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素草书书法展现形式

 南宫藏文 2015-03-12

    怀素 (737-?) 在草书艺术史上,怀素其人和他的《自叙帖》,从唐代中叶开始,一直为书法爱好者谈论了一千两百多年。怀素,十岁出家为僧,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少时在经禅之暇,就爱好书法,贫穷无纸墨,他为练字种了一万多棵芭蕉,用蕉叶代纸。由于住处触目都是蕉林,因此风趣地把住所称为“绿天庵”。又用漆盘、漆板代纸,勤学精研,盘、板都写穿了,写坏了的笔头也很多,埋在一起,名为“笔冢”。

    他性情疏放,锐意草书,却无心修禅,更饮酒吃肉,交结名士,与李白、颜真卿等都有交游。以“狂草”名世。唐代文献中有关怀素的记载甚多。“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王公名流也都爱结交这个狂僧。唐任华有诗写道:“狂僧前日动京华,朝骑王公大人马,暮宿王公大人家。谁不造素屏,谁不涂粉壁。粉壁摇晴光,素屏凝晓霜。待君挥洒兮不可弥忘,骏马迎来坐堂中,金盘盛酒竹叶香。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之后始颠狂。.......”前人评其狂草继承张旭又有新的发展,谓“以狂继颠”,并称“颠张醉素”。对后世影响极大。

    怀素善以中锋笔纯任气势作大草,如“骤雨旋风,声势满堂”,到“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的境界。虽然如是疾速,但怀素却能於通篇飞草之中,极少失误。与众多书家家草法混乱缺漏相比,实在高明得多。是知怀素的狂草,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这确实要归功他从极度苦修中得来。怀素传世的书迹较多:计有千字文、清净经、圣母帖、藏真帖、律公帖、脚气帖、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四十二章经等。

    就以上怀素作品加以研究,其风格并非全部相同,大到可分为三种:一是尚未完全摆脱前人作风的:如圣母、食鱼、苦荀、藏真、诸帖,保留晋法甚多,圣母帖且多有颜真卿作风。二是他自成一家本领作风,如清净经、四十二章经、自叙帖(堪称标准的怀素书)。三是循和平澹的书风,如小草千字文,与其狂肆作风,大异其趣,完全换过一番面目,也可说是他过人之处。

辽宁博物馆藏品

    释文:为其山不高,地亦无灵;为其泉不深,水亦不清;为其书不精,亦无令(今)名,后来足可深戒,藏真自风发。近来已四岁,近蒙薄减,今所为其颠逸,全胜往年。所颠形诡异,不知从何而来。常自不知耳,昨奉《二谢》书,问知山中事有(?)也。

    怀素《论书帖》草书墨迹,纸本,纵38.5厘米,横40.5厘米,9行,共85字(辽宁省博物馆藏)。最早著录于《宣和书谱》,现在还保存有宣和内府原来的装裱形式,最后入清内府。前后800来年,流传有绪,诸家著录较为翔实,可资查考。书法无狂怪之势,有别二王等前人草法,圆浑高雅。或以为唐、宋间摹写本。

    怀素草书,一般说是继承和发展了张旭的草书,所以有“以狂继颠”的说法。董追《广川书跋》云:“怀素于书法,自言得笔法三昧。观唐人评书,谓不减张旭,素虽驰骋绳墨外,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今其书自谓真出钟(钟繇),草出张(张芝)。”但无论如何,他的草书总是以奔放纵逸为基本面目的。而《论书帖》则与我们常见的怀素的草书大有不同。他的《书帖》写得“匀稳熟”,“出入规矩,绝狂怪之形”。是今草中有章草遗意的佳作。

怀素《自叙帖》全图

草书苦笋帖卷 绢本,无年款。纵25.1厘米 横1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这件"苦笋帖"文字不多,总共才l4字,字圆锋正,精练流逸。不仅能使我们观赏到那娴熟的笔法和行云施雨、走蛇舞龙般的线条之美,同时还能直接感受到作者书写时的内在气质。引首:乾隆“醉僧逸翰”。帖后有【宋】米友仁,【明】项元汴、李佐跋。著录于《妮古录》、《书画记》、《平生壮观》、《大观帖》、《诒晋斋帖》、《三希堂续帖》。

