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妇联调查显示,家暴在各层次家庭中普遍存在 面对家庭暴力,不沉默、零容忍

 tuzididie 2015-03-09


  她是一名高知女性,因丈夫包养第三者,婚姻进入冷战,几年来她一直面对丈夫的冷暴力;当她终于提出离婚后,丈夫在某一天突然挥拳相向,打断了其5根肋骨……像这样的家庭暴力案例,其实并不罕见。上海市妇联相关数据显示,家暴在各年龄层、各种学历的家庭中普遍存在。因此,预计将于今年8月提交审议的我国首部反家暴法被妇女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认为意义重大,它首次明确了家暴不是私人领域的事情,公权力有权介入。

  身边案例:相恋20余载,却遭丈夫打断5根肋骨

  当一辆黑色的越野车驶出小区大门后,保安才小心地呼唤林惠(化名)说:“林小姐,你可以出来了。你先生的车刚刚开出去。”
  话音落罢许久,一个头发凌乱、赤裸双脚的女子才战栗地从保安室的桌子下钻了出来。惊魂甫定的她依然不敢相信刚才落在她身上的那顿拳脚是真实发生的,无限的惊恐和疼痛吞噬了她当时所有的感官。她刚从家暴现场逃离,而她所遭遇的这一切却是因为丈夫包养了第三者。
  林惠与丈夫是同学,当年家境优越的她顶着跟父母断绝关系的压力与他交往。然而她没有想到,婚后生意越做越大的他却逐渐跟自己渐行渐远,开始流连声色场所,并很快表现出对家庭的冷淡。
  从2011年开始,丈夫开始对林惠实施冷暴力:他经常不接她的电话、不回她的短信,他能一两个月不与她开口说一个字,后来甚至会整晚整晚地夜不归宿。
  一开始,林惠还对丈夫抱有希望:“我以为他只是一时的迷失,我不相信我们20多年的感情会这样经不起考验。”所以,那时她对丈夫的反常和冷淡逆来顺受,直到第三者闹上门、要求她让位。
  面对丈夫的执迷不悔,2014年下半年林惠正式提出离婚。可就是这样的离婚要求,触怒了丈夫,某日他突然对林惠大打出手。
  “他对着我的头脸挥拳就打,还掐我的脖子,用膝盖狂顶我的腹部、肋下。我从来没有想过他居然会动手,一下子就被打懵了。当时我的脑子里只有害怕,只想着逃离。所以我连鞋子都顾不上穿,就拖着剧痛的身体赤脚逃出了家门。”林惠告诉记者,她当时一心想着往人多的地方逃,一边跑一边喊救命。小区保安赶紧把她带进了保安室,于是便出现了发生在去年年底的开头那一幕。虽然保安把保安室反锁,但惊恐过度的她还是缩到桌子下面躲了起来。事后经过验伤,林惠的肋骨被打断了5根。
  尽管已经报警处理,但这次家暴事件还是给林惠带来了极大的心理阴影。她从没想过自己会让人看到如此狼狈的一面,她也从没想过自己的丈夫会这样践踏她的尊严和伤害她的肉体。如今她不敢回家,只能四处借宿,寻求亲朋的庇护。

  调查显示:任何家庭都可能发生家暴

  对于林惠的遭遇,很多人觉得同情之余也感到惊讶,惊讶这样一位高知女性也无法避免家暴的伤害,无法有效地保护自己。上海市妇联权益部副部长陆荣根却告诉记者,家暴在任何学历的人群、任何经济条件、任何职业背景的家庭中都有可能发生。
  上海市妇联根据2013年12月1日到2014年11月30日从市妇联信访渠道、法律援助和12388热线收集的数据统计显示,家暴在小学、初中、高中、大专/本科以及研究生以上学历人群中发生的比例分别为9%、28.8%、18.5%、21.9%和2.6%。婚后3-5年、6-10年、11-20年发生家暴的概率大抵相仿,分别为13.7%、13.3%、16.3%,而婚后21-30、31-40年分别为8.6%和5.2%,结婚40年后家暴概率大幅下降,低于3%。
  为什么家暴在各年龄层、各种学历的家庭中普遍存在?陆荣根认为这与家庭习得有关。“大多数妇女并无家暴的经历,更无处理家暴问题的经验。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暴力行为,除了皮肉痛苦,还有无法启齿的屈辱、无人倾诉的无助、无法沟通的无奈。因此,消除家暴,远比解决一般家庭矛盾复杂。”
  近两年来,到市妇联求助和咨询的家暴案例每年不过三四百起,但陆荣根却表示实际发生数应该远不止这些。“家丑不外扬,这是中国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很多受害者还是羞于启齿。”他说。

  处理原则:第一次发生家暴时必须零容忍

  “面对家暴零容忍,是处理家暴问题时最重要的原则。”陆荣根介绍。他告诉记者,去年在崇明就发生了一起因为长期家暴酿成的惨剧——一妻子因不堪忍受丈夫三十余年的家暴,趁丈夫熟睡之际用榔头将丈夫杀死。
  他分析,家暴并不会因为受害者对施暴者的宽容就从此消失,相反,对第一次家暴的姑息往往会助长家暴的再次发生,而长期家暴对受害者和施暴者双方都可能造成可怕的影响。因此,家暴受害者在第一次遭遇家暴时就应该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不能因为对方认错道歉就简单地原谅对方。
  首先,伤情重的,该报警的就得报警验伤;情节不严重的,至少也得让父母亲戚知道,让施暴者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其次,家暴的发生往往有深层次的家庭原因,零容忍的目的不是要揪住对方的“小辫子”不放,而是要进行良好的沟通,找出家庭矛盾的根源所在,并且解决问题,这才能有效地消除家暴的病灶。
  陆荣根解释,所谓根源,既指施暴者的问题,也可能是受害者的问题。“矛盾的发生往往双方都有责任,处理家暴仅满足于施暴者认错是没有用的,只有共同沟通,双方共同自省,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产生后果:家暴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更为深远

  市妇联副主席刘琪特别提出,很多人提到家暴就会想到妇女,其实儿童也是家暴问题的一大受害者,且家暴对儿童的影响往往比成年人更加深远和严重。
  “一个人幼年时所遭遇的家暴经历,很可能对他/她的一生都有负面影响。这会体现在他/她成年后的性格、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对子女教育等诸多问题上。”刘琪说,“但因为未成年人往往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未成年人遭受家暴的情况往往比妇女遭受家暴的情况更加隐秘。”
  此外,刘琪分析,因为在传统观念里打老婆和打小孩都是别人的家务事,因此这也造成一些人看到了家暴现象却没有意识到这是家暴,这一点在打小孩这一行为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或者意识到这是家暴,却认为这是自己不应该干涉的私事,而放弃干预。
  因此,预计将于今年8月提交审议的我国首部反家暴法,被妇女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认为意义重大。它首次明确了家暴不是私人领域的事情,公权力有权介入。
  此外,记者注意到一个特殊的反家暴志愿者群体——白丝带。这是由男性发起并以男性志愿者为主体的运动,它倡导男性应该对男性加诸女性的暴力不宽恕、不沉默。目前“白丝带”在上海有20多名志愿者,以热线咨询辅导、社区宣传和进行预防救助讲座为主要活动方式。


记者 李元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