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仿古家具榫卯结构使用少的原因

 真友书屋 2015-03-14

中国传统家具自明末进入技艺之巅峰。此后代代相传,绵延至今,如今中国传统家具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举世公认,日久弥香。而中国传统红木家具的灵魂就是榫卯结构。整套家具甚至整幢房子不使用一根铁钉,却能使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在人类轻工制造史上堪称奇迹。这种传统的民族制作工艺正是海内外人士追捧的原因。

如此神奇的技艺,为何如今的现代仿古家具却使用的这么少?榫卯结构为什么没有长期广泛的存在于现代古典家具制造业中?本文就来探究其原因。

【原因一】成本高

大部分的榫卯是很难在机械上通过制作简单模具而成型的。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成本上升。

比如粽角榫:粽角榫多用于框形的连接,从外看,三个面都是45度的斜线,非常漂亮,三角齐尖,但是内部结构复杂。此类榫卯几乎无法通过现代机械一两次出型,需要经验丰富的木工花费一定时间才能做好。

【原因二】费时费力、人工难度大

不得不承认,现在只有极少数的木工懂得这些榫卯制作技艺。

在古典家具制作工厂里,一个十级木工的月工资在1.2万至2万不等。哪怕是十级木工,他做一组粽角榫的时间也需要半天。虽然榫卯也有大部分以机械辅助,半手工的形式,但是全手工的技术和工具还是要精确掌握。

现如今,木工学徒非常少,可以说是青黄不接,不管是家具工还是雕刻工,工厂里大多是年纪大的师傅,出品速度自然较慢。因此,市场上的现代仿古家具中优秀的榫卯家具难得一见。

[] 榫卯结构对于家具的重要性

中式古典家具拒绝铁钉是有相当的理由的。以T形结构为例,如果简单地用铁钉组合在一起很难保证其结构的稳固性,很容易改变木枨之间的角度,而榫卯精确地插入式的结构就可以完全保障其牢固度。并且铁钉容易锈蚀变形,致使家具散架。高端的硬木家具材质都很坚硬,如果使用铁钉还易造成木材劈裂。

其次,随着气候湿度的变化,木板不免胀缩,特别是横向胀缩最为显著,因此攒框装入木板时,不能完全挤紧。而在冬季制造的家具,更需为木板的横向膨胀留伸缩缝。榫卯接合科学地解决了木材胀缩性与家具牢固程度的矛盾,这是金属连接所无法达成的。榫卯特别讲究“交圈”,有衔接贯通之意,不同构件之间的线脚和平面浑然相接,以取得完整统一的效果,使之左右逢源,上下贯串。

最后,榫卯结构的家具便于维修和运输。纯正红木家具可以使用成百上千年,当需要更换维修某一部件时,榫卯结构易于拆换的优势显露无疑,修整好的家具可以保证坚固如初。许多红木家具可以拆装运输,到了目的地再组合安装,便于运输,非常方便。

榫卯结构是中式家具的精髓所在,是中式家具的基础,可以说没有精湛的榫卯工艺就没有中式家具的现在,不是完全用榫卯结构制作出的家具也不能算是地道的中式家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