    释文: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迳来。怀素上。

    《食鱼帖》, 亦称《食鱼肉帖》。唐·怀素书。墨迹本。古摹本。纸本。草书。八行,五十六字。二九厘米×五一·五厘米。钤有“希字半印、“军司马印”、“赵氏子昂”“项元汴印”等鉴藏印。原藏于青岛市博物馆。明顾复《平生壮观》、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清吴升《大观录》等着录。

    怀素《食鱼帖》略有破损模糊,但是“墨色浓润,神采不失”。其文曰:“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又为常流所笑,深为不便。故久病不能多书异疏(按:此字左半已破损)还报。诸君欲兴善之会,当得扶赢也。□日怀素藏真白。”《食鱼帖》书法高华圆润,放逸而不狂怪,笔墨精彩动人,使转灵活,提按得当,风格在真迹《苦笋帖》、宋拓本《律公帖》等之间,结字亦近宋临本《自叙帖》。亦有评者以为笔划稍嫌滞涩,枯笔中见有徐徐补描之迹,应是半临半摹之本,但勾摹技巧高超,所见只有唐摹《万岁通天帖》,能与比拟,结体笔划保持怀素书法的面目。就高古作品而言,早期摹本与真迹有同等重要的学术价值。鉴定家徐邦达先生1979年曾撰文论证此帖,学术界公认此为徐先生重要鉴定发现成果之一。《食鱼帖》经北宋人吴吉吉题跋,又钤有元代赵孟兆页、乔篑成、张晏、张雨,明代项元汴、项笃泰、华幼武和清代何元英等收藏、鉴赏家印88方,历四朝,传千年,流传有绪,是现存怀素四件公认传世作品中的佳作,弥足珍贵,堪称国宝。

    史载怀素性疏放,不拘细行。作为僧人在《食鱼帖》中却大谈食鱼吃肉,表现了蔑视封建世俗和宗教戒律的豪放性格。这一点,与其书法所体现的奔放不羁的艺术个性是相通的。

    附录:相关资料

    传世珍宝唐代怀素草书《食鱼帖》将露面拍卖

    《食鱼帖》露面

    传世唐临僧怀素草书《食鱼帖》,8行,56字,略有破损模糊,然则“墨色浓润,神采不失”。其文曰:“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又为常流所笑,深为不便。故久病不能多书异□还报。诸君欲兴善之会,当得扶羸也。□日怀素藏真白。”

    此帖距今已有1200余年。

    怀素传世墨迹,共有四帖:《自叙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苦笋帖》现藏上海博物馆,《论书帖》现藏辽宁博物馆。《食鱼帖》流传有序,多有记载影印,始藏民间,“文革”期间抄家至青岛博物馆,1981年归还个人后不知所终。

    1999年春天,二衣着素朴男人来到北京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不露声色,出示几件一般藏品后,说:“我们还有一件东西。”

    “什么东西?”

    “怀素。”

    “不可能。我们从来就没见过真怀素!”

    “我家是真的。”来者从容地说。

    专家几经认证,果然是《中国美术全集》上登载过的青岛博物馆原藏《食鱼帖》。

    这可是一条大“鱼”。

    拍卖行家都知道,国内外拍卖行从未见拍过唐代书法墨迹,况乎大书法家怀素的作品?

