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介入医生手札(8)

 看书学习198 2015-03-14

介入医生手札(8)——从易损斑块到易损病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作者:周玉杰 杨士伟 王建龙  
文章号:W019832  
2008-1-23 10:45:42    
文字大小:

    多年来的研究已经表明,ACS(无论STE-ACS还是NSTE-ACS)的始动机制是不稳定斑块的破裂或糜烂,但动脉粥样硬化是个散在的、多系统的慢性疾病状态,累及血管、代谢和免疫等系统,有着不同的局部和全身表现。因此,必须评估总的易损性负荷,而不仅着眼于一个不稳定斑块。

关键词:周玉杰 介入治疗 易损班块 IVUS OCT  冠心病


      多年来的研究已经表明,ACS(无论STE-ACS还是NSTE-ACS)的始动机制是不稳定斑块的破裂或糜烂,但动脉粥样硬化是个散在的、多系统的慢性疾病状态,累及血管、代谢和免疫等系统,有着不同的局部和全身表现。因此,必须评估总的易损性负荷,而不仅着眼于一个不稳定斑块。2003年来自全世界50余家医疗、科研单位的专家共同完成了“ACS病理生理机制——从易损斑块到易损病人”的论文。
      一、易损斑块
      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是指有发生血栓或迅速进展成为罪犯病变的斑块。易损斑块并不一定是软斑块或无钙化斑块,也不一定是Ⅳ型斑块或无狭窄斑块。根据尸检,易损斑块的标志包括(表1):


表1 易损斑块的标志

      临床诊断易损斑块尚缺乏确切指标,目前较为肯定且应用较广检测方法包括: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二、易损血液
      研究还发现,ACS患者不仅具有易损斑块,往往血液中还含有某些促炎或促血栓形成的因子,称为易损血液(vulnerable blood)。这些促炎或促血栓因子包括(表2):


表2. 易损血液的标志

      三、易损心肌
      ACS患者对急性心肌缺血的耐受程度和表现形式不同。目前病人发生急性缺血后较多存活,有的随后发生心力衰竭或缺血性心肌病,有的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但也有相当数量的病人表现为心源性猝死。这除了与病变本身有关以外,也和心肌的易损性(vulnerable myocardium)有关,易损心肌的标志包括(表3):


表3 易损心肌的标志

      四、易损病人
      具有易损斑块、易损血液或易损心肌标志的病人统称为易损病人(vulnerable patients)。传统的危险评估方案(如Framingham危险评分)有助于大人群的远期预后,但它们不足以预测近期事件,尤其是用于临床的个体危险预测。用心电图、心肌灌注试验和冠状动脉影像评估冠状动脉情况亦一样。影像发现冠状动脉狭窄或有可逆的灌注缺损(缺血),虽然认为是个主要的危险因子,将来还须配合几种正破土而出的危险评估,才可望检出易损病人,更准确地预测近期的事件。有些未见冠脉狭窄或心肌缺血征象的人,甚至有些无传统危险因素的人,可能获益于目前正在发展中的评估生物学和炎症的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