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姓

 共同成长888 2015-03-09
焦姓
拼音:jiāo xìng,qiáo xìng
  焦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22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128位。

焦姓溯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上古周武王给神农氏后裔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广韵》及《史记》所载,周朝初年,周武王姬发大肆分封诸侯,除分封有功之臣及王族外,还分封前代圣贤之后,经查访,他找到炎帝神农氏的嫡系后裔,就将其封于焦,建立焦国(今河南三门峡陕县古焦城),因其为伯爵,故世称焦伯。
  春秋初期的周平王姬宜臼十六年(公元前755年),姜姓焦国为姬姓西虢国所吞并。
  到了周惠王姬阆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姬诡诸诱骗虞国借道,一石二鸟,先后攻灭了西虢国和虞国,故焦国之地成为了晋国的一个邑地。
  焦国灭亡之后,其王族及其国民的后裔子孙,多以故国名为姓氏,称焦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二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晋国焦邑,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广韵》所载,春秋时期,晋国有大夫被封于焦邑。魏国失却焦邑之后,其地原住民分散迁逃四方,其中有以故邑地名称为姓氏者,称焦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的许国君主灵公,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许国灭亡后,许灵公留居于故国都焦城的后裔子孙及其国人中,有以地名为姓氏者,称焦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焦氏与焦国焦氏皆源于姜氏,但与焦国焦氏不同宗,姓氏读音亦不相同,正确读音作qiáo(ㄑㄧㄠˊ)。
 
  第四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楚国焦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焦,为春秋时期陈国邑地,就是后来的谯县(今安徽亳州),后来被楚国夺取。
  在典籍《集韵》中也记载:“焦夷,楚地名。”在史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中更明确地记载:“楚伐陈取焦、夷。焦,谯县也。夷,一名城父。皆陈邑。”
  自(公元前655年)以后,楚成王芈頵(熊恽)先后吞灭了贰、谷、绞、弦、黄、英、蒋、道、柏、房、轸、夔等国。到了(公元前638年),楚成王派兵救郑国,与宋国大战于泓水(今河南柘城),射伤了意欲称霸的宋襄公子兹甫,病击败了宋军,从此楚国军威大振。“泓之战”后,楚国实际上具有了中原霸主的地位,进一步向中原挺进。
  之后,楚成王加强了对长江上游地区的控制,在周襄王姬郑十六年(公元前636年),楚国与晋国争夺霸权,楚成王令斗伯比的儿子子文(斗谷于菟)率军攻伐晋国的盟邦陈国,子文一举攻占了陈国的焦(今安徽亳州)、夷(今安徽亳州谯城区)二地,将其划归入楚国的县郡建制中,楚成王大喜,并以子文之功使为楚国令尹,由此造就了著名的斗氏家族。
  到了周敬王姬丐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楚惠王熊章干脆灭了陈国。
  陈国灭亡之后,其故国民众多有以居地为姓氏者,同时,楚国斗氏家族世拥有了焦、夷二地为食邑,其后裔子孙中亦有以封邑名称为姓氏者,遂称焦氏、谯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焦氏、谯氏同源不同宗,其中焦氏正确读音作qiáo(ㄑㄧㄠˊ)。
 
  第五个渊源:源于妫姓,出自战国末期秦国客卿茅焦,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茅焦,亦称茅谯,是战国末期齐国人,学识渊博,鼓吹儒仁,被秦始皇嬴政奉为客卿。茅焦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就是为秦始皇挣得一个好名声。在茅焦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位姓氏者,称茅焦氏,后分称焦氏、谯氏、茅氏,世代相传至今,其中焦氏正确读音作qiáo(ㄑㄧㄠˊ),是为关中焦氏。
 
  第六个渊源:源于氐族,出自魏、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氐族人,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通鉴》记载:“南安焦氏出自氐人。”在典籍《广韵》中也记载:“焦,神农后,以国为氏,出南安。”
 
