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山窑的简介

 天宇楼33 2015-03-12

新朋友点击上方“龙腾古玩城”一键关注

分别回复:“古玩|书画|瓷器|青铜器|金银器|漆器|佛像”可进入了解相关收藏知识。

  西山窑,在浙江温州西山。东晋时烧制青瓷,胎为灰色和淡土黄色,质较松。釉肥厚,以淡青为主,少细开片。装饰上多在器物内外刻划莲瓣纹,也有青褐加褐彩的。深口宽底高碗为其典型作品。西山窑在唐、五代和宋时,继续烧造青瓷。


据史料记载,西山窑兴于唐,盛于北宋,结束于北宋末南宋初或稍晚,是宋代瓯窑著名窑址,散布在沿山脚一公里长的地带。其中护国岭脚一带保存尚好(唐代温州的制瓷中心就在护国寺岭脚一带,北宋时期瓯窑仍以西山为主),从取土倒塌的断面来看,堆积层丰厚,并发现龙窑一座,窑场蜿蜒数里,依稀可见当时的繁华景象。西山窑烧制的瓷器以品种繁多、制作精湛和釉彩淡雅晶莹而负盛名,它不仅继承了两晋缥瓷的优良传统,而且在造型、纹饰上吸取了浙江越窑秘色瓷的许多特点,足与当时著名的越窑瓷相媲美。据已发掘的史料考证,西山青瓷窑址群所产青瓷造型别致而富于变化,如执壶形式多样;罐有球形、瓜形、腰鼓形,腹饰仰莲纹;碗有撇口、敛口、葵口,底有挖足、卧足、假圈足环、环形底。胎骨趋向坚硬、细薄,呈白中泛灰色。釉色以淡青色薄釉为主,部分呈灰绿色,釉层匀净、细润,施釉多不至底,露胎部分呈朱红色。常见纹饰有莲花、秋菊、双蝶等。采用刻或模印,以刻画莲瓣纹为主,窑具有瓷质钵形匣钵、垫圈、垫饼等。


  瓷器
  1960年6月间,这里曾发现大量的瓷器,计有碗、瓶、壶、罐、钵、盆、碟、盘、洗、粉盒、水盂、灯盏、碗托、熏炉等等。釉色青灰,光泽透明。从瓷器的造型、釉色特征来看,有许多器形接近唐和五代时余姚上林湖的产品。另一处,正和堂窑址(属西山窑址群)位于双桥村蓬垅山北麓,范围约2000平方米,龙窑废品堆积层长50余米,厚约1.5米,走向东南。产品有碗、盘、罐、杯、钵、盏、壶、瓶等,造型精巧新颖,以瓜形、荷花形的各式罐、碗最负盛名。胎色灰白,致密坚硬。施釉以淡青为主,除圈足外均施满釉,釉层匀净滋润,有玉般光泽。常见刻画纹饰有荷花、蕉叶、垂云、草花、牡丹等,线条粗犷遒劲,风格独特。后期出现少数酱褐色产品,多系灯盏类粗制品。窑具有桶形匣钵、喇叭形垫座、垫饼和垫圈四种,概由瓷土制成。烧制时间为晚唐至宋。窑址保存完整,是研究瓯窑以及烧造技术的重要依据。


  陶瓷
  因为陶瓷是水火土的产物,所以古时烧窑,整个窑场也因山而建、缘水而兴。窑址一般选在依山傍水的地方,窑床依山而筑,似一条卧龙自上而下,最低的一端为火膛,最高的一端开排烟孔,中段为窑室。形成一个自然的高度差,窑床的顶端每隔数米设置一个投柴孔,使火焰快速均匀遍布窑床。这就是所谓的龙窑。我们从古窑遗址一端拾级而上,沿着山体一路前进,不时发现地上一些碎瓷片。这些碎瓷,其胎面的釉彩依稀发亮,传达着古瓷瑰丽的人文风情,暗示着昔日古窑风采与繁华。如果说瓯窑是温州数千年文化历史的缩影和实物见证,那么西山群窑址便是瓯窑的精灵,构成瓯窑文化交流碰撞的亮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