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热寒凉,四个字,个个与水有关:两点水、三点水、四点水。看来,古人对温度的感觉来自水。而“热”字下面的四点水,又是“火”形。 所以,温热寒凉,水火之势也。火胜则热,水胜则寒。火始胜则温,水始胜则凉。 温热寒凉四字,已尽时空之奥: 水火和合,不偏不倚,不温不热,不寒不凉,则为“中” 以时间(年)论之:春温、夏热,秋凉、冬寒 以时间(日)论之:晨温、午热,暮凉、夜寒 以方空间(水平)论之:东温、南热,西凉、北寒 以方空间(垂直)论之:地心热、地表温、地上凉、天上寒 …… 凉 薄寒爲凉。 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列子·汤问》注 寒 (会意。金文外面是“宀”(mián),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寒,冻也。——《说文》 乾为寒。——《易·说卦》 天寒地冻即为此意。 温 柔也,暖也。和也。又 古代水名 【山海經】温水,出崆峒山,在臨汾南入河。 又洛水之別名。 热 本义:温度高。如火所烧?。【增韻】炎氣。 古人深得温热寒凉四气之妙。做“四气调神大论”。总结如下
原文见《黄帝内经. 四气调神大论篇》 ![]() 自注:此处之水为阴,火为阳。水为津血精液之统称,火为气-能量-热能。据此而论: 三七生“阳载阴升,阴覆阳降”之阴指水,阳指气; “阴虚火旺”,阴虚指水少,火旺指阳气偏多。本质是水少不涵气,气在外偏多而成火(与气匹配的水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