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各朝青花瓷器鉴赏
被誉为“瓷国明珠”的青花瓷是最具中华民族特色的国粹。它是用氧化钴为主要着色剂配制的色料,彩绘在未施釉的“生坯”、或已施釉层的“釉坯”、或经低温焙烧的“素坯”、或含色剂的“色坯”上,再罩以透明釉经高温烧成的釉下彩绘装饰工艺。
在我收藏的瓷器中,尤其喜欢清代的青花瓷器。经过多年的收藏,我已基本上收集齐了清代各朝的青花标准器(见下图)。我喜欢青花,我喜欢青花瓷的明净素雅,色泽青翠光艳,清新明快,层次清晰,尤其是蓝色像蓝宝石一样鲜艳明亮,晶莹光润。清代青花瓷因为各朝皇帝喜好不同,清代各代青花瓷器风格各自不同,青花钴料以及工艺与技术水平等的变化,形成了各朝青花瓷的特色:
顺治早期的青花呈色灰暗,顺治晚期浓艳发紫。顺治时多数为酱口,康熙时继续,雍正时就少,以后则不见。
康熙时期色调青翠,康雍青花,能分多层,少则五色,多则九色。呈色鲜丽明快、洁亮。
雍正时期青花继承康熙白釉,白中闪青,部分仿明代的苏泥勃青,但不是用进口料,而是用人工点染,使之晕散。民窑器发青带灰,足根圆,图案呆板。
乾隆时期青花继承雍正朝仿明永乐宣德的,色灰,呆板,不及雍正鲜艳,但图象清晰,呈色稳定。浆白釉,康熙细,乾隆粗。乾隆色鲜,康熙青灰。
嘉庆以后的青花发色鲜艳少,白洋闪灰多,个别闪灰褐色。总的特点是具有漂浮感,底釉较薄。出现了洋蓝,呈色漂浮刺目。
道光青花使用国产青料描绘,早期产品近仅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的效果,浓重艳丽,缺乏深沉感,没有晕散和黑色结晶斑。道光二十年以后,青花呈色鲜艳,也有一部分淡雅的近仅淡描青花,大多数显得飘浮。
光绪青花瓷颜色既有黑褐色,也有淡蓝闪灰色的,仿康熙青花颜色浓艳,但纹饰没有层次。光绪民窑青花瓷中开始出现“洋蓝”色,蓝中闪紫红,非常乍眼,青花漂在釉面之上。
顺治
青花
康熙 青花
雍正 青花
乾隆
青花
嘉庆
青花
道光
青花
咸丰
青花
光绪
青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