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卖臭豆腐的(专辑)

 老北京的记忆 2015-03-12

目录

(1)老北京卖臭豆腐的

(2)臭中奇香的老北京臭豆腐

(3)老北京独特吃法 臭豆腐拌面

(4)逐臭者的呓语

(5)值得一说~“暗黑”小吃









(1)老北京卖臭豆腐的

晋元

提起老北京的臭豆腐,北京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特别是王致和的臭豆腐向来以闻着臭,吃着香而著名。但是现如今的北京人,能说出老北京的臭豆腐来,恐怕就有许多人不知道了。如今街面上有一种臭豆腐其臭无比,豆腐是油煎炸过,吃的时候浇上黑乎乎的作料,路人争相购吃。有一段时间街上出现“臭大姐”牌的臭豆腐,卖的奇好。后来听说叫城管给取缔了,卖豆腐的“臭大姐”也找不找了。臭大姐是北京人给起的外号,因为北京的椿树上,夏天有一种昆虫外号就叫“臭大姐”,红翅膀,展翅飞翔的时候挺好看,一碰它,就发出一股臭味。因为那位大姐卖的臭豆腐好吃又臭,穿的挺花捎,就给起名叫“臭大姐”。可是臭大姐卖的臭豆腐不是老北京的臭豆腐,好像是从武汉过来的一种小吃,北京现在是移民城市,南北方的人非常多,数量超过老北京人了,因此喜欢吃的人也挺多的。

老北京卖臭豆腐的

过去老北京卖臭豆腐一般都是老人或者小孩儿,肩挑或挎蓝串街叫卖。豆腐做的非常精细,味道独特,本小利簿,深受老百姓喜爱。青灰色的臭豆腐,方方正正,一块一块码放整齐。问起来臭,吃起来有一股浓郁香味,不可言表。老北京的臭豆腐,就数前门外王致和字号最有名气。提起王致和不仅有历史渊源,而且与清朝慈禧老佛爷还有瓜葛呢!

据说,慈禧老太太有三大饮食嗜好,其中之一就是爱吃王致和的臭豆腐。别瞧老太太至高无上,但就好喜(音:XI 读一声)这口儿。以至后来成了慈禧的御膳必备的食品。而且她吃的臭豆腐,还必须是当天从王致和南酱园现买的。慈禧生性多疑是人所共知的,老太太怕下面的太监糊弄,用隔天的对付她,便偷偷儿的往臭豆腐里埋进一粒花椒。还真让老太太猜着了,有个置办臭豆腐的太监脚懒,把剩的臭豆腐给老太端上了着。慈禧不动声色的用筷子一夹果然花椒还在,于是大怒下令严办。

要问老北京人臭豆腐哪儿的最好,一准说“王致和”。俗话说 “盐打哪儿咸醋打哪儿酸”。今儿就给您说说臭豆腐和王致和。

王致和当年是安徽的举人,时运不济、官运不通,1664年也就是清康熙八年进京赶考落榜,心灰意懒,凑了银子、置办家当儿,进京在皇帝脚下做起了豆腐。

有一年盛夏,天气闷热,王致和的豆腐没卖完。心想这大热天,豆腐放坏了不是糟践钱吗。于是用刀把剩豆腐切成四方小块,撒上盐花儿和花椒粒儿,封口儿放进缸里。过了些天,王致和突然想起那缸里的剩豆腐。赶紧把缸打开一瞅,豆腐已然成了青色,一股臭味扑鼻而来。王致和拿筷子夹出一块,放在嘴里一尝,好家伙!那滋味,用现在的话说叫“酷毙了”,臭中带香,是香中有臭。街坊四邻闻到这股子味儿也感好奇,夹一筷子放嘴里还真叫一个香。