 
  第七个渊源:源于西南夷,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华阳国志》上的记载:“南中夷四姓有焦,别为一派。”
  古代在南中地区(今四川大渡河以南、云南、贵州交汇地区)分布的少数民族中,有汉姓焦氏,汉称其为“南中夷”,源出百濮族的一支,史称“夷焦”,且为西南夷中的大姓。
  秦、汉时期,夷焦氏族隶属于夜郎国联盟建制,后来又率先归附于汉武帝刘彻。后夷焦氏改为单姓焦氏,姓氏读音作qiáo(ㄑㄧㄠˊ),当为受先秦时期楚文化的影响所致。
 
 
  第八个渊源:源于党项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党项,源属西羌族的一支,故有“党项羌”的称谓,在(公元1038年)建有西夏政权。
 
  第九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焦佳氏,亦称觉佳氏,满语为Giogiya Hala,世居章图哩、佛阿拉(皆今辽宁新宾永陵镇)等地,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焦氏,
 
  第十个渊源: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土家族、蒙古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焦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焦氏,世代相传至今。详实情况,待本书笔者进一步考证之后,再予以补充刊载。

得姓始祖

  焦伯、茅焦、焦遗、焦度。

迁徙分布

 
  焦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人口约一百四十一万五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88%左右。
  始建于西周初年的焦国,春秋时灭于晋,于是子孙纷纷出奔,或北渡黄河进入山西,或西徙陕西,或向东北方向的河北、山东播迁。
  先秦时期,焦氏族人于史书不显。
  西汉时期,见诸史册之焦氏族人除了梁人(今河南商丘)焦延寿外,还有在《田延年传》中提及的茂陵人(今陕西兴平)焦氏。
  东汉时期,入载史册之焦氏有焦触、焦和、焦永,还有庐江人(今安徽合肥)焦仲卿,曾任河东太守的会稽山阴人(今浙江绍兴)焦贶。这些资料表明,此际焦氏族人除继续繁衍于北方外,已有焦氏族人在长江以北之安徽,长江以南之浙江等地定居。繁衍于北方的焦氏,逐渐发展成为中山(今河北定州)、广平(今河北鸡泽)以及陕西冯翊等地的望族。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河东人(今山西夏县)焦先,梁人焦宝愿,安定人(今宁夏固原)焦嵩,南安氐人(今甘肃陇西)焦遗、焦楷父子以及焦明、焦度父子。说明此际社会动荡造成了一部分焦氏族人的南迁,更多的焦氏族人则经陕西避兵火于宁夏、甘肃一带。
  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使上述焦氏之郡望繁衍更胜。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以及五代十国虽造成焦氏一族人口锐减,但其繁衍播迁却是呈小规模、无序的播迁,原因是藩镇割据或各国分立,天下乌鸦一般黑,哪里还有战火不焚烧的净土。
  宋朝“靖康之耻”后,焦氏族人大多避居江东,繁衍于今安徽、江西、江苏、浙江一带,宋理宗时,有焦炳炎由安徽宣州迁居浙江嘉兴。
  宋末元初,焦氏族人又不得不播迁于更广泛的南方其他诸省。
  明朝初期,山西焦氏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河南、山东等地。
  明清之际,焦氏族人大量出现于江南各地,同时人才辈出,声誉响亮,使得迄今为止焦氏在南方各地一直都是一个著名的姓氏。
  如今,焦氏族人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西、山东为多,约占全国焦氏人口的25%以上。

