栽。栽培袋由厚0.040.06厘米的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薄膜制成,宽1517厘米、长35厘米。装袋前把发酵好的培养料进行调水,使其水分含量保持在60%,pH值保持在7.585。装袋时,先把袋口一端扎好,将培养料均匀装入袋内,每袋装培养料0.951.05公斤

  五、灭菌  装好的料袋,高压灭菌23小时,常压灭菌1018小时。灭菌后,取出料袋放在接种室或干净的地方降温。

  六、接种  当袋温降至30时,在接种室或接种箱内打开袋口,在无菌操作下从两端或一端接入菌种,接种量为培养料的10%。

  七、发菌管理  接过种的菌袋搬入培养室,叠放于床架上。培养室在放入菌袋前喷多菌灵消毒,放入菌袋后,每57天喷药消毒1次。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2℃~27,空气湿度保持在70%左右。避光培养。发菌1015天,当两端的菌丝布满料面时,进行翻堆。培养3540天菌丝可发满袋。

  八、菌袋越夏  菌袋放入越夏场所后,应定期检查湿度并进行通风。待秋季气温转凉时,将菌袋移入菇房进行管理。

  平菇

  一、品种选择  夏季栽培平菇应选用高温型品种。常用的品种有红平菇、侧耳5号、凤尾菇等。

  二、培养料配方  玉米心81%,麸皮8%,复合肥6%,石膏1%,石灰4%。

  三、装袋与接种  栽培袋由厚0.02003厘米的高密度聚乙烯薄膜制成,宽2022厘米、长4550厘米。将发酵好的培养料均匀装入袋内,边装料边压实,装好后扎口。平菇可以用培养料直接接种,也可经高温灭菌后接种。用培养料直接接种时,边装料边接种。即先将塑料袋一端扎好,放入一层菌种,然后装培养料,当培养料装至袋的1/2时,再放一层菌种,继续装培养料,培养料装至距袋口34厘米时,撒一层菌种,扎好袋口。为防杂菌感染,培养料最好经高温灭菌后接种。

  四、培养发菌  夏季温度高,菌袋叠放层数宜少,叠34层或单层排放。室温控制在30左右。若料温超过30,应加大通风量,同时疏散菌袋散热。发菌1015天翻堆。2025天菌丝长满袋。

  五、出菇管理  菌袋转入菇房后,喷水使菇房湿度保持在85%~90%。早、晚通风,710天可采收第一茬菇。采收12茬菇后,将菌筒立放于畦内,排满畦后,用肥土填平菌筒间的空隙。在菌床周围培土及上面覆土,浇透水。覆土可有效控制杂菌感染,也能保温、保湿。覆土后可采收23茬菇。

7月食用菌农事操作

    草菇 7月正值高温季节,是草菇栽培的最适时间,菇农应当在6月底开始进行草菇培养料的堆制和栽培种的准备工作。特别注意在菌丝生长阶段和出菇阶段的管理工作。

      1. 温度调控。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32℃~34℃,空气湿度保持在80%~85%。当料温超过35℃时,要揭薄膜通风降温,并用锥形棒在培养料上扎通气孔。水分含量偏低时,适当喷水调湿。若水分含量高,应揭薄膜排湿。(1)加强通风,菌丝定植前,每天早、晚通风,每次通风2030分钟。菌丝定植后,要加大通风量,并延长通风时间。(2)要调节水分,当菌丝布满料面并有幼菇出现时,喷1次水,水温要与料温相同。从播种到原基形成需710天。  

      2. 出菇期管理  1)揭薄膜增加通风量。当子实体原基形成时,立即将薄膜抬高撑起。(2)勤喷水保持空气湿润。子实体生长要求空气湿度保持在90%~95%,地面和空间要勤喷水,但料面上要少喷水,保持料面湿润即可。幼菇时期不能直接向菇体上喷水,以防幼菇腐烂。阴天少喷水,早、中、晚都要通风,雨天不喷水,风天适当通风。(3)调控菇房温度。子实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为32℃~34℃。若料温过高,应揭薄膜降温,或在棚顶加遮阳物。当料温低时,要减少通风次数,盖严薄膜保温。 

      白灵菇 反季节栽培的接种期在67月,经过2030天发菌,于78月越夏,9月底至10月出菇。加强发菌方面的管理,接过种的菌袋搬入培养室,叠放于床架上。培养室在放入菌袋前喷多菌灵消毒,放入菌袋后,每57天喷药消毒1次。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2℃~27℃,空气湿度保持在70%左右。避光培养。发菌1015天,当两端的菌丝布满料面时,进行翻堆。培养3540天菌丝可发满袋。

