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结构理论的再生:《心成颂》

 爱雅阁 2015-03-14
结构理论的再生:《心成颂》
 

 



结构理论的再生:《心成颂》
    智果和尚在
书法史上没有什么突出的地位,他的《心成颂》也不过是寥寥短制,但是很有趣,他在书法批评史上却足称大有作为。《心成颂》不但在技法理论研究方面开一代新风,而且它还意味着一个新的研究范畴的崛起。

      中国书法批评从一开始就注目干线条之美;如果说,从“六书”而来使书法曾经与文字不分彼此,因此它必然是实用观念的附庸的话,那么当它崛起时,它当然着力选择线条这种纯粹艺术的内容来表明它是审美的而非实用的。在早期的批评家看来:线条是书法的,结构是文字(或与书法共同占有)的。蔡邕作《九势》,八势专论线条美:卫夫人七条笔阵图也皆论书法用笔之美,技法理论的崛起集中表现为线条美研究的崛起.而结构却被人们有意忽略一一这样的说法是并不过份的。
    但是很显然,把结构等同于文字式应用结构而不去发掘它的审美价值,这显然是错误的。问题只是应该防出把结构美研究“返祖”为文字构成研究。《心成颂》的成功之处恰恰在于它“目无全牛”,它面对若的是文字,但它从文字现象中发掘出美的规律表现;我们只要把’文章的一些名目列出即可一窥风采:”回展右肩”,“长舒左足”.“峻拔一角”,“潜虚半腹”,“间合间开”,“隔仰隔覆”,“回互留放”,“变换垂缩”以及“分”、“合’,“单”、“重”、“疏”、“繁”……有这样的思考角度,是必然立足于文字形态又在文字形态之外的。如果对隋以前的文字结构理论作一下回顾.那么可以划出这么三个阶段:(一)“六书”理论(以构字法则为要、:(二)书体字体理论如篆隶楷草等等(以字体演进规律为要)。(三、艺术结构理论如开合仰覆舒展等等‘以造型原则为起点的视觉分析、。六书理论以《周礼》直到《说文》为主;书体字体理论以《四体书势》为主;而艺术结构理论则不得不迟至《心成烦》;直到这时,我们也还可以说书法的技法理论研究真正具有休格,因为它除了线条美之外还有结构美研究.而且是一种地道的艺术研究。
    《心成颂》在结构美研究方面成就卓著。在“繁则减除”、“疏当补续”两段中,它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原则:为了艺术效果,可以增减笔划,即使干文字标准不合也在所不计。这是地道的以牺牲文字的准确性和可识性来迁就书法造型的艺术性,它是偏颇的,但对于检验当时书法观念立脚点而论却又是弥足珍贵的。直到传为
欧阳询的《三十六法》中更公然宣称“但欲体势茂美、不论古字当如何书也”,正可以说是变本加厉、愈演愈烈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