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书法理论的渊源

 学山工作室 2022-08-08 发布于山东

中国书法是汉字的艺术表现形式,汉字也是构成书法的物质载体,关于中国书法理论,应该追溯到西周时期,西周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已经趋于成熟阶段,文字的美化意识已经表达的很清楚了。书法在《六艺》中被提出:所谓《六艺》为:五礼、六乐、五射、六书、五御、九数。这里的六书就是作为书(书写)而被纳入到了“艺”的范畴之内。这里的“书”具有强烈的审美特性,也具有鲜明的艺术指向性。这就是大概的书论起源。

汉代书法理论二点形成

汉朝,是我国的大一统王朝,在世界影响力上也是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期间,无论文化,经济与军事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书法艺术作为文化的分支,也发展迅速。尤其是东汉时期,已经出现了纯粹以书法而不是以官职或者经学等原因而成名的书法家。并且形成了流派的雏形和家学。所以说,东汉时期的书法艺术已经成为一个自觉的艺术门类,书法理论的相继出现,也是那个时代的必然产物。

汉代的书法理论已经从上古时代的《六书》结构理论转向了书法本体的理论,内容更加丰富,体现了书法的内在形式向外在形式的审美转换过程。简单来说,就是汉代书法理论关注的不是文字本身的结构象形,而是本体呈现出来的审美形态。这也是书法作为艺术形态最早的论述吧。汉代的书学理论有:许慎《说文解字》、崔瑗《草书势》,蔡邕《笔论》、《九势》、《篆势》。赵壹《非草书》等。

许慎《说文解字》被誉为我国第一部字典,运用了六书的理论进行分析和解说字形,探索文字本身的意义,更好的保存了古人的训诫与古文字的象形意义。并且收录了部分先秦古篆的写法,纠正了文字的形体混杂现象。崔瑗的《草书势》被后人定为古代最早的一篇讨论书法艺术的论文,完成了书法由内在美向外在审美的转换。以草书的艺术化进程为本,提出了“观其法象,俯仰有仪”这一美学命题。赵壹《非草书》标志着儒学对于书法的全面渗透,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书法真正融入了文化元素。站在儒家的立场开始了对书法理论批评史的文化品格。蔡邕的书学理论极大的推进了书法理论本体的发展,论述了书法的外形与内在的势。对书法家的心性及技巧法则进行了阐述。

这些书论文章都是最早的,最基础的书学理论,也正是有了这些理论文章,才使我们的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慢慢的,一步一步的趋于成熟。当然这些知识也是我们应该了解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