老北京卖臭豆腐的

打此之后,王致和便又做起了臭豆腐和酱豆腐、黄酱、酱菜的生意。买卖做大了以后,还在老北京前门外延寿寺街西开了酱园子,取名儿就叫“致和酱园”。相传,当年酱园子门上还有两幅清朝的状元孙家鼎研题的对联。头一联“致君美味传千里,和我天机养寸心”,另一联儿幅是:“酱配龙蟠调芍药,园开鸡跖钟芙蓉”,四句头一字合为一处便是“致和酱园”。据记载从晚清到民国,老北京城里除了王致和,还有王芝和,致中和等名号。但这些名号都有个“和”字,表示正宗相传。

现今的臭豆腐,吃的人怕是不多了。偶尔谗了也不敢在家里大张旗鼓地吃,而是到经营老北京菜的馆子,在要上一份炸窝头片,再要上一份臭豆腐,臭豆腐里点上少许香油、葱沫往窝头里外一抹,那叫“爽”,上瘾解谗。但是记住:臭豆腐决不能够放在热汤里吃或和面条吃,否则后果不堪啊!!!

王致和的臭豆腐是清康熙八年问世至今有300年的历史。现在承继传统做法的是国营北京二商集团,以“青玉”(臭豆腐)“白玉”(白豆腐)做副食品牌,也是家喻户晓。

(2)臭中奇香的老北京臭豆腐

---------------------------------------------

老北京王致和的臭豆腐向来以闻着臭,吃着香而著名。


据说,慈禧老太太有三大饮食嗜好,其中之一就是爱吃王致和的臭豆腐。别瞧老太太那会子至高无上,但怹就好喜(音:XI读一声)这口儿。以至后来成了慈禧的御膳必备的食品。而且怹吃的臭豆腐,还必须是当天从王致和南酱园现买的。慈禧生性多疑是人所共知的,老太太怕下面的太监糊弄,用隔天的对付她,便偷偷儿的往臭豆腐里埋进一粒花椒。还真让老太太猜着了,有个置办臭豆腐的太监脚懒,把剩的臭豆腐给老太端上了着。慈禧不动声色的用筷子一夹果然花椒还在,于是大怒下令严办。至于怎么个严办法儿,无关重要。重要的是今儿咱们就说说这臭豆腐是怎么来的。


要问北京人臭豆腐哪儿的最好,一准给您报上“王致和”。俗话说的好“盐打哪儿咸醋打哪儿酸”,说臭豆腐就得先说王致和。

这王致和当年是安徽的举人,要说起来也算是中级知识分子了。但 这位王先生时运不济、官运不通,1664年也就是清康熙八年进京赶考落榜,心灰意懒,凑了银子、置办家当儿,进京在皇帝脚下做起了豆腐。


有一年盛夏,天气闷热,王致和的豆腐没卖完。心想这大热天,豆腐放坏了不是糟践钱吗。于是用刀把剩豆腐切成四方小块,撒上盐花儿和花椒粒儿,封口儿放进缸里。过了些天,王致和突然想起那缸里的剩豆腐。赶紧把缸打开一瞅,豆腐已然成了青色,一股臭味扑鼻而来。唉,说不糟践到了还是糟践了。但王致和仍不死心,取出筷子放在嘴里一尝,好家伙!那滋味,用现在的话说叫“别具风味”,臭中带香,是香中有臭。街坊四邻闻到这股子味儿也感好奇,夹一筷子放嘴里还真叫一个香。
打此之后,王致和便又做起了臭豆腐和酱豆腐、黄酱、酱菜的生意。买卖做大了以后,还在老北京前门外延寿寺街西开了酱园子,取名儿就叫“致和酱园”。相传,当年酱园子门上还有两幅清朝的状元孙家鼎研题的对联。头一联“致君美味传千里,和我天机养寸心”,另一联儿幅是:“酱配龙蟠调芍药,园开鸡跖钟芙蓉”,四句头一字合为一处便是“致和酱园”。

