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媒体需要多少粉丝才能活下去?

 haosunzhe 2015-03-12

来源:头条新闻

羊年一开年媒体行业就传来《壹读》停刊,并转向动画视频、新媒体和媒介服务发力的消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以报纸、广播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挤压下面临很强的生存压力,不时就会传出某报纸停刊或某广播节目停播的消息。

然而,几乎在《壹读》停刊同时,珠江经济广播电台《风云再汇》节目(以下简称“该节目”)为解决节目制作费用面向广大听众发起众筹,最终众筹88万让节目得以延续的消息在近日迅速传播开来,这让笔者开始思考,众筹是否是广播电台今后的生存之道?

首个众筹广播节目诞生始末

过去一年多大火的众筹是翻译自国外crowdfunding一词,即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由项目发起人、投资人和众筹平台三方构成。具有低门槛、多样性、依靠大众力量、注重创意的特征。按照回报的不同分位奖励式众筹(回报是产品或服务)、股权众筹(回报为股份)、债权众筹(回报为现金收益)和公益众筹(无回报或仅提供象征性回报)四种。通过回报的内容来看,这次该节目发起的众筹属于奖励式众筹。

据笔者了解,该众筹项目由该节目两位主持人发起,目的是为筹集其一年节目制作费用,上线仅13天便众筹成功。

发起人——珠江广播电台的女主播黎婉仪发起广播众筹项目原因何在?黎告诉笔者,在发起众筹项目前她们曾做过一个假设:按广州地区有效收听人群为300万人计算,0.5%的收听率意味着有1.5万人收听珠江经济台;再加上珠三角等地区计算,大约有3万人收听该节目,其中会不会有1万的听众愿意付费?如果没有,那会有多少人愿意付费?听众黏度能否量化?她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没有足够多的人愿意用真金白银来认可这个节目的价值,那么这个节目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国内的广播电台不同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网媒与纸媒,其传播形态与节目制作形式都受到体制的限制。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人们在信息获取上其依附性逐渐减弱。如何面对市场的叫板,将有价值的内容变现,是广播电台绕不开的话题。

黎婉仪想到了众筹。《风云再汇》系列节目已播出十年,拥有广泛的听众基础,主播黎婉仪主持财经节目超过1万小时,被听众称为“广东女财神”,节目收听率一直盘踞同时段全省节目之首。在项目众筹过程中,黎在节目里向受众不断传播自己发起的众筹,最终吸引到上千位不愿失去该节目的铁杆粉丝用真金白银为此节目筹集了一年的制作费用。

媒体需要多少粉丝才能活下去?

美国科技观察家凯文凯利曾经提出了“一千铁杆粉丝”理论:任何创作艺术作品的人,只需拥有1000名铁杆粉丝便能糊口。此前,自媒体人罗振宇创办的的“罗辑思维”就是媒体带动粉丝经济的经典案例。罗辑思维是一个基于微信的互联网社群,通过接近2000个微信群来建立与会员以及热心用户的直接关系。目前有345万订阅用户、66000名付费会员。

珠江广播电台的这个众筹项目也很好的解决了大众媒体“如何向用户收钱”的问题:深度挖掘广播节目资源优势,将互联网金融概念有机植入,利用成熟的众筹平台,为电台节目赢利开创新模式。

黎婉仪透露,此次众筹一是希望能通过筹资额来证明节目的市场价值;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听众,一旦众筹成功,则可以全面提升节目的制作水准,更会提高节目的服务性,将节目的影响力由电波延伸至新媒体和地面,通过“风云再汇开心show(听众联谊会)”、“风云微论群互动”、“风云午餐分享会”等方式,带给听众有价值的财经前沿资讯、深度交流投资心得,打造属于风云节目的“财经社交”。

可以想见的是,一个获得用户青睐的节目必然会获得广告商的关注,一旦节目成功引起市场关注,其连带的广告效应也是可以预期的。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未来如何逐渐从向广告商收钱转为向用户收钱,让盈利模式多样化,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