郡望堂号

郡望

  中山郡:中国古代称“中山”者有四:①战国时期原为顾国的都城(今河北定县),一度为魏所灭,复国后迁灵寿(今河北平山),周郝王十九年(乙丑,公元前296年)为赵国所灭;秦朝时期归属于巨鹿郡。②西汉汉高祖刘邦初年(乙未,公元前206年)设置中山郡(今河南登封),汉景帝执政时期改回为中山国,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部与河北省正定县之间一带,包括今河北定州、安国、唐县、新乐、无极、满城、完县、望都和保定一带;南北朝时期后燕以为都城;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国置郡。③宋朝时期以定州为中山府,治所为安喜(今河北定县)。④宋朝时期的香山县;民国十四年(乙丑,公元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民国政府将其改为中山县,今为广东中山市,孙中山故里在中山市南部的翠亨村。
  广平郡:汉景帝刘启中元元年(壬辰,公元前149年)分邯郸郡置郡,是由邯郸郡分置,治所在广平(今河北鸡泽),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任县、南和、鸡泽、曲周、永年及平乡西北、肥乡东北一部分地区,后改为广平国。东汉时期废其郡并入巨鹿郡。三国时期曹魏明帝曹睿太和元年(丁未,公元227年)复置广平郡,辖境有所扩大。广平郡在隋朝文帝杨坚开皇初年(壬寅,公元582年)被废黜。
  冯翊郡:秦朝时期置郡,汉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设置同名行政区左冯翊,与右扶风和京兆伊合称“京畿三辅”,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改左冯翊置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韩城县以南、白水以东、渭水以北大荔县一带地区。北魏时期移治到高陆(今陕西高陵)。

堂号

  中山堂:以望立堂。
  广平堂:以望立堂。
  冯翊堂:以望立堂。
  三诏堂:源出江苏省镇江市名山焦山处士焦光的家世,自东汉焦光结庐隐居此处,平生饥不苟食,寒不苟衣,故焦山便是以焦光为名的。在这里,可看到上游八九里,矗立江流转折处,江中心号称浮玉的名胜区焦山。东汉时,焦山大宅的姓焦主人,因汉灵帝三度下诏请去做官而拒绝,名传千古的焦光后裔,就以“三诏堂”作为堂号。
  饮仙堂:资料有待补充。
  崇本堂:资料有待补充。
  三诰堂:资料有待补充。
  行恕堂:资料有待补充。

焦姓家谱文献

  山东章邱焦氏家谱,(清)焦家麟撰修,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湖南长沙焦氏支谱十六卷,(清)焦立炳纂,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广平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江苏镇江润州焦氏宗谱十卷,末一卷,(清)焦大兴主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三诰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安徽焦氏宗谱十六卷,(民国)焦达三、焦少桐等编,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行恕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
  江苏丰县焦氏家谱四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丰县顺河乡。
  江苏常州焦溪奚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奚廷瀛纂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崇本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缺三卷)、吉林大学图书馆。
  河南镇平焦岭黄氏家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江苏泰州寺巷焦氏族谱现存甲子(1924年)、丁亥(1947年)续修谱,2007年又续修新谱。

焦姓字辈排行

  全国焦氏统一字辈:“和云麟中祥锡延順保昌宏福江德润国英继庆常前发廉守礼荣贵积贤方”。
  姓下第一字:“宏江润国继常前廉守荣积方”;
  姓下第二字:“福德英庆发礼贵贤”。
  山东平阴焦氏字辈:“春廷万京绪广怀名正顺庆乐文学元同化荣伯玉希召义法传”。
  山东齐河焦氏字辈:“方裕(玉)守体传(田)”。
  山东即墨焦氏字辈:“元希正宗泽延明清毓国同华作善锡庆”。
  山东蓼蓝焦氏字辈:“受成希世敬和修平传经延续振起家声”。
  山东泰安焦氏字辈:“元厉恩德成宗志明星”。
  山东日照、诸城焦氏字辈:“永建安自广淑世继宗祥传忠得庆兆衍正宝维良”。
  湖北通山焦氏字辈:“南元家学裕从国列文章”。
  湖北宜昌焦氏字辈:“正德维永世发文学”。
  湖北庥城、重庆焦氏字辈:“耳兴应大仁义永芳玉成家国金生九章”。
  湖北十堰焦氏字辈:“志大兴隆永远昌盛应天洪发裕厚传家孝敬忠义荣耀光华祖功宗德世代明霞”。
  湖北焦氏一支字辈:“攀魁守发祥贤次圆明亮”。
  安徽合肥焦氏字辈:“席福其长传家有宝”。
  江苏丰县焦氏字辈:“元运文明世泰景祥慎修宗德永保家邦”。
  河南民权焦氏字辈:“清明家道显仁仪见先天”。
  河南睢县焦氏字辈:“祥道太广明善”。
  陕西神木焦氏字辈:“炳元士同雄培养史作林”。
  四川叙永焦氏字辈:“廷学成云喜”。
  焦氏一支字辈:“焦必定兴洪家善广吉忠世尚传夏运存开永继祥”。
  焦氏一支字辈:“可(继)福玉长清希学”。
  焦氏一支字辈:“元运文明世泰景良慎修宗德永保家邦”。
  焦氏一支字辈:“中元日恒正维德永世昌”。
  资料有待补充。