    狂僧怀素草书巅峰

    僧怀素,字藏真,湖南长沙人,生于唐开元25年(公元737年),其草书盛誉当代,与张旭齐名,时称“颠张醉素”,以善“狂草”出名。所谓“狂”者,食鱼食肉饮酒,佛门诸戒,皆难羁绊。

    怀素练书法更“狂”。他自幼喜书,尤喜草书,因写得太多太快,纸张不济,便摘芭蕉叶代纸练字,摘光了他种的1万多株芭蕉叶。芭蕉叶不够,他将木盘木板上漆练字,直至写穿木板。传说,他把写坏的笔随手扔到窗外,日积月累,堆积如山,他就刨坑掩埋,堆成坟墓,戏称“笔冢”。可见用功之勤之深。

    怀素同时代人“茶圣”陆羽有《怀素别传》,记载了怀素与大书法家颜真卿论书的故事:

    素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

    真卿曰:“何如屋漏痕?”

    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

    概括了怀素形状及书法特点: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如“坼壁之路”,如“屋漏痕”。

    有书法史家评论说,草书至唐,达到巅峰,宋、元、明、清乃至当代,远不及唐,而唐则以张旭、怀素为代表,而张旭只见碑刻,不见墨迹。所以,称怀素为中国草书之巅峰不为过。

    毛泽东书法独步怀素,行家评论说,毛泽东的“怀素”,只得了怀素的“架构”,“笔意远逊”。

    “文革”抄家险作垃圾

    从世界艺术史的角度看,以文字形成博大精深的艺术,惟有汉字。中国书法堪称“国粹”。

    然而,历史变迁,兵荒马乱,艺术珍品,流传至今,命运多舛。《食鱼帖》便是一例。

    《食鱼帖》原藏山东潍坊望族,“文革”被抄,堆于青岛博物馆。1977年,中国书画鉴定大师徐邦达率一文物小组赴各地抢救文物,至青岛,在一堆废弃待处理的书画堆中拣识《食鱼帖》,大喜过望。之前,已有鉴定家说是“赝品”,差点毁于一旦。

    他在考证的文章中称赞《食鱼帖》:“此帖书法高华圆润,放逸而不狂怪。”

    徐邦达今年90岁,从事中国书画练习鉴定70余年,被誉为“鉴定国宝的‘国宝’”,特别是“文革”后抢救了许多书画国宝。

    徐邦达老先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十分感慨。他说:“‘文革’毁了多少好东西呀!抢出来的东西跟毁了的东西相比,真是太少了,真是千古罪人呀!”

    他竖起大拇指说:“《食鱼帖》可是顶尖的好东西呀。这回嘉德公司拍卖可是件好事。”

    记者了解到,《食鱼帖》将很有可能通过“定向拍卖”,由国家博物馆、图书馆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收藏。

    注:“□”为目前尚无法识别的文字。

《圣母帖》 八大山人藏宋拓圣母帖卷 绢本,无年款。纵二九·五厘米,横二三九厘米

    钤印三方:蒍艾、可得神仙、(屐形)八大山人。 王方宇私人藏

    这一手卷,是把八大所藏《圣母帖》原拓和八大山人手书圣母帖释文裱在一起。《圣母帖》拓本上有八大山人印三方,可证是八大山人的收藏。

    他在释文後面,写了一段短跋,评论怀素的草书,甚有见地,今录在下面:

    “绿天庵(即怀素)《自序》、《千文》等帖醉书。一本於张有道之玄;唯《圣母帖》醒书,得索幼安与张有道之整。因想见汉二家书法,皆生长酒泉州郡,一去而为属国,绿天庵书,那得不珍重之?戊寅小春。八大山人题於在芙山房。”

    八大山人对此帖如此珍重,当然用过很多工夫研究。但是这幅怀素的草书中的草法,实在难於辨识,前人连董其昌在内,都作过释文,也都有错误,八大山人的释文好像没有参考前人所释,但是也有错误。

怀素《小草千字文》 绢本 纵33.7cm 横1730.0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小草千字文墨迹。贞元十五(公元799年)书。怀素千字文有多种,而以“小字贞元本”为最佳,又称《千金帖》绢本,八十四行,一零四五字。

    明莫如中说:“怀素绢本千字文真迹,其点画变态,意匠纵横,初若漫不经思,而动遵型范,契合化工,有不可名言其妙者”,此本为怀素晚年所书,当为绚烂之极而复归平淡之作,故历来为书林所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