据记载从晚清到民国,老北京城里除了王致和,还有王芝和,致中和等名号。但这些名号都有个“和”字,表示正宗相传。


现今的臭豆腐,吃的人怕是不多了。偶尔谗了也不敢在家里大张旗鼓地吃,而是到经营老北京菜的馆子,在要上一份炸窝头片,里外一抹那叫上瘾解谗。

王致和的臭豆腐是清康熙八年问世至今有300年的历史,也是咱北京的风味食品,臭中有奇香的特色。


(3)老北京独特吃法 臭豆腐拌面

要说吃面,老北京有种特别的吃法,那就是臭豆腐拌面。来罐儿王致和的臭豆腐,这面条必须得是刚出锅的,老北京俗称“锅挑儿”,搁上臭豆腐,倒点儿臭汤,上面撒点葱花儿、青蒜末、花椒粒,在用手勺把猪油加热到七分热往上一到,再那么一拌,呵!这口儿您敢试试吗?

(4)逐臭者的呓语

辛酉生


好久没吃臭豆腐了,好久没听卖臭豆腐的吆喝了。


我说的臭豆腐是北京臭豆腐。各地都有臭豆腐,细究起来不是一种东西。苏浙的臭豆腐是发酵的豆腐,两湖的臭豆腐是发酵的豆腐干,北京的臭豆腐是腐乳再发酵的产物。前两种臭豆腐适宜炸制,北京臭豆腐只堪涂抹馒头、窝头片。据说钟楼湾某爆肚店有炸制的北京臭豆腐,未及考证,已消灭于拆迁了。北京臭豆腐能不能炸着吃存疑。


北京臭豆腐好不好吃,看个人口味,有如豆汁。在外地上大学的时候,应同学要求带了瓶臭豆腐过去。说要吃的同学,只一口就放弃了。臭豆腐瓶子套了三层塑料袋,放在他们宿舍一个盒子里,一直放到毕业。两年多啊!对我而言,烤窝头片抹臭豆腐是美味。


头十来年,北京还有下街卖臭豆腐、酱豆腐的。他们农民打扮,衣服裤子满是土,戴个草帽,骑着破自行车。车后架两个小坛子,一坛臭豆腐、一坛酱豆腐。带着十分的疲倦,哼出一声“臭豆腐、酱豆腐”,第一个“腐”字微微向上扬,第二个“腐”字向下,随着气息减弱,归于无声。说来这种吆喝绝迹京城多年了。


现在偶尔还能听到磨刀的吆喝。手持一排穿成蜈蚣型的铁片,晃荡起来,发出哐啷哐啷的声音,佐之以“磨剪子嘞,锵菜刀”。以前还有一路磨刀人是吹喇叭的,已经见不到了。新出的吆喝不必自己喊,拿个扩音喇叭录下来就行。“清洗油烟机、排风扇,换纱门、换纱窗”,都听过吧。


楼房时代,除了用大喇叭,再好的嗓子也不能让二十几层楼都听清楚。而在早年间,有个好嗓子,是小买卖人安身立命的本钱。


侯宝林的相声《改行》里有段吆喝,“香菜、辣青椒、沟葱、嫩芹菜、扁豆、茄子、黄瓜、架冬瓜、买大海茄、买胡萝卜、卞萝卜、嫩了芽的香椿、蒜嘞、好韭菜”。这一段让多少人叹服。一个普通下街卖菜的要有侯大师的嗓子,造化了。


想了解吆喝,光听几段相声,《改行》、《学叫卖》、《卖布头》、《买估衣》远不够。晚清闲园菊农有本《一岁货声》,按12个月顺序记录旧京街头小买卖人的吆喝。1月有什么时令买卖、2月有什么,直到腊月,算是北京叫卖全记录。惜乎本书流传不广,要找来读还得费点事。


除了嗓子,小贩还有一宗法宝——响器。什么样的小贩用响器?有一种说法是不适合吆喝的行业。比如卖药的游方郎中,满大街、满胡同地喊“谁有病”,任谁也觉得他有病。所以游医用“串铃”,北京话叫“虎撑子”。这东西长得像个面包圈,铁质,中间是空心的,里面搁上小珠子,一晃珠子碰铁片发出声响。除了大夫,剃头的也不吆喝。“剃头啊,刀快水热一秃噜一个”,真这么吆喝听着可够瘆的慌。他们用唤头,唤你出来剃头。一个大铁镊子,一个铁条,铁条划过镊子中心,嗡嗡的响。


