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应对仔猪高致病性蓝耳病

 juiki2015 2015-03-10
 猪蓝耳病学名为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猪的一种传染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HPRRS)是由猪蓝耳病病毒(PRRSV)变异株引起的一种高热性传染病。2006年6月以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先是发生于江西、湖南、湖北等南方少数省份,随后逐渐扩散蔓延到相邻省份以及我国大部分养猪省份和地区。该病毒在我国持续流行,对养猪业造成巨大危害。

     2014年8月以来,仔猪突然感染蓝耳病引起死亡的病例在各个地区均有报道。经病原分子检测发现,多数为猪瘟与蓝耳病混合感染。仔猪感染蓝耳病相对于种猪、育肥猪所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仔猪群蓝耳病传播的速度也明显快于种猪及育肥猪群。牡丹江市金源种猪繁育有限责任公司李国友对仔猪爆发蓝耳病的观点是:蓝耳病的最大损失不在种猪而是在仔猪。

1仔猪感染高致病性蓝耳病的原因及后果

     1.1亚中和水平的母源抗体导致仔猪更易感

     猪蓝耳病病毒在感染猪体内能诱发产生中和抗体,但低滴度的中和抗体(亚中和水平抗体)不但不能有效地清除血液中的病毒,反而与病毒形成病毒-抗体复合物,病毒借助抗体的Fc片段与Fc受体阳性细胞(如PAM等巨噬细胞)结合,促进病毒进入细胞而感染,这就是所谓的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DE)。众所周知,仔猪出生后母源抗体水平会逐渐降低,当降低到亚中和水平时还没有进行蓝耳病疫苗的免疫,就会导致高致病性蓝耳病对仔猪易感。

     1.2仔猪体内存在持续感染导致其他疫苗免疫效果欠佳

     持续感染就是病毒在猪体内持续存在,但不表现临床症状,可持续数月甚至更长时间,导致长期患有病毒血症。持续感染时,病毒会在猪肺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等免疫相关细胞中增殖,导致免疫细胞的损伤,使仔猪接种猪瘟、圆环病毒等疫苗后表现出免疫效果不佳的现象。

     1.3高致病性蓝耳病毒株具有更强的致病力,增加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我国发现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基因型为美洲型,与普通猪蓝耳病病毒相比,其分子特征为在非结构蛋白Nsp2基因上存在30个氨基酸的不连续缺失。通过人工感染试验数据表明,40日龄以内的仔猪病死率高达100%。

2高致病性蓝耳病对仔猪的危害

     2.1断奶前仔猪

     早产的仔猪出生时或数天内死亡。大多数新生仔猪出现呼吸困难(腹式呼吸)、肌肉震颤、后躯麻痹、共济失调、打喷嚏、嗜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等症状。死亡率很高,可达80%以上。

     2.2断奶后仔猪

     断奶后5~6周龄开始发病,8~9周龄时达到死亡高峰,以后逐渐减少。病猪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肺炎症状,有的表现下痢、关节炎、皮肤有斑点。死亡率为在50%左右,死亡的仔猪多为混合感染。

3科学免疫

     我国猪场现状决定了防控仔猪高致病性蓝耳病最好的方法是疫苗的科学免疫。要想有效地发挥蓝耳病疫苗的作用,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

     (1)要有确切的诊断。疫苗不能克服最初感染病原带来的副作用,仔猪受到大剂量病毒感染和免疫力低下时,疫苗对机体不能产生有效的保护。

     (2)要了解其它管理、环境和生物安全等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疫苗代替不了这类工作。

     (3)避免在一个场使用多种弱毒疫苗及频繁更换使用不同国家生产的弱毒疫苗。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仅可用于健康猪群,免疫程序见表1。

4预防保健

     在当地兽医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药物提高仔猪机体免疫力,并制订合理的保健方案,预防仔猪的混合感染,提高健康水平。特别推荐转移因子作为增强仔猪免疫力的保健药物,可以有效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降低病毒感染的几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