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构与重塑

 转识成智了然 2015-03-13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用这句话来形容今天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应该是非常贴切的。中央电视台耗时3年的时间拍摄的全球第一部全面解析互联网的电视纪录片《互联网时代》,给大家提供了全面认识互联网的契机。这部作品20149月首播之后,在网络上非常红火,更获得不少国际奖项,同名图书也于2015年推出,方便读者从不同的视角来审视我们今天所处的世界。

互联网的最初尝试和培育是在教育体制下完成的,互联网的兴旺昌盛也是通过教育激发的。但当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和阶段之后,它本身所拥有的巨大能量给整个人类的经济、文化、社会、政治、人性等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当然也在冲击着现有的教育制度。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一、沟通方式的变化

人生在世,什么事情最重要?——沟通。沟通是个人生活、商业、教育、娱乐和一切的基础,沟通是人类生活的核心。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我们有社交能力,和我们所在的社群保持沟通。

“我们坐在高高的土堆上面,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伴随着这首动人歌曲的,是我们对亲情、对沟通方式的记忆。沟通总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之间的沟通被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无论是空间距离上,还是人群的分布上都是如此。沟通的方式主要通过听和说来进行,书写也是沟通的途径,但成本比较高。传统媒体也承担着沟通的责任,不过主要是一小撮人对很多人讲话的工具,人们只是被动地听和看,很少能将自己的想法反馈回去;教育也是如此,通过一个人对很多人讲的沟通形式,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互联网的出现,导致了沟通方式的彻底改变,并共同创造了一种新的人际交往的方式和结构。首先,沟通的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无论你近在咫尺还是远在天涯,无论你是行业领袖还是基层百姓,都能同时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观点。原来小众化的意见,会被大家所关注,每一个声音都可能成为改变的力量。其次,沟通的方式大大丰富了,从原来的听和看,拓展到现在的说和写,人们可以很便捷地通过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让世界理解自己的想法,而不仅仅针对某个人。第三,新媒体颠覆了传统媒介,原来依靠专栏作者、新闻记者了解世界的方式,转变为人人都是“麦克风”,纸质报纸将在30年内消失,“无冕之王”正逐步让位于全体民众。

教师在课堂上一人独大的局面也将过去。学生如果不喜欢你的教学,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络找到所需要的课程、喜欢的老师;学生如果不喜欢班级学习的范围,可以很方便地在网上找到更具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在互联网时代,如何面对人际交往方式的改变而做出及时的调整,是对学校和教师的重大考验。

二、管理体制的革新

人类社会一经产生,就有金字塔一般由层级堆累起来的醒目中心。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成为整个社会机器赖以运转的基石。福特创造的大规模流水线作业模式,被看作最贴近工业时代人类行为本质的设计,不仅在经济领域被效仿和推荐,在教育领域也被广泛推崇。

互联网的出现,对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首先,很多单位人逐渐变成了自由人,单位需要人才,而人才不再那么依赖于单位。今天的美国,有1600万人成为彻底的自由工作者,他们不再和某一组织保持归属性的关系。其次,按时上下班这一被视为体现责任感的行为,正在变得更为机动灵活。在美国,不在特定场所工作的人,已经占到整个美国工作人口的1/3,并且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着。再次,有少数人做出决策,多数人加以执行的运作方式,正转变为人人成为决策者。2013年,中国诞生了一家人类历史上成长最快的百亿美元企业,这就是雷军的“小米”手机。这一产品的成功,体现的就是网民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当时,13位创业者自己在手机生产领域,没有任何耕作和收获的经验。

学校这一自上而下的极为封闭的管理体制,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其牢固的根基也开始动摇了。慕课的诞生以及学分制的改革,撼动着具有学校编制的教师的地位,让人对教师聘任制的改革有了更多的联想;网络在线学习,对传统的班级授课方式和学生考勤方式提出了挑战,随时随地的资源提供和学习实践,成了今后生活的常态;课程不再是少数专家的专利,学生和老师们共同开发和创造的课程,或许更具有吸引人的力量,让学生沉浸其中,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

大统一的、一刀切的管理体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今日教育发展的需要,互联网正是帮助我们实现管理体制革新的重要技术手段。

三、学习方式的变革

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历经300多年的推行和完善,已经成为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全球大约有10亿人每天被框定在学校组织中。这样的一个教育体系,不仅仅是知识传承的流程,而且规定了几乎每一个人生命的节奏。这座堪称圣洁的金字塔,是人类组织化过程中最具有自我成就感的一部分,也是人类在精神和物质的双重世界的重要安慰。

但在今天,因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迫使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学习的过程,重新认识我们的教育。

2012年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带着20台平板电脑,来到了埃塞俄比亚的温奇村,这个村子里有年龄从4岁到12岁的孩子20个,都不识字,村里也没有电,也没有电话。面对着平板电脑,孩子们是这样回答世界的:在不到5分钟的时间里,有人拆开了包装,并找到了开机键;不到5天,每一个孩子都可以运行40多个程序,使用电脑中预装的游戏、电子书和绘画程序,不用任何人指导;6个月之后,这些孩子破解了电脑,不仅是进入一些工具,而且还转移了一些代码。

学习只能是按部就班地进行吗?当下的课程体系和学习方式一定是最适切的吗?我们在设计教育进程的时候,是否考虑到了学生自身潜能的发挥?萨尔曼·可汗通过自己的实践表明,当下的学习还有很多可以改进之处,学生完全可以用更少的时间就能获得所期望的教育目标,留出更多的时间从事更加有意义的活动。美国一个名叫“米勒娃项目”的网站,计划重新构建一个在线的哈佛大学,通过实时网上学习课程来完成为期四年的核心课程教育。

用游戏的方式来开展学习和工作,是互联网时代给人们的新启示。游戏是人的天性,也是人性最根本的需求之一。游戏的历史几乎和人类的历史一样漫长。未来,学生的学习也许就是一场游戏,甚至整个受教育的过程都可以在游戏的路途中完成;未来,许多工作岗位甚至职业也许都会是某种游戏任务,人类许多艰难的职责都可以在游戏中承担。

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需要教的方式的变革,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