打硬鼓的不吆喝又是另一层考虑。民国,北京旧家衰败的不少,靠着典卖物品度日。打硬鼓专吃这路人家。一手拿小鼓,一手拿藤子小棍,揣着包袱皮、戥子、钱,“梆梆梆,梆梆梆”,穿胡同转宅门。为了保全卖主的面子,打硬鼓的基本不吆喝。


除了不便吆喝的,一些不犯忌讳的小贩也用响器。好听悠远如卖酸梅汤、果子干打的冰盏儿。黄铜做的两只小碗,夹在中指、无名指中间,小指托住下面的碗底,用上面的碗敲击下面的碗。脆生的铛铛声,当年能传出半条胡同去。其他像算命的报君知、卖糖的饧萧、卖针线的唤娘子、卖煤的大鼓,若要同时响起来,就是胡同里的交响乐。


臭豆腐、货声、响器有什么关系,没什么关系。思绪这东西,常常没逻辑可循,想到臭豆腐便想到卖臭豆腐的吆喝,想到吆喝又想到响器。大约臭豆腐吃多了,昏了头,只能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据说老北京有种暗黑料理,刚出锅的热面条,只放两块臭豆腐,一拌,齐活。是不是有点榴莲蛋糕的意思,我没试过,等我试了给诸位汇报。


(5)值得一说~“暗黑”小吃

颜顺靖小组 

在北京,你是否已经探寻过北京的特色小吃了呢?那么下面这些传说中的“暗黑”小吃,你是否有勇气一试?

①豆汁


  汁是老北京的独特小吃,根据文字记载有300年的历史。豆汁是以绿豆为原料,将淀粉滤出制作粉条等食品后,剩余残渣进行发酵产生的,具有养胃、解毒、清火的功效。

  

  提起北京小吃,首先让人想起豆汁。


  豆汁具有色泽灰绿,豆汁浓醇,味酸且微甜的特色。

  

  豆汁是北京具有独特风味的冬、春季流行小吃。尤其是老北京人对它有特殊的偏爱。过去卖豆汁的分售生和售熟两种。售生者多以手推木桶车,同麻豆腐一起卖;售熟者多以肩挑一头是豆汁锅,另一头摆着焦圈、麻花豆汁、辣咸菜。

  

  《燕都小食品杂咏》中说:“糟粕居然可作粥,老浆风味论稀稠。无分男女齐来坐,适口酸盐各一瓯。”并说:“得味在酸咸之外,食者自知,可谓精妙绝伦。”喝豆汁必须配切得极细的酱菜,一般夏天用苤蓝,讲究的要用老咸水芥切成细丝,拌上辣椒油,还要配套吃炸得焦黄酥透的焦圈,风味独到。豆汁是用制造绿豆淀粉或粉丝的下脚料做成的北京的风味小吃。生豆汁儿是水发绿豆加水研磨后,通过酸浆法令悬浊液的黏度适度增加,使颗粒细小的淀粉浮在上层,取之进行淀粉的分离;中间的液就是生豆汁。豆汁一般味酸,略苦,有轻微的酸臭味。

  

  北京人爱喝豆汁,并把喝豆汁当成是一种享受。可第一次喝豆汁,那犹如泔水般的气味使人难以下咽,捏着鼻子喝两次,感受就不同一般了。有些人竟能上瘾,满处寻觅,排队也非喝不可。

②炒肝

  肝是北京地区汉族传统名吃。具有汤汁油亮酱红,肝香肠肥,味浓不腻,稀而不澥的特色。炒肝儿是由宋代民间食品“熬肝”和“炒肺”发展而来的北京小吃,以猪的肝脏,大肠等为主料,以蒜等为辅料,以淀粉勾芡做成的北京小吃。

  

