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讲座 | 药物保守治疗ACS患者面临的血栓挑战及抗血小板治疗

 AVB05 2020-06-15
讲者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高传玉 教授

相关研究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接受血运重建的比例明显增加,但非血运重建仍是大多数ACS患者的治疗选择。造影显示冠脉狭窄并不严重的ACS患者往往会选择药物保守治疗,这是否意味着此类患者血栓事件风险较低吗?如何全面评估患者急性血栓事件风险?药物保守治疗ACS患者应如何抗血小板治疗及长期管理?且看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高传玉教授给我们讲解。

药物保守治疗仍是大多数ACS患者的治疗选择
非血运重建是大多数ACS患者的治疗选择,仅接受药物治疗的ACS患者常见类型分为:(1)住院期间未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2)接受冠脉造影检查,但冠脉病变不严重未行血运重建患者,或冠脉病变严重,但不能行血运重建患者。对于存在血运重建禁忌证(如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合并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或高龄和身体虚弱)、无PCI条件的患者,即使冠脉病变严重,往往不接受血运重建治疗。
2017年中国心血管疾病医疗质量改善项目-急性冠脉综合征(CCC-ACS项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近40%~60%的高危/极高危ACS患者未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相较于血运重建ACS患者,非血运重建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更高、预后更差。
单从冠脉狭窄角度不能全面评估患者急性血栓事件风险
临床存在一类患者,其症状、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符合ACS诊断指征,但造影发现冠脉狭窄并不严重,对于此类患者医生往往会选择药物保守治疗,冠脉狭窄不重是否意味着此类患者风险较低?是否也需考虑积极抗血小板治疗呢?
其实,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低狭窄并不意味着低血栓复发风险,多数心肌梗死和冠脉闭塞发生于狭窄并不严重病变。CASS研究前瞻性评价了298例患者的2,938个冠脉切片,结果显示血栓形成前,68%的罪犯病变冠脉造影狭窄度<50%。即使造影正常的血管也有可能暗藏“杀机”。对于造影显示血管正常的患者,可能通过血管内超声(IVUS)等发现,部分患者存在斑块破裂、侵蚀等病理情况,甚至在斑块处已形成了血栓。
ACS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中,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占60%~70%,斑块侵蚀导致血栓形成占30%~40%。仅从斑块角度来评估血栓风险远远不够,急性血栓事件往往由多种因素共同交叉导致,如图1所示。

图1. “易损患者”概念

易损斑块并非急性冠脉病发生的惟一机制,后者在稳定的斑块中也可发生。“从易损斑块到易损患者”的新概念,强调从整体观念上来评估患者,易损患者即易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或心脏性猝死的患者,此类人群有三大特征,即易损斑块、易损血液与易损心肌。

  • “易损血液”即易致血栓形成的血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血液的高凝状态使血栓易于形成,它的一些指标有: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活性增强、凝血因子V等因子的过高、血浆粘度增高等;还有一些因素如吸烟、儿茶酚释放,饱餐后代谢改变等,均可使凝血-抗凝机制一过性失衡,易发生血栓。
  • 另一项重要的环节是“易损心肌”,即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心肌,它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机制,最多见的易损心肌是缺血心肌
尽早抑制血栓进展

血栓呈动态变化,既往研究显示,超过50%的STEMI患者数天前已有血栓存在,提示应尽早抑制血栓进展。2006年的一项研究对211例出现心绞痛症状后6小时内的STEMI患者,在血管成形术期间行经皮冠状动脉内血栓切除术。结果显示,共199例患者存在血栓:49%患者为新鲜血栓(血栓年龄<1天);9%患者的血栓为机化血栓(血栓年龄>5天);7%患者的血栓为新鲜血栓和机化血栓的混合血栓;35%患者为裂解血栓(血栓年龄为1-5天)。约51%的STEMI患者在血栓栓塞事件前几天或几周已经存在血栓。

药物保守治疗ACS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及长期管理

既往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无论是否接受血运重建,长期口服抗血小板治疗均可显著降低ACS患者全身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风险,是最为重要的二级预防措施之一。2017年ESC DAPT指南推荐:对于仅接受药物治疗且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ACS患者,优先推荐P2Y12受体抑制剂替格瑞洛,除非出血风险大于潜在的缺血获益(I,B)。

2015年ESC NSTE-ACS患者长期管理指南推荐:
  • 除非有如高出血风险之类的禁忌症,建议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加用P2Y12受体抑制剂,维持治疗12个月(I,A);

  • 对于所有中高缺血风险的患者,无论初始治疗如何,即使既往已使用氯吡格雷进行预治疗,若无禁忌症,建议换用替格瑞洛(I,B);
  • 推荐建议所有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规律运动和健康饮食)(I,A);
  • 除非存在禁忌,否则推荐尽早启动高强度他汀治疗,并长期维持(I,A);
  • 除非存在禁忌,否则推荐左心室射血分数≤40%的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I,A)
总 结
血栓形成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病理机制,对于采取药物保守治疗ACS患者,临床医师应积极关注其血栓事件风险,全面评估,切忌“只见一斑 不见全豹”,同时有必要尽早抑制血栓进展。关注易损斑块、易损血液及易损心肌,做到及早筛查、及早识别、及早诊断。同时,长期口服抗血小板治疗是非血运重建ACS患者重要的二级预防措施之一,相关指南也推荐仅接受药物治疗的ACS患者优先选择替格瑞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