焦姓楹联典故

  四言通用联:
  源自焦国;
  望居中山:全联典指焦氏的得姓源流和郡望。
 
  书楼藏目;
  乐府志哀:上联说典指明朝时期的学者焦竑,字弱侯,号漪园、澹园,江宁人,为诸生时就有盛名,万历年间状元,历官翰林院修撰、太仆寺丞、南京司业等。晚年主要从事讲学和著述,他博通群书,自经史典籍至稗官杂说无不涉猎、贯通,善于写古文,风格典雅。家中藏书丰富,著有《焦氏藏书目》二卷。其他著述也十分丰富,有《澹园集》、《焦氏类林》、《老子翼》、《庄子翼》、《玉堂丛话》、《国史经籍志》、《中原文献》等。下联典指东汉末年乐府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的人物焦仲卿,为庐江小吏,娶妻刘兰芝,夫妻恩爱,但焦母不容儿媳,焦仲卿夫妻终于被迫害致死。
 
  朝廷三老;
  天地一庐:上联典指西汉梁国人焦延寿,字赣,汉昭帝时由郡吏举为小黄令,能爱护吏民,任职期满时,百姓到朝中恳求,让他继续留任,于是,汉昭帝下诏书命他延长任期。汉元帝时为三老(古代设三老五更,都是年老而阅历丰富的退职老人,皇帝把他们当父、兄供养起来,以向天下表示孝悌)。他曾跟从孟喜学《易》,并深有研究,著有《易林》,后传授给京房。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河东人焦先,字孝然,东汉末战乱中,流浪于荒野,食草饮水,但从来不走邪路,不做坏事。后来自建一座草庐独住,有时为人帮工,只求吃饱,不要工钱。熹平年间,太守贾穆经过他的草庐,跟他说话他不应答,给他食物他也不吃。皇甫谧曾说他“以天地为房屋,伏羲氏以来只有他一个人”。
 
  中山世泽;
  俸余家声:上联典指焦氏的望族中山郡。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焦宽,南阳人。知崇德县,有宽政。暇时与诸生讲论经史,给油烛,以资其夜诵。
 
  河图受秘;
  酒国惊筵:上联典指汉朝时期的焦延寿,从孟喜学《易》,授之于京房,尝叹曰:“得我道以亡身者,必京生也。”后房果遇祸,其著作有《易林》。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焦遂,醒时若不能言,醉后应答如流,为“饮中八仙”之一。
 
  七言通用联:
  夏榜荣登探花第;
  春魁高上状元郎: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焦胜,荣登探花。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状元焦竑,字弱侯,江宁人。万历中以殿试第一入翰林修撰。
 