  清朝同治年间,会仙居以不勾芡方法制售,当时京城曾流传“炒肝不勾芡----熬心熬肺”的歇后语。

  北京天兴居制作的炒肝,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姜、猪肝、猪肠、八角、蒜、黄酱、酱油、熟猪油、醋、明矾、淀粉、猪骨汤、精盐,制作方法:将肠子洗净,盘成若干捆,用绳扎好后,将肠从一处剪断,放在凉水锅中,旺火煮至筷子能扎透时,将肠捞入凉水中,洗去肠表皮的油,切成小段,猪肝洗净,切成菱形片,熟猪油倒入锅内,用旺火烧热放入八角,再依次放入黄酱、姜末、酱油及蒜泥,炒成稀糊状成熟蒜泥,将猪骨汤烧热,放入猪肠,将沸时,撇去浮油,放入猪肝及酱油和熟蒜泥、生蒜泥、精盐搅匀,汤沸后,立即用淀粉匀芡,再煮沸,撒上味精搅匀即成。

③王致和臭豆腐

  了臭豆腐,哪怕装在玻璃瓶里,把盖子拧紧,在公共汽车上大家照样骂你。不过臭豆腐虽臭,但吃起来却容易上瘾,叫人终身难忘。王致和臭豆腐臭中有奇香,是一种产生蛋白酶的霉菌分解了蛋白质,形成了极丰富的氨基酸使味道变得非常鲜美,臭味主要是蛋白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了硫化氢气体所造成的。

  

  全国的臭豆腐有好几种,但真正臭的令人难以接受的,就是北京的王致和臭豆腐。其实,与南方的臭豆腐干不一样,北京的臭豆腐本质上是腐乳。所谓闻着臭,那真是臭鸡蛋什么味,臭豆腐就什么味儿;可是“吃起来香”,这个“香”就是腐乳自身的那种豆香,绵软还有点甜的感觉。

  南方的臭豆腐干整体上是白色带一点点的青,可是北京的臭豆腐,基本上就是豆绿青,再加上那深绿色的斑点……吃臭豆腐有很多种吃法:直接吃;抹在烤馒头片或者烤窝头片上;拿香油拌着吃;臭豆腐汤儿拌热汤面……但无论怎么吃,一般来说,都别轻易在屋子里吃,除非同屋的人也好这个,否则您就是找抽型的。

④麻豆腐

  豆腐是老北京的汉族特色小吃,平民美食。此物出自旧京的粉房。粉房原来是出产粉皮淀粉的地方,把豆子放在石磨上一碾,随碾随加水,同时这豆子就分成了三种东西。顶细的成了豆浆,是正品,用来做淀粉;顶稀的成了汁儿,即是豆汁;中间一层稠糊凝滞的暗绿色粉浆,装入布袋加热一煮,滤去水份,就是麻豆腐。


  麻豆腐与豆汁是同一属性,由同一种原料和方法制成,是制造绿豆粉丝和淀粉的下脚料,发酵后的豆汁用火烧开,用布过滤后流下去的是豆汁,布上边控净水分的就是麻豆腐。由于经过发酵,与豆汁一样有一种特殊的酸香味,老北京人与嗜好豆汁一样,也特别爱吃麻豆腐,就像绍兴人爱吃炸臭豆腐干一样。

⑤卤煮火烧

  煮火烧是北京汉族特色小吃,起源于北京城南的南横街。卤煮火烧是将火烧和炖好的猪肠和猪肺放在一起煮,辅之以炸豆腐片、血豆腐、卤汁,加蒜汁、酱豆腐汁、香菜等辅料,使火烧透而不黏,肉烂而不糟,颇受人们的喜爱。


  最初的卤煮出自于宫廷的“苏造肉。”据说在清朝光绪年间,河北三河县有位姓赵的人和如今“小肠陈”的鼻祖陈玉田的祖父陈兆恩一起卖苏造肉。因为用五花肉煮制的苏造肉价格昂贵,普通人吃不起,所以他们就用猪头肉和猪下水代替,经过民间烹饪高手的传播,久而久之,造就了卤煮火烧。地道的北京人估计没几个不好吃卤煮火烧的。

  而不是地道的北京人可是不一定能吃得惯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