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岸看柳

 wps0321 2015-03-11

河岸看柳

王继兴

金水河岸,是我天天清晨踏着曦光散步的地方。

据说,河的名字与郑国名相子产有关,且有一段关于子产为官志清品廉的动人传说。但是岁月悠悠,沧桑变化,到上世纪50年代初我来郑州时,已变成一条蜿蜒小溪,后来随着工业的发展,污染加剧,河道几近“龙须沟”了。再后来,几届政府连续疏浚治理,广植花木,金水河终于像条绿色的御带一样束在郑州的腰间,成为市民休闲踱步的惬意去处。

金水河的绿化和美化,不同地段有不同的特色。从新通桥到人民路桥,是我常走的一段,河畔岸柳成行,风姿曼妙,特别是春天,风光至为媚人!

度过漫长的隆冬,人们热切地期待春天的到来。春天最早的讯息到哪里寻找?

杜甫说:“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李清照说: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是的,是“柳眼梅腮”最先显示的。每年吃过腊八粥,当凛冽的寒风还在河道呼啸的时候,你仔细观察河岸上在风中悠悠摆动的柳丝,那颇具节奏感的“柳眼”,已开始惺忪萌动了,那一点点实有若无的包包,就是孕育春天的襁褓。包包虽小,但烂漫春天已在这里诞生了!

至若“五九六九,河岸看柳”,悄然间,你会蓦然发现有一抹浅浅淡淡、似有似无的绿色,轻轻盈盈、影影绰绰地抹在了岸边。正如韩愈所写:“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那浅淡的绿色,在近处单看一束柳丝或者一两棵树,你是看不到的,只有放眼望去才会有一种感觉。不过不要紧,在你不经意间,恍若有位国画大师,先在调色盘中挤一点点石青,然后挥着特号羊毫,饱蘸清水,浑然调和,遂在铺好的宣纸上潇洒淋漓地涂抹起来,瞬间,河岸上便洇出了一团团似烟若雾、迷迷蒙蒙的新绿来。那新绿恰似王维所写之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色青青柳色新。”一旦惠风轻扬,就可以吟咏贺知章的绝句了:“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郑州曾被称作“绿城”,那主要是上个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法国梧桐蔚成的景象。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树龄的老化,“梧桐绿”越来越少,令人遗憾不已。而金水河岸的“垂柳绿”,则越来越凝聚人们赏春的目光了。

我来赏春看柳,还往往带上相机。对!用眼睛看和透过相机的景窗看,感觉和效果都不同。而且手机和傻瓜相机都不行,一定要带单反镜头的。你去拍那一两条静谧下垂的柳丝,一定要把光圈尽可能调大,把焦距尽可能对准,你会发现那初睁的“柳眼”和初绽的新芽,在虚化了的背景的映衬下,竟然那么清晰,那么生动,那么媚人!你甚至禁不住会大声惊呼造化的神奇,并因此而更加热爱新的生命!接着,你把景物推远,视角扩大,一挂柳丝构成的“帘栊”顿呈眼前。由于大光圈把背景虚化了,成像会有意想不到的美妙!如果远处有一树盛开的杏花或桃花,就幻化成了一片模糊美的红霞;如果远处有一位打太极拳的长髯老者,就幻化成了一位飘逸洒脱的仙人;如果远处有一位凝神读书的女郎或一对悠游踱步的情侣,也许会有更预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真的,我在河岸信步溜达,除了用相机揽到许多文字难以尽述的直观场景,还收获了靠相机难以尽现的文字记录。比如,有一首《江城子 · 春柳赋 》,我是这样写的: “春柳似描也似染,水墨淡, 颜色浅。 先黄后绿, 洇湿一片片。遥看河岸绰约景, 恍若雾,也若烟。 细品柳丝如垂帘,拂水面,舞风前。万缕千条,曼妙却无言。风情万种朦胧隔,花成火,人成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