  千年事业方寸内;
  万里乾坤掌握中:此联为近代民主革命家焦达峰自题联。焦达峰,原名大鹏,字鞠荪,湖南省浏阳人。
 
  八言通用联:
  论仁议福,保我金玉;
  达性任情,乐其安闲:此联为佚名集西汉易学名师焦延寿《易林》中集句联。
 
  万悦千欢,贵寿无极;
  三星五福,喜庆大来:此联为佚名集西汉易学名师焦延寿《易林》中集句联。
 
  砥德砺才,为国藩辅;
  布政施惠,生我福人:此联为佚名集西汉易学名师焦延寿《易林》中集句联。
 
  含和履中,驾福乘喜;
  年丰岁熟,政乐民仁:此联为佚名集西汉易学名师焦延寿《易林》中集句联。
 
  道德神仙,增荣益誉;
  福禄欢喜,长乐永康:此联为佚名集西汉易学名师焦延寿《易林》中集句联。
 
  八言以上通用联:
  秧溪为带,枫岭作屏,蔚矣仙源之秀;
  习武夺魁,修文称首,美哉世德之隆:此联为安徽省黄山市黄山焦村焦氏宗祠联。上联“秧溪”为当地河名,“枫岭”为当地山名;“仙源”为镇名,原太平县县治所在地。下联分别指南宋朝时期的宣州人焦炳炎、焦焕炎兄弟。
 
  著述可传家,要重将象数探求,阐述易林奥旨;
  功名能灭性,曷若那蜗庐伏处,长留京口高风:此联为安徽省安庆市城郊焦氏宗祠联。

焦姓名人

焦姓历史名人

  焦延寿:(生卒年待考),字赣;西汉梁国人(今河南商丘)。著名西汉易学家。焦延寿的易学著作有《易林》、《易林变占》。《隋书·经籍志》载有焦氏撰《易林》十六卷,梁又本三十二卷。《易林变占》十六卷。《旧唐书·经籍志》载有焦氏《易林》十六卷,《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亦有著录。今存焦延寿的著作有《易林》。
 
  焦先:(生卒年待考),字考然;河东郡人(今山西夏县)。著名三国时期魏国隐士。焦先寿命达一百七十岁。他经常服食白石,并把白石分给别人,像煮土芋那样煮熟了吃。他每天进山砍柴,然后把柴送给别人,先从村头第一家开始,一家一家地分送柴禾,周而复始。焦先每次把柴禾背到别人家的门外时,如果主人看见,就把他请到屋里,并请他用餐,焦先就坐下,也不与主人说话。如果无人看见,他就把柴禾放到门外,转身就走,年年如此。魏文帝即位之后,焦先在河边结草为庵,一个人住在里边。屋子里不放床,只铺草垫子,他浑身都是垢污,像在泥里滚过似的。有时他几天吃一次饭,行为规矩,不和女人来往。他的衣服破了,就卖了柴买件旧衣服穿上,不论冬天夏天都是一身单衣。曹魏熹平年间,太守贾穆经过他的草庐,跟他说话他不应答,给他食物他也不吃。后来焦先的草屋被野火烧毁,人们去看,只见焦先端坐在火中,草屋已烧成灰烬,焦先才慢慢站起来,他身上的衣服却没烧着。后来焦先又把草屋盖了起来,忽然下了一场大雪,很多房子都被大雪压塌了,焦先的草房也被雪压倒了。人们去看时,找不着他,害怕他冻死,就扒开草房寻找,只见焦先卧在雪底下熟睡,面色红润,呼吸均匀,如同在盛暑时醉卧的状态。人们都认为焦先是异人,很多人想向他学道。焦先说:“我没有道。”焦先一会儿显得苍老,一会儿又非常年轻,后来他离开大家走了,也不知去了什么地方。皇甫谧曾说他:“以天地为房屋,伏羲氏以来只有他一个人”。
 
  焦遗:(生卒年待考),氐族,南安(今甘肃省陇西)人。著名十六国时期西秦将领。曾为太子太师,后迁安南将军、广宁太守等职。南安诸羌族人曾推举其为主代秦,被其拒绝。
 
  焦度:(公元?~482年待考),氐族,字文绩;南安人(今甘肃陇西)。著名南朝北齐将领。
 
  焦遂:(生卒年待考),著名唐朝文士。焦遂是平民(布衣),说话口吃,清醒时话不成句。但是如果他五斗酒下肚后,则能高谈阔论,对答如流。焦遂与贺知章、李适之、李白、王王进、崔宗之、苏晋、张旭并称饮中八仙。
 
  焦守节:(生卒年待考),许州长社人(今河南许昌)。著名宋朝大臣。其父焦继勋官至彰德军节度。后焦守节以父荫补官。宋真宗时,置江淮南、荆湖路兵马都监。降施州蛮,出使契丹。后迁四方馆舍,以右神武大将军致仕。
 
  焦芳:(公元1434~1517年),字孟阳;泌阳人(今河南唐河,一说河南驻马店地区泌阳县城南草店)。著名明朝大臣。焦芳是明天顺八年进士。明弘治初年移霍州知府,擢四川提学副使,调湖广。不久,又迁南京右通政,后又迁礼部右侍郎。明正德元年农历10月迁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武英吏部左侍郎大学士。明正德四年晋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焦芳以阁臣之首辅佐朝纲,明朝不设相位,焦芳地位实际相当于宰相。明正德五年农历5月致仕(退休)。终年八十三岁,是明朝年间一位权倾朝野的高官。
 
  焦竑:(公元1541~1620年),字弱侯,号漪园,又号澹园;祖籍日照山东大花崖村,生于应天府江宁(今江苏南京)。著名明朝大臣、学者。焦竑一生博览群书,精于文、史、哲学科,精熟典章,工古文,卓然为名家。他治学严谨,不入俗流,常有独到之处。著作甚丰,著有《澹园集》、《澹园续集》、《焦氏类林》、《老子翼》、《庄子翼》、《养正图解》、《玉堂丛话》等。
 
  焦馨:(公元?~1642年待考),字宁考,号蘅芷;章丘人(今山东济南)。著名明朝大臣。焦馨著有《栋云斋文集》。
 
  焦循:(公元1763~1820年),字里堂;江苏甘泉人(今江苏扬州)。著名清朝经学家、数学家、戏曲理论家。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举人。于家中筑雕菰楼,读书著述其中。学宗戴震,曾作《申戴篇》。著作繁多,于《论语》、《毛诗》、《左传》、《礼记》均有疏,而用力最深为《周易》,著有《易学三书》(《易通释》、《易图略》、《易章句》)。晚年撰有《孟子正义》,颇得其子焦廷琥的襄助之力。另著有《雕菰楼集》、《里堂学算记》、《邗记》、《剧说》等。
 

焦姓近现代名人

  焦达峰:(1887~1911),原名大鹏,字鞠荪;湖南浏阳龙伏镇焦家桥人。著名近代民主革命烈士。1911年10月31日,在谭延闿策划的兵变中被杀害。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总统孙中山在南京追授焦达峰大将军衔,遗体安葬于长沙岳麓山。
 
  焦玉山:(1915~1990),安徽阜阳人。1931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东省公安厅副处长、处长,省公安总队副政治委员,第十守备师师长,佛山军分区司令员,1962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任第四十七军副军长,广西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参与指挥了1974年的西沙永乐群岛反击作战和1979年对越本土的自卫反击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焦裕禄:(公元1922~1964年),山东淄博北崮山村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干部。
 
  焦斌:(公元1928~2002年),山西高平七区北陈村人。194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副排长、区队长、连长、营长、高级炮校学员、团参谋长、团政治委员、师参谋长、师政治委员,贵州省军区政治委员,贵州省军区司令员等职。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焦恩俊(1967年11月7日~):著名台湾艺人,18岁参加中影演员训练班、台视演员训练班出道,随后饰演多部影视剧。
 
  焦晃(1936年7月8日~):出生于北京,国家一级演员,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著名表演艺术家,素有“莎剧王子”之誉。
 
  焦志敏:前乒乓球运动员
  焦立中:美国华裔航天员
  焦姣:香港电影演员
  焦媛:香港舞台剧演员
  焦刘洋:中国游泳运动员
  焦菊隐:中国戏剧家
  焦利:中国中央电视台台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