发满菌后,菌袋放入越夏场所后,应定期检查湿度并进行通风。待秋季气温转凉时,将菌袋移入菇房进行管理。

9月食用菌农事建议 
    平菇:进行早秋栽培的农户,大多进入栽培种发菌期,部分农户出菇袋进入发菌期,个别的已进入出菇管理。此时栽培种发菌,应尽量使培养室保持干燥和通风,严格控制和防止链孢霉、毛霉等杂菌的污染;出菇袋的发菌,应严防“烧菌”的发生,可以每3~5天对发菌室(棚)的空间及墙壁喷洒一遍100~150倍蘑菇祛病王溶液。进入出菇管理的应注意防虫,危害较重的主要有跳虫、菇蚊和线虫等,可在出菇前或潮间使用磷化铝进行彻底的杀除。

  金针菇:用普通民房、塑料大棚栽培的,根据市场供应计划,本月可制栽培种或原种。适当地降低栽培基料的C/N(碳氮比)是很有必要的。基本配方为:棉籽壳70千克,木屑(或玉米芯)20千克,麦麸10千克,可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麦麸用量,提高有机态氮素在基料中的比例,以提高发菌速度。发菌期间管理同平菇、鸡腿菇,注意防虫和剔杂。

  双孢菇:上旬即进行播种,注意:基料的堆酵腐熟度,严禁带杂菌带虫进棚;严格检查菌种,对束状、老化、水溃状菌种坚决不用;经长途运输的菌种尚应检查是否带(螨)虫;麦粒基质有酸、臭异味者予以淘汰;播种3天后注意通风等等。

  生产猴头菇菌种时,应注意基质pH值不能过高,维持在中等水平较合适,不能添加多菌灵或石灰等药物。

  香菇菌袋的发菌接近尾声,初秋季节温差较大,注意防止某些虫类夜间进入培养室。并且,在粮食生产尚为农忙季节重头戏的条件下,注意合理安排食用菌生产与田间劳作,不使二者在时间、劳力上发生冲突。

10月食用菌农事巧安排 

    秋高气爽的10月,是食用菌生产比较热闹的时期。秋季出菇异彩纷呈,冬季栽培的制种如火如荼,较多品种的发菌正在进行。本月应以发菌管理为重点,正在出菇和准备出菇的应不失时机做好管理,确保理想出菇。

    出菇管理 早秋平菇:该阶段的管理重点应强调一个“水”字:常规栽培的,出菇后菌袋失水严重,应采取浸泡或注射等方法予以补水,以期获得较高产量。暴发出菇生物学效率在100%以上的,可清理菌袋,及时将下批平菇转入出菇管理。9月播种的平菇,应尽量控制,使之进一步菌丝后熟,最大限度地积累营养,为10月出菇奠定基础。金针菇:大部分金针菇出菇已进入尾声,约有1/3的金针菇还在出菇。用冷库反季节栽培金针菇的最大难度是水分管理,据8月调研,部分金针菇出菇场所湿度偏低,导致产量不尽人意。其中主要有两大问题:一是湿度测量时主要位置多在1.5米高度,而冷库内的温度呈上高下低状态,用水多采取地面洒水的办法,使得高层的温度偏高而湿度偏低。二是目前棉子壳原料多为大壳、短绒,吸水率低,约30%左右,而且持水性差,导致菌袋内水分“先天不足”。双孢菇:9月上旬播种的双孢菇,10月中下旬出第一潮菇。注意出菇后对畦床进行有效补水,以利出第二潮菇。木耳类:由于温差较大,无论是黑木耳还是毛木耳,生长速度都变慢,此时不要喷水过多,以延长生长期,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香菇:高温型香菇已进入末期管理,由于温度变低、温差变大,香菇质量将会因此而提高。但要注意,10月初进行最后一次泡袋后,强化低温管理,可以长出一批高品质的鲜菇,随即应清棚,进行消毒杀菌处理,10月底即可准备将低温型香菇菌株的菌袋移进棚。

       发菌管理 菌种:无论二级种还是三级种,均应注意,湿度大对菌种是不利的,应加强通风管理,有条件的应进行降湿处理。要严格剔杂,尤其要防范链孢霉等毁灭性杂菌的发生,一旦发现,要立即用塑料袋慢慢套住污染菌袋,移到棚外进行销毁处理。香菇:低温型香菇发菌多已完成,此时应密切注意温度变化,本着“就低不就高”的原则,调整发菌温度,宁可延长发菌时间,也不要因温度高导致菌袋受损。个别地区的香菇进入后熟期或转色期,应设法降低温度,根据菌丝的生长状况,适时适度打孔,并拉大温差和湿度差,以利菌丝的生理转换。中低温型平菇:常规管理即可,注意不要码袋,严防烧菌。发菌棚覆盖防虫网,并每3天左右喷洒1次高效氯氰菊酯,以防菇蚊等害虫的侵袭。双孢菇:部分延期栽培的双孢菇可于10月中旬前后播种,管理重点是防止病虫侵袭。每5天左右喷洒1次百病傻300倍液,预